分享

315扒一扒:保险业销售误导,这6个坑你一定踩过!

 保什么 2021-03-15

大家好,我是未雨姐~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你们看晚会了吗?

我们也聊一点“打假”话题吧,带你们了解一下保险业销售误导,小心踩坑。

首月1元保险?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这样一条短信:

几百万医疗险,限定时间到达,不领取自动作废。

U1S1,这种白赚几百万保额的文案设计非常诱人,未雨姐曾经就在地铁上看到别人点击链接。

点进去后更加精彩:“首月1元!立即领取!”

像不像天上掉馅饼,不拿白不拿?

打假!首月1元≠以后每月都是1元。

第一个月交1元保费,其余保费都分摊到后11个月里面。

偷偷告诉你们,保费加起来基本都比单独买一份百万医疗险贵很多。

不仅如此,这类医疗险保障责任并不优质,真是镰刀在我们头上反复割。

在这里也提醒大家,买保险切忌贪便宜、随大流,必须要先看产品是否合适自己,不然一分钱都不要花!

相关阅读:百万医疗险怎么买?

没住过院就不用健康告知?

“我朋友说,没住过院就不用健康告知,可以直接买!”

打假!可以绝交了!

健康告知包括但不限于任何就医记录,不管是买药、体检、就医,只要问到就需要如实告知。

9成左右拒赔案,都是因为投保时未如实告知,买保险是为了顺利拿到理赔金,转移风险,千万别去赌。

保险公司调查方式:保险公司怎么调查我们的病史?体检中心检查记录不用告知?

免体检保险能直接买?

“我们最近有个超级大福利,45岁以下购买这款重疾险可以免体检,正常规定可是必须要体检,现在能直接买,机会难得别错过啊~”

打假!别听他们胡说!

这真的是典型的保险业销售误导,免体检只是不用为了买保险特地去体检,并不是可以直接买。

根据《保险法》司法解释三,体检不能免除健康告知义务,该做的健康告知全都要如实告知。

当然,也并不建议买保险之前去体检。

健康告知怎么做:健康告知怎么过?随便填填就行了!?

重疾险确诊即赔?

很多喜欢人说重疾险确诊即赔,对,但不全对。


先看下什么叫确诊。

字面意思是明确诊断,而根据保险合同:罹患合同所定义的重大疾病才叫确诊。

所以,确诊真正含义是:明确诊断罹患合同所定义的重大疾病,而不是医生说确诊某种病就是确诊。


银保监会规定28种重疾赔付条件,大致分为3类:

可以看到,确诊即赔重疾只有6种。

所以,重疾险确诊即赔也算是保险业销售误导,不完全对,不要被这句话蒙蔽双眼!

由此也可以看出,重疾险更多意义在于收入损失补偿,所谓的“重”,不仅仅是疾病严重性,更是疾病对家庭经济造成的重大影响。

 

储蓄险轻松翻倍不是梦

很多人买储蓄险后说自己被骗,都是这个原因。

投保时,业务员花花绿绿一张纸,算的天花乱坠,比挖石油还要赚钱。

打假!等到真取钱,撑死能拿到一半!

害,你们也不想想,真这么赚钱,他干嘛不砸锅卖铁自己买,非要推销给我们呢。

在这里给你们介绍3个名词:结算利率、演示利率、内部收益率。

结算利率就是账户真实利率,无法保证。

高低完全取决于保险公司实际投资状况,但保险公司会按时在官网公布,绝不会低于保底利率。

演示利率,就是投保前保险公司给我们算的利率,类似于方便面上“图片仅供参考”,看看就行了。

内部收益率,也就是IRR,是一种投资的评估方法,可以找出资产潜在回报率,用来评估理财或金融产品收益水平,购买年金险前算一下IRR,就能淘汰很多产品~

如果你的业务员连IRR都不会算,深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