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吾非喜虾客

 马尔的视觉 2021-03-16

小城近两年新增了个万达广场,虽说它只是个袖珍型的,可四楼的小吃区却是我比较喜欢逛的地方。理由呢很简单,能把小吃开到租金那么贵的地方,你没有几把刷子绝对会亏本到认不识家门。

环境的造设要讲究,简单几笔的文化氛围勾勒也要让人能赏心悦目。

一般都是加盟名品店,加盟与材料统配的费用也是不菲。

把这些投入都打进成本,还能在对价格极敏感很挑剔的小城大众中赢得口碑,居然能开得赢,你就真得是个高手。

万达开业没几年,四楼的餐饮区就开跑了好几家,莫说租金,装潢费都没挣回来。

就觉得开业即露脸,至今仍能站着这里的都是英雄好汉。

最早跑阿三生煎稍多一些。

它的生煎焦酥,馅料调制滋味正宗;汤包内里丰润,口感极好。

连它的甜辣酱都是我的至爱。

就是稀饭太不争气,吃出剩饭感。不肯多花时间和心思做配搭,遗憾了两次便不肯再进。

北京炸酱面我一见其面相就走不动路,面条也劲道,清煮出的牛百叶蘸料咀嚼着吃非常美味。但和武汉热干面一样,他们不合我们汤汁面的饮食习惯,一海碗连汤加面带肉配料的吃法根深蒂固,你还真动摇不了。

也就是偶尔去尝尝。

尝新是逛小吃的乐趣之一。

跑煎饼侠吃煎饼,它的焦脆的口感也能让人耳目一新;可味道和饮料相配的吃饭,一码色少男少女的阵势,我一小老头坐在里面就深感文不对题。

伊兹铁板烧和九田家的料材与煎烤是极好的,生熟可控,辅料也精致。

搭配的小玩意看着就让人馋涎欲滴。

但它俩无论是价格还是规格,作为小吃都有点过于隆重,我一般会把它们放到品尝系列,偶尔为之。

每次去见本地品牌马家姊妹还在,便生一种敬佩感,靠手工面皮在此一直打拼到现在,真算是给老马家露了脸。

装修和环境也领了本地餐饮品牌小吃的潮流,时尚而亲切。

面皮尤其筋道,调料和辅料也讲究。

可惜我自从味觉和辛辣翻脸以后,对像面皮之类必须依托辣料才能吃爽的东西兴趣大减,有时进去纯属支持本土品牌,为马家壮威,吃不了几回。

遇到“政治正确”和味觉需求纠结,谁也战胜不了口感。

那天坐到喜虾客里,起初也有些纠结。

我出生的蚌埠华盛街是个淮河水产的零售集群之一,打小被鱼虾的腥味熏坏了鼻子。若吃鱼虾必须是非常新鲜的活物,有点异味都入不了口。

原因还有另一层。

汉语里“虾”与“瞎”同音,这个“瞎”又有坏了、糟糕了、没指望了的广泛意思,屡屡有灵验,一碰虾就连饭后掼蛋也必输无疑。

有一段小城餐饮出现了小龙虾狂热,大小饭店大吃小吃都要上一盆,颇有“小龙侠”改变“大瞎”运势的颠仆。后来专家说老吃会吃出啥啥毛病,南京一带出现了好几例病症,那股子狂热立刻烟消云散。

最终还是“瞎了”。

此次是孙娃要吃,拧不过她。

既来之,则安之。

喜虾客的本色其实还是火锅类型,和纸包鱼大致相同,也就是内容变成了虾锅。可选五香、微辣、中辣、特辣、麻辣等自己喜欢的口味。

虾子肉色看起来新鲜,均开背去除了虾线,干净不说,还便于入味。

除了黄瓜条、土豆条、玉米段这些配菜,锅子的主体就是虾,皮薄肉肥让你一次吃虾吃到大爽。

细细品尝,皮焦肉嫩的口感也好。

让我比较惊艳的却是锅里浸透了味的黄瓜条、土豆条、玉米段这些配角,变了调的香甜可口,模样也晶莹。

另加的我喜欢吃的油皮,孙娃爱吃的年糕条,味道却明显不如锅里自带的黄瓜条、土豆条、玉米段这些配搭的味道透彻。

惟虾面有点意思,一身调料色调出来,格外鲜也格外香。

作者相关文章

再说说俺淮北的小吃

纸包鱼

今朝压里相,老重光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