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我同情的力量: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书语人间 2021-03-16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是应对人生挑战的关键举措。

很多人会把它与它那些难搞的「表亲」混淆,比如,自怜(Self-pity)、自我放纵(Self-indulgence)。

然而,自我同情实际上源自于对人类并非完美的认知

它要求我们带着关心与理解去处理自己的错误,就像是对待别人一样,而不是一味地自责与羞愧,后者通常来说,会是阻碍我们从困境中复原的「枷锁」。


一项对于婚姻失败的研究发现,人们的复原力并非与其自尊程度、乐观态度、离婚前的抑郁状态,或是感情不和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帮助人们对抗不幸,大步向前的正是自我同情。

换言之,你若是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犯下的过失,小到说错了一句话,得罪了一个人,大到嫁错了人,丢了一个工作,都能够加速你的复原。

毕竟,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没人能够改变。


我第一次认识到自我同情的重要性,是在一次欧卡心理沙龙上。

在阿宏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每一个人都从面前的卡牌中抽出了四张代表自己过去的卡牌。然后,老师便邀请我们逐个分享这些卡牌代表的意义。 

我的分享里,因为我曾不止一次地将我从失败中复原的经历,当做是我过往人生的高光时刻,所以说,在分享的最后,阿宏老师便问了我一个问题 —— 如果你有机会回到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你会愿意吗?

听到问题的那个刹那,我心想,这不是废话么?

若能够重新来过,我早就活成「人生赢家」了,也不至于到了三十岁,还一无所有,要事业没事业,要婚姻婚姻,要朋友没朋友,爷爷还离开了我。


然而,我的伙伴却坚定地告诉我说,如果是他,他不会。

在他看来,正是有了这些与众不同的,甚至是叛逆的经历,那个有力量感的、自信的「我」才能够在我的心中觉醒,让我活出我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去成为谁的谁。

至于这些经历,虽然对于当下的我来说,是身上背负着的重担,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它们却是老天对我最珍贵的赠予。


若你也与我有一样,因为对自己的自责,有过将自己的人生推倒重来的冲动。那么,我想告诉你的是,大可不必。

因为,你即使在过往因为阅历不足,经历的不够多,犯下了错误,但也不代表你就是一个糟糕的人。

同时,若是能够用「要是我没有」这样的想法来代替「要是我不……该多好」,对自己的苛责便会化作「内疚」,成为你前进的动力。


如果说,自我同情,是我走出过往经历,坦然面对失望的原动力,那么,写作与接纳自己,便是我提高复原力的关键。

我以前曾参加过一个书写疗愈训练营,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过一个为期14天的写作训练。这对我来说很有帮助。

尤其是爷爷去世后,

大量的书写练习,不仅能够让我平静下来,不断地反思,还能够让我用语言表达感受,将积压在心底哀伤,来化作温暖的文字温暖你我。

在一项实验中,研究者则发现,受试者若能在回忆他们感到极其糟糕的失败经历或是被羞辱的遭遇,如,大考中不及格、输掉体育比赛、在演讲中忘了台词后,能够坚持给自己写封信,表达他们对相似经历的朋友的理解,那么其幸福指数都要比那些没有写的人高出40%左右。


除此以外,书写还能够帮助我们找出那些一直拖我们后腿的想法,

比如,「人们只会在我对他们有用时才爱我」「依靠他人会让我变得软弱无能」。心理学家通常会将它们称之为「自限性观念」(Self-limiting beliefs

我们一旦能够用「开放性观念」(或者是自放性观念,Self-freeing beliefs将其取代,如「我的价值并没有与我的行为相连,我允许他人照顾我 —— 我也会在他人需要时提供帮助」,便能够重新获得自信。


同许多人一样,我也一直在与自我怀疑做斗争。

我成长于一个书香门第,家境优渥,爷爷奶奶是做火箭研究的科学家,姥爷是学校的校长,姥姥是高中的教导主任,爸爸妈妈皆是各自行业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我从小接受着最好的教育,从最好的幼儿园,到最好的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全球Top20的大学。


然而,一路走来,我却看不到我自己,

我不敢表露我的野心,不敢理直气壮地把自己精心打磨的课程卖给别人,宁愿一个人躲在公司的后台承担繁琐的事务,也不愿「向前一步」。

爷爷的离世,更是给我带来的打击。

一边我发现我感受到了来自生活的压力,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每日每夜地躲在家里虚度年华,另一边我则发现,自己还是没有做好准备。

换言之,我所失去的不仅是对爱了我29年的血缘至亲,还有对自己的认同。

创伤可以导致我们生活里方方面面的自我怀疑 。自信的缺失无处不在,我们在某个领域挣扎,然后导致在其他领域不再信任自己。

然后,我们陷入对自己的深刻怀疑,以及与对未来的恐惧里,一夜瓦解,就像看着一栋建了好多年的大楼在几分钟内化做灰烬一样 —— 轰得一声,被夷为了平地。


好在,我从书写中得到了许多认可。这也让我一点点地找回了自信。

你们的每一个「阅读」与「在看」,对我来说,都非常的重要。

它们让我放下了「爷爷刚刚去世,是否合适写文章来大肆悼念」的恐惧,让我能够专注于当下,做好我能做的事情,哪怕只是把这些故事与我的思考,写下来。

除此之外,我还放下了对自己在每时每刻保持绝对的正确的苛求,因为我明白,只有先有了合理的自我期待,才不会陷入期望-失望-自责-期望的负螺旋里。

我很庆幸,我有这样的你们,同时也希望你们的生活,能被这样的温暖所围绕。


哲学家索伦·克尔凯格尔说过,要理解生活,你只能回头看,而想要生活过得更好,你只能大步向前。

我们的人生虽然是一趟一路向前的单行列车,没有回头的机会,但幸运的是,我们还能够通过自我同情,让曾经受过的伤,都变成未来的光。

加油!

记得拉至文末为书语人间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