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片时间】第1810期:舌癌

 zskyteacher 2021-03-16
舌癌

病史

男性,58岁,发现右舌部肿物4个月。体检见右舌缘、舌腹部直径约2cm2大小肿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A. T1W横断位;B. T2W横断位;C. T2W压脂冠状位;D~E.增强T1W横断位、冠状位;F. CT平扫横断位;G~H. CT增强横断位;I.病理图片
【影像学表现】

右侧舌体、舌底部体积增大,可见团块状异常信号影,约2.8×4×4.4cm,于MR T1W上呈等信号(图A),T2W上呈稍高信号(图B、C),边缘不清,舌中隔受侵犯,V形界沟消失,舌旁间隙消失,肿块越过中线,侵犯左舌尖及口底,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左口底肌肉稍受压,右侧软腭及扁桃体未见受侵犯。增强后上述病灶呈轻~中度强化(图D、E),口咽腔略缩窄。所扫描鼻咽腔大小、形态未见异常,黏膜未见明显增厚。右侧颌下腺区域、右颈深部亦可见肿大的淋巴结,双侧腮腺、颌下腺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CT舌体右份可见团片状异常密度灶,平扫呈等密度为主(图F),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图G、H)。病灶与周围牙槽骨皮质分界清楚,下颌骨骨质未见明确骨质吸收或骨质破坏;右侧颈深部可见多个小淋巴结影。

【手术所见】

舌前中部偏右侧表面溃疡,舌体僵硬。手术中垂直劈开下颌骨,沿右侧口底发现病灶侵犯舌体肌层,沿右侧口底近牙龈缘处切开口底黏膜,充分暴露病灶,在肿物外2cm切除包括3/4舌体、右侧舌根、右侧口底、舌骨上肌群。用胸大肌皮瓣修复缺损,并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病理】

舌鳞状细胞癌(图I)(分化较好)侵犯横纹肌组织,右颈深淋巴结转移性癌。

【分析与讨论】

舌前2/3为舌体部,后1/3为舌根部。主要由肌肉、黏膜、淋巴组织及小涎腺组织构成,舌癌以鳞状细胞癌为常见肿瘤类型,且舌癌位置表浅,利用活检等手段不难作出诊断,临床较少使用影像学检查。近年来CT、MRI的运用逐渐增多,其在肿瘤的整体观以及检查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面有优势,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明确舌癌的侵犯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舌由软组织组成,缺乏自然密度对比。CT很难准确显示舌癌的病变范围,MR最大的优点是软组织分辨率高和多方位成像,能较准确显示舌癌的范围,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的显示也较CT明显优越,但对小舌癌的显示仍不够敏感。CT平扫舌癌显示为与肌肉等密度或低密度的病灶,MRI均显示肿瘤呈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肿瘤坏死时呈混杂信号。肿瘤一般与正常舌组织分界较清楚,增强后显示为不均匀性强化。

舌淋巴管大而且多,从前向后分别引流到颏下、下颌下及颈深淋巴结。舌中隔为左、右侧舌体的分界线,对对侧的淋巴引流有阻隔作用,若肿瘤跨越舌中隔就可能会引起对侧颈部的淋巴结转移。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时CT/MR上显示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周围脂肪带模糊、不完整,并且可以包绕颈内动脉。舌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以颈深淋巴结上群(Ⅱ区)最高,淋巴结的大小、有无中央坏死及边缘是否规则可作为影像诊断的主要依据。以淋巴结最小直径>8mm或中央坏死作为MR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标准时,敏感性79.5%,特异性90.4%,准确性86.4%。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成像(DWIBS)是最近用于临床的高分辨体部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于检出和鉴别淋巴结转移具有独特的价值。对于范围较大、伴有骨质破坏的病例,CT则有一定的优势,对于大块骨质破坏即病理组织代替骨组织,则MR优于CT。

【鉴别诊断】

各类舌癌可有不同的MR信号特点及侵犯方式,从而可推断其组织学性质。鳞状上皮癌以舌体部较多,由于肿瘤细胞浆/核比较低,内部相对较为致密,T1WI与肌肉信号类似,T2WI信号稍高,弥散加权成像中表观扩散系数(ADC)较低,常见直接周围侵犯与淋巴结转移。腺样囊腺癌及黏液表皮样癌的信号较具特点,有大量的囊变坏死区,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向周围侵犯方式与鳞癌类似。淋巴瘤多位于舌根部,边界较清楚,且信号多较均匀,常伴淋巴结肿大,不直接侵犯深层组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