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是害怕紧张的人,也害怕成长

 剽悍晨读 2021-03-16
主播:吴名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3月16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
 
这本书是由东京大学理学博士茂木健一郎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紧张?”
 

张的本质

 
紧张,作为人类进化几千年后的一种情绪,其实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虽然各种培训机构,都在教人们如何消除紧张情绪,但是从脑科学角度讲,紧张是大脑正在工作的证据。
 
假设一个没有公开讲话经验的人,突然需要公开演讲,那么紧张实际上是在帮他调度认知,激活状态。
 
事实上,不管是运动员、表演者还是歌手,微微的紧张感都可以帮他们激活大脑和潜力。
 
紧张状态下,大脑的各个脑区非常活跃,神经网络比平时更兴奋。表现出来的就是:我们对细节更敏感、对变化更专注、有更强的爆发力。
 
而紧张的原因则来源于:不熟悉。
 
脑区的活跃、神经网络的兴奋,都是为了做一件事:找到熟悉感。
 
换句话说,不熟悉就会紧张,不熟悉就说明你正在学习,而紧张是帮助你加速学会的一种情绪。
 
这才是我们面对紧张时,该有的正确态度。
 
所以,我们不能害怕紧张、被紧张支配,而要让紧张为我所用。
 
紧张,说明你的大脑正在努力;紧张,说明你正在成长。
 
那些害怕紧张的人,其实是在害怕成长,甚至成功。
 

紧张 

 
其实,紧张是和另外一个词绑定的,它叫:心流。
 
心流模式这个概念最近几年很火。但它其实不过就是形容我们专注的状态而已。你专注地工作,专注地学习,专注地训练,就是大脑开启了心流模式。
 
而处于心流状态的人,往往会带有一点紧张感。原因是,他面对的内容对他来说是:熟悉加意外。
 
也就是说,他处理问题的难度跟他的认知是匹配的;他练习的动作跟他的实力段位也是匹配的。难度低一点,他会做得很无趣;难度高一点,他又会没法应对。
 
在实验中,6年级的孩子面对1年级的试卷,会感觉非常无聊。这种难度在他们心里激不起一点波澜;而3年级的孩子面对6年级的试卷,会感觉非常紧张。在考试的结尾,他们甚至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因为他们一个字也没写。
 
也就是说,在紧张和踏实之间,有一个对我们的微刺激叫弱紧张,它也是我们进入心流的必备要素之一。
 
所以,紧张并非一无是处。
 
 
减少紧张
 
不过,对有些人而言,他们面对的紧张不是弱紧张,而是强紧张。或者说,紧张可能让他们发挥失常。
 
这时候要怎么办呢?
 
其实,不“面对问题”的紧张缓解技巧,大多是用处有限的。只有直面问题,你才能真正从根源减少紧张感。
 
前面我们说,紧张是因为知道交付的任务,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也就是说,考试之所以会使人感到紧张,是因为人们心里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做好准备。
 
如果考试前复习得很充分,有能力把所有的问题都做出来的话,也就不会感到紧张,进而能够在心流状态下答题。
 
有一些人,不管做什么都不紧张。这是好事吗?
 
也不尽然。他们不会受到紧张的负面影响,也很难享受紧张带来的红利。
 
所以,与其努力学习不紧张的方法,我们不如多练习,多打磨自己的技艺,提升自己的水平,把紧张当成检验实力的晴雨表,让自己的能力不断接近新的目标,面对新的困难。这样才能在紧张的帮助下,稳健成长。
 
总结一下,害怕紧张就是害怕成长;不能成长就不能成功。因此,害怕紧张的人,也是害怕成功的人。不要成为那种嘴上说不想要,但心里却很不甘的人。跟紧张做朋友,你才能加速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