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绒线大王沈莱舟

 苏迷 2021-03-16
《姑苏晚报》2021年03月15日 B07版

  杨维忠

  沈莱舟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的风云人物,商界领袖,“洞庭商帮”的重要代表。他从一个替老板掮门板、揩地板、倒痰盂、抱小孩,啥事都干的小学徒,成长为上海毛绒会会长,上海滩赫赫有名的绒线大王,既有机遇巧合,更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在他身上有许多传奇故事。

  八块银圆

  东山沈家原也是大户人家,沈莱舟的父亲沈绥之早年随同乡席正甫赴沪学生意,后来成为汇丰银行的高级职员,全家生活无忧。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清光绪二十年(1894)十一月,沈绥之在汇丰银行加班,下半夜叫当差的到附近街上买了碗面,吃后肚子痛,上吐下泻不止,第二天早上就去世了,年仅30岁,去世时幼子沈莱舟只有9个月,母子俩只得回到东山老家生活。

  沈莱舟14岁孤身一人闯上海,经同乡介绍在金陵东路久康洋货号当学徒。老板姓翁,与沈家还带点亲,沈莱舟叫他表哥,可翁老板为人既吝惜又刻薄。1912年,沈莱舟在久康店里已做了4年工,3年学徒1年谢师,光吃饭,没工钱,老板每月只给1块规银,买些牙膏、肥皂、毛巾之类的生活用品。这时,沈莱舟已长成18岁的小伙子。当时上海兴起读洋文(英语),他想去上夜校,学英语,将来好同外国人做生意,可老板不同意,自己又没钱交学费,只得放弃。

  这年年初六的半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沈莱舟从睡梦中惊醒。一位小哥焦急地对他说:“你叫沈莱舟吧,喏,这是你店大先生(账房先生)托我送来的信。”沈莱舟拆信一看,原来大先生因搓麻将被关在法租界巡捕房里,急需翁老板付8块银圆把他保出来,否则天亮此事一登报就大事不好了。

  当时法租界治安很严,除了指定的几家赌场,其他任何地方不许赌钱。但法国人也入乡随俗,为照顾中国人的习惯,每年从大年三十到年初五破例开禁,一般百姓家可以搓搓麻将、推推牌九玩一玩。大先生留学英国,讲得一口好英文,沈莱舟很敬重他。大先生人很正派,就是欢喜邀友搓搓小麻将。年初六夜饭多喝了几杯酒,在友人家中又搓起了麻将。几个人越赌越来劲,麻将搓得哗啦响,刚巧有几个法国巡捕巡夜从门口经过,人赃俱获,几个人全被关进巡捕房的拘留所。这一关非同小可,因为按照法租界的规定,当天夜里抓了些什么人,什么原因被抓,第二天统统要见报。虽说事情并不很严重,但对大先生来说,一旦见报,一个人的名声就彻底毁了,再也别想在上海滩混了。

  沈莱舟犯难了,深更半夜哪儿去借这8块银圆呢?大先生信上说,要沈莱舟连夜找老板,请老板先垫付作保。沈莱舟心里很清楚,表哥翁老板是只铁公鸡,绝对不肯为一个账房先生垫付这笔钱。再说,店堂离老板家有好几里路,半夜三更去敲门,要是惊吓了老板家的小孩,说不定自己也得卷铺盖滚蛋。

  焦急之中,沈莱舟突然想起,自己被子里有8块银圆。这是四年前离家时,妈妈给他缝在被角里的,临行前妈妈再三叮嘱,家里就剩这点钱了,这是你的救命钱,不到万不得已时绝对不能用。四年来,沈莱舟再苦也没有动用这个钱,现在算不算救命呢?他自己找答案,应该也算是救命,不过救的是别人的命,妈妈知道后一定不会责怪他。想到这里,沈莱舟毫不犹豫地掀起铺盖,从被子角里取出藏得严严实实的8块银圆,同时写了一封短信,又从衣袋里取出几个角子作为小费,一起交给这位送信的小哥,就这样把大先生从拘留所里保了出来。

