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详情

 忘仔忘仔 2021-03-16

【患者】

性别:年龄:52岁

【主诉、病史】

咳嗽伴胸闷20余天。患者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痰少,伴有胸闷气短,无发热,无胸痛,无咯血,无明显呼吸困难,无声音嘶哑及饮水呛咳,予口服中药(具体不详)后好转,10余天前于门诊行胸部CT提示左肺下叶占位,于外院给予抗感染治疗1周后复查胸部CT提示左肺下叶病变较前变化不大。

【诊断治疗】

诊断思路

(左肺下叶背段)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慢性炎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肺泡上皮增生,符合炎性假瘤,未见癌,切缘未见病变。

肺炎性假瘤(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ung,IPL)的本质为增生性炎症,由多种细胞组成并有纤维化,增生的组织形成1个肿瘤样团块,故称之为肺炎性假瘤。病灶以单发为主,少数可多发,病灶多位于肺的表浅部位、肺野外带邻近胸膜处,多以广基底贴于脏层胸膜或叶间胸膜下,中央为不吸收或延迟吸收的增殖性肉芽肿。部分病灶的中间层面呈一侧边缘垂直于胸膜的刀切样改变, 即所谓的“ 刀切征”。原因可能是因为细支气管、血管、小叶间隔对炎性浸润的阻隔作用而形成,或是病灶边缘纤维化牵拉所致。肺炎性假瘤的强化多呈显著明显均匀性强化,强化后CT值都在100HU以上,最高达156HU以上,强化程度比肺癌显著,造影剂迅速廓清。

鉴别诊断

(1)周围型肺癌:多有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状;CT:周围型肺癌肿块较致密,有明显堆积式、膨胀性生长特征,分叶较深,边缘毛刺细长且密集,有较粗之血管与之相连,部分可出现肺内、纵隔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多伴有肿大及融合,侵及胸膜可出现胸水;增强扫描:肿块多呈不均匀强化,肺癌早期强化常不明显,达到峰值所需的时间较长,且达到峰值曲线下降较慢。随诊:病变倍增时间为3-6个月,病灶迅速增大,常引起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肺内转移灶等。

(2)结核瘤:有结核感染病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CT:结核瘤好发于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不跨越肺叶、肺段,多呈球形,直径一般3~5 cm,绝大部分边缘清楚光整,密度较高且均匀,钙化一般较多且呈层状或斑点状,病灶周围有卫星灶,贴近胸壁者可合并有胸水,纵隔淋巴结钙化多见;增强扫描:肺结核瘤多数无强化或呈周边环状强化,且强化环较薄、厚薄均匀,内外壁均较光滑,这与结核瘤的包膜有关。

随诊:结核瘤长时间无变化。发生在肺门周围病灶要与中央型肺癌鉴别,中央型肺癌多数有支气管阻塞,而炎性假瘤一般段及以上支气管常通畅,肺门、纵膈淋巴结小、且无融合。

【病理结果】

肺炎性假瘤

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