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白话读卦-59《涣卦》

 彭老师正己化人 2021-03-17

《易经》白话读卦-59《涣卦》

《易经》解析人生64种状态事理之59

第五十九卦   涣卦   风水涣卦

   本卦的卦象是上卦为巽为风,下卦为坎为水,为风行水上之表象。风行水面,涟漪泛起,慢慢散开,喻示“涣散”情状,有离散的意思,因此象征组织涣散和人心涣散。本卦的主旨就是如何用积极的手段和方法去克服、拯救涣散。水聚集于湖中,在阳光和风的作用下蒸发为水汽,这是散;但是雨水又给湖泊补充了新的水源,这是聚。聚和散就是这样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推衍到人事上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每一个社会组织,都经历过有聚有散的过程。全卦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展示事物发展的特定状态中,“涣散”与“聚合”相互依存的关系。本卦的主旨就是如何用积极的手段和方法去克服、拯救涣散。

(涣卦是从否卦变来的。否卦的九四阳爻往下,六二阴爻往上,相互交换,正好就成了涣卦。凡是从否卦变过来的卦都可以说亨通,因为否卦为天地阻隔,有阻塞的意思,而一旦变化,则阴阳二气交流亨通。)

   涣散的结果并不一定都是坏事。好的事情涣散了当然是坏事,但坏的事情涣散了就是好事。因此,涣散并不可怕,关键要抓住机遇,拯救涣散,促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化,从而达到亨通的境界。

如何拯救涣散,本卦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要有诚心;二是目的要纯正,二者缺一不可。拯救涣散,首先就是要重新凝聚涣散的心,这就要求必须要有诚心。卦辞说“王假有庙”指的就是拯救涣散的决心与诚心。君王通过宗庙祭祀的方式,唤起人们的国家意识,凝聚万众之心,拯救涣散,渡过难关。“哀莫大于心死”,人心为什么会涣散。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人们对现实失望了,失望就灰心,心就散了。因此,要拯救涣散,首先目的行为都要正。一般来说,具有了高尚的目的,人做事才有激情,才能够做成大事。

   与很多卦类似的是,涣卦名之为涣,但卦辞、爻辞说的却是涣而能聚的道理与拯救涣散的原则与方法。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涣卦的意义在于,提醒自己,任何时候,精神都不能涣散。钱财丢失了可以再挣,而精神涣散了却是很难振作起来的。要知道,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能不能如愿以偿的成功,就看其精神有没有涣散。精神在,信仰就在,就会产生强大的意志力,就会想方设法克服一切困难并最终获得成功。

——涣卦是一个亨通的吉卦

卦辞: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译文:涣卦象征涣散:亨通,君王以美德去祠庙祭祀神灵以祈求保佑,利于涉越大河巨川,利于守持正固。

*注释——涣:亨,王假有庙。涣: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巽上。下卦为坎,坎为水;上卦为巽,巽为风。风行水上,推波助澜,四方横流,所以卦名曰涣。涣:《说文》:“水流散也。”用以喻君王乘德教之舟,乘风破浪,宣布四方。假:借为格,至。有:汉帛书《周易》作于。此处有亦用同于。

解读:涣卦,有亨通之象。因为九二、九五之爻分别为内外卦之主爻,像君王居位,大权在握,指挥灵通,而且百僚守职,顺从君王。“王亲临宗庙祭祀”,说明众星拱卫,君王处于天枢之地。所谓“利于涉水渡河”,比喻君王以“德教”为舟,破浪穿行,所向成功。风行水上,水波涣散,但水波散而不乱,秩序井然,纹理灿然,这是形散而神聚。散而不乱,散而能聚,当然可以致亨。“王假有庙”在萃卦中已经出现过,这里指君王通过宗庙祭祀以聚合神灵之佑、聚合人力、人心,同时也唤起人们的宗族意识乃至国家意识,凝聚万众之心,拯救涣散,度过难关。君王既然获得先人神灵的佑助,又增强了人们的心理凝聚力,便可以济大难。卦辞“利涉大川”正是比喻聚合人力可以济难。注意此时行为须正。拯救涣散,聚而致亨,关键是得正,如果不以正行之,则必有亵渎神灵、凶险之事,所以卦辞最后强调要“利贞”。从卦辞来看,济涣致亨要有三个要点:一是诚心感格,二是聚合人心,三是行为以正。这三者缺少哪一条都不能获得成功。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文:《彖传》说:涣散而致亨通,是由于阳刚者前来居阴柔之中而不穷困,阴柔者获得正位于外而与在上的阳刚同德。君王以美德感格神灵而保佑庙祭,说明君王居处正中而能凝聚人心。利于涉越大河巨川,说明乘着木舟合力涉险必获成功。

