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5.烽火戏诸侯的暴君帝辛

 葳蕤生辉 2021-03-15
毛泽东:"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大好,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

千年前的那场牧野之战,至今为止还存在很多迷,商人的三支精锐部队去向不明。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问题呢?

微子和帝辛是同母兄弟。微子是长子,不过是庶长子,帝辛是嫡长子。同一母地位不同,孩子的地位也不同。而且确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在当时还是会让一些人不服从。兄终弟及制度终结,让那些有机会成为帝王的人,从此与皇权失之交臂,心中难免有诸多不满。帝辛的叔伯对他有不满情绪,他年长的诸兄,尤其是微子,同母所生,他就是庶子,帝辛是嫡长子,这种心理上的失允,会被朝中一些贵族和大臣为了彼此的利益而无限放大,从而形成朋党。

虽然君子不党,但是在权利面前,有多少君子,有多少贤人呢?武王伐纣,血流漂杵。孔子都有说,乐则《武》尽美也,未尽善也。

由此可见。孔子当时看到的一些史料,记载的周人取得殷商王朝还是有些不光彩的手段,只是作为殷商之后,还是微子之后,这中间就会存在为祖先避讳,隐恶。
孔子毕竟春秋笔法是从孔子开始的。

孔子也为鲁国昏君避讳过。比如娶同姓是违礼,鲁国昏君就娶了同姓,避嫌的说叫吴孟子。孔子知道此事,还要说国君之礼。

这是当时礼法制度体系的礼治。不能说不好,也不能说不好。毕竟是那个年代所需。
《尚书》中有一篇《泰誓》就是武王伐纣的一篇檄文,言辞现在读起来,依然是让听众激情澎湃。

可惜武王却是英年早逝,留下周公旦辅佐年幼的成王。周人不称帝,而称王。这中间的细微区别,大家慢慢体味。《诗经》中有一篇就是成王祭祀先祖是,含沙射影的告诫众人,他是武王未竞遗志的合法继承人。这中间还出现了蔡叔,管叔纠和武庚叛乱的事件。
面对权利,同母同父兄弟也会反目成仇,相互倒戈。一些史料对帝辛受德的描写,最早的《尚书》就评价他是: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
后来的墨子在《墨子》一书中说的更加的具体了。如:昔者殷王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上诟天侮鬼,下殃傲天下之万民,播弃黎老,贼诛孩子,楚毒无罪,刳剔孕妇,庶旧鳏寡,号啕无告也。
说的更加的残忍了。
好问的子贡: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尤其这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到出了一个道理,众恶之门一旦开启,万般恶都归附于此。
后来的太史公:帝辛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也算是较为公允了。
南征北战的帝辛,秦始皇,杨广。都是历史上的暴君?
不知为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