  第二天一早,大先生来到店堂,拍着沈莱舟的肩头说:“小老弟,你为人仗义,天资聪明,又肯吃苦,将来一定能干一番大事业。”大先生又说,上海这个地方,遍地都是黄金,但要想发展,必须同洋人打交道,学会讲英语太重要了,要是你愿意,我来教你学洋文。沈莱舟做梦也想跟大先生学英语,平时他对大先生很敬重,服侍很周到,但大先生从未正眼看过他。其实大先生也注意到了店堂里这个小伙计与众不同,但还想考验一下他的耐心,再收他做徒弟。

  沈莱舟学英语很认真,每天洋货号打烊后,就一个人在店堂里学英语,进步很快。一次,大先生不知是无意还是有意,半夜里悄悄来到久康洋货号门前,见店里还亮着灯,沈莱舟一个人在读英语。大先生很是感动,心想自己确实没看错人,这个小青年将来定能有所作为。后来,大先生又介绍沈莱舟到上海青年会去读夜校学英语。经过近一年的刻苦学习,沈莱舟能读会讲,英语水平已相当不错。

  临近过年,表哥翁老板把沈莱舟叫到经理室,假惺惺地说:“小表弟啊,我知你有志不在年高,天天夜里在学洋文。我这里林子太小,过年你飞往高枝吧,要是实在没有去处,这里还是有你碗饭吃。”沈莱舟心里明白表哥的小九九,想要他再白干一年,要是沈莱舟主动辞职的话,老板可再找一个学徒,光吃饭没工钱,再盘剥4年。

  于是沈莱舟主动辞职,经昔日父亲的同事介绍,进汇丰银行找了份事做。由于他英语能写会讲,可以同洋人交流,老板席立功一下让他当了高级职员,月薪80块大洋,还免费安排住宿和一日三餐伙食,可沈莱舟在汇丰银行干了一年又主动提出辞职,原因是银行条件太优越了,不利于年轻人创业。

  巧借东风

  1927年,沈莱舟创办了“恒源祥”毛绒公司。1933年底,沈莱舟创办的“恒源祥”毛绒公司已初具规模,可一次突降的关税事件,使恒源祥差点遭到灭顶之灾。然而祸兮,福兮,风险与机遇并存,沈莱舟就是靠这次机遇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开创了他的事业,十年后成为上海滩上的绒线大王。

  后来大名鼎鼎的恒源祥,当时其实还是个皮包公司,公司的印章、合同、货单、账册、钱款全部在沈莱舟腋下的一只皮包里。恒源祥创办后,沈莱舟一直通过英国商人亨特生的德记洋行与意大利人做生意。亨特生依据恒源祥的订货合同,再向意大利商人订货,当时唯一的方法是船运。原先沈莱舟订货时还预付20%的定金,到货后付清全部货款。后来双方建立了信誉,英商与恒源祥可一手交货一手付款。

  1933年10月,沈莱舟向意商订了一大批人造丝,预计12月30日货物可运抵上海。人造丝这项技术是意大利人发明的,在意大利本地人造丝非常便宜。这种货物色彩艳丽,手感丝滑,加工成织物后深受上海市场青睐,利润很高。也怪沈莱舟心太“野”了,这批订货数量比恒源祥创办以来的总数还要多。谁知人算不如天算,1933年底,浙江湖州蚕丝商人通过同乡大佬张静江不断向国民政府施压,为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从1934年1月1日起,大幅度增加进口货物的关税,其中人造丝由原先征收33%关税,增加到征收100%的关税。

  沈莱舟得到消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大批预订的货物如果过了12月31日到沪,他就是卖光了家产也交不起关税。他不断发电报与船东联系,可货船在海上慢悠悠航行,一点也急不得。沈莱舟赶到吴淞口海关,办妥一切手续,又上下打点一番,坐在吴淞口的码头上,顶着凛冽的寒风,翘首盼望货船快点进港。深夜11点钟,店员送来电报,说货船泊在吴淞口抛锚,开不进来,原因是吴淞口码头泊位挤满了船。沈莱舟的心情反而平静了,自言自语:“天不助我,完了!”一屁股瘫坐在码头上。