*注释——刚来而不穷:九二阳爻为刚,居下卦中位,九五阳爻为刚,居上卦中位,二阳爻分居内外卦之主位,是中正其位而四向可通之象,像君王居位用权,安稳灵便。柔得位乎外而上同:六四阴爻为柔,居外卦之阴位,是柔得位而处于外;初六、六四阴爻,分别处于九二、九五阳爻之下,有柔刚相应之象,所以说“上同”。像百僚守职,拥戴君上。乘木有功:上卦为巽为木,下卦为坎为水,乘舟渡水,平安无事。

解读: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是从卦体上说明为什么涣散而能致亨的。涣卦坎下巽上,按卦变理论下体坎本是坤,上体巽本是乾;乾的初爻来居坤的中位,坤则变成坎,而坤的中爻填补乾的初位,乾则变成巽。这样,原来下体坤卦的阴与上体乾卦的阳就被涣散分解了,整个卦体遂成为涣卦的卦形,这就从卦体上说明了涣卦为何言“涣”。涣卦下体的刚爻九二原是由上体而来,而上体阴爻六四原是由下体而来。九二刚爻来居下卦,与初爻、三爻等阴爻和睦相处,交往不穷,这就叫“刚来而不穷”;而六四以阴爻居柔位是当位,且居于外卦上承九五、上九等阳爻,与之同心同德,这就叫“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由涣卦的卦变可以看出,阴阳虽涣散,但散而不穷,散而得位,形散而神聚,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涣而能致亨的问题。“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是讲居位正中的九五。九五居中得正,是聚散之主,九五是涣卦的卦主,所以能够以至诚感格神灵。“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是说涣散之时虽有危难,但只要致力于拯救涣散,仍可涉险历难,建功立业。注意《彖传》在这里强调“乘木有功”。涣卦坎下巽上,坎为水,巽的另一象义是木,其卦体本身就有木舟行于水上之象,所以言“乘木有功”,以喻示聚合人力涉险济难必能成功。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译文:风行水上,推波助澜,四方流溢,象征涣散。先王据此祭祀天帝,建立宗庙,推行尊天孝祖的“德教”。

解读: 水波涣散,但散而不乱,秩序井然,是谓形散而神聚,先王观风行水上之象而悟知“散中有聚”之理,故祭享天帝、建立宗庙。祭享天帝可将涣散于无涯天际的神气聚合于一坛,建立宗庙则可聚合于一室,借此获得神灵的佑助。同时“享于帝,立庙”本身也是凝聚民众的有效举措。所以《周易程氏传》说:“收合人心,无如宗庙;祭祀之报,出于其心。故“享帝”、“立庙”,人心之所归也。系人心、合离散之道,无大于此。”

——“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这主要是指九五爻来说的。九五,秉其中正之德,诚信之心,感动先祖、先帝,并且立庙以享祭先帝,祭上苍以聚国人。这立庙的意思就是为了团聚。

初六:用拯马壮,吉。

译文:借用健壮的良马来弥补力量的不足(九二阳刚)以拯救涣散,可获吉祥。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译文:初六的吉祥,是由于他顺从九二之刚。

解读:初六处涣散之初,涣散刚刚开始,,拯救起来还比较容易,但是初六阴柔,无力拯救涣散,必须借助外力。初六无应却近比九二,若能顺从九二以拯涣,必能成功。九二刚中,完全有能力帮助初六拯救涣散。九二才力之大有如壮马,爻辞以