  离1934年1月1日零点还剩半个小时,沈莱舟沮丧地往回走。这时,店员忽地来报喜讯,货船已起锚开航,码头也挤出了一个泊位,就连海关的人员也来办公室加班,等着货船前来报关办手续。沈莱舟又惊又喜,是谁给了他这么大的面子?事后他才得知,原来这艘船上还搭载了一批西药,是国民政府某高官小姨子进的货物。如果12月31日进不了关,损失比沈莱舟还要大。沈莱舟真是烧了高香搭准了船。人造丝关税翻倍,货物投放上海市场后,价格也翻了一番,沈莱舟巧借东风,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不当汉奸

  1942年春天的一个早晨,上海恒源祥公司里来了几个穿便服的日本人,要找公司老总沈莱舟。一个矮个子的日本人傲慢地扫视四周,说了一通日本话。翻译官介绍说,这位“太君”是日本驻华的“公使”,名叫田尻,这次亲临恒源祥,是来请沈莱舟出面担任“全国商业统制总会毛统会”会长。听完翻译的话,副理周红喻连忙出面挡驾,说沈莱舟不在店里,身体不舒服,到医院看病去了。田尻阴险地一笑,用较为流利的汉语说:“没关系,刘备求见诸葛孔明还要三顾茅庐,我们还会来的。”说完扬长而去。

  1941年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军开进英美租界,上海处于日军的铁蹄之下。1942年3月,日本陆海军司令部颁布命令,规定钢铁、非铁金属、矿石、棉花与羊毛制品、药材等18种货物为统制物资,未经日军华中联络部发给许可证,一律禁止移动和使用。紧接着日军又通过汪伪政府,指派中国商界一些头面人物组成“全国商业统制总会”,借此机会搜刮中国工商界宝贵的外汇与黄金。

  “统制会”的会长都是上海滩的头面人物,大多是被日本人看中的。沈莱舟早在1935年时就已担任上海毛绒线同业公会主任委员,会员厂有28家,囊括了上海主要绒线字号。如今日本人找上门来,要是沈莱舟不答应,恐怕凶多吉少。沈莱舟万分焦急,连夜将一些好友找来商量,其中有一个姓吴的朋友劝沈莱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与其让一个什么也不懂的人来做绒线业的'统制会’会长,倒还不如沈先生来做,可以多少保护一下我们绒线行业的利益……”此人的话还未说完,沈莱舟发火了:“我宁死不当日本人的会长,这件事没有一点商量余地,你们谁也不要再劝我了。”

  屋子里一片寂静,大家面面相觑,都为沈莱舟的安全捏了把汗。有人用手指沾了茶水,在桌子面上写了一个“躲”字。这是个好主意,众人纷纷议论躲到哪儿去?沈莱舟想躲到东山老家,可有人连连摆手说:“跑到东山,荒山僻野的,万一被日本人侦知,一怒之下将人做(杀)掉了,也没有人知晓,可使不得。”好友吴颖荪出了个点子:“大隐隐于市,最危险的地方也许最安全。”于是沈莱舟依吴颖荪之计,对外托病说是回东山乡下养病去了,实际上在上海最热闹的南京路华懋饭店(现和平饭店)开了一个房间,一个人悄悄躲了起来。

  日本人找不到沈莱舟,上海毛统会长一时无合适的人来做,田尻发火了,限令伪政府一定要设法尽快寻到沈莱舟。日汪特务在上海找不到沈莱舟,又通过苏州汪伪政府找到了东山沈莱舟家中。东山一个席姓地方维持会长同沈家沾点旧亲,几次到通德里沈宅登门拜访,看门的老秦回答说,沈先生过年后就没来过东山,不信你们可进屋去找。日伪特务不死心,又遣密探在沈宅附近监视了好久,确认沈莱舟不在东山后才罢手。“全国商业统制总会”成立大会迫在眉睫,日伪机构只得另外指定人员担任。就这样,沈莱舟在华懋饭店躲了好几个月,直到这些米粮油盐麻绒布的什么“统制会”全部成立,傀儡会长一个个登台亮相后,他才悄悄在兴圣街绒线店露面。

  抗战胜利后,曾被日本人扶上台的统制会长,当年上海的头面人物,大多被当作汉奸被国民政府当局关押,大家不得不佩服沈莱舟的先见之明,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沈莱舟有一股民族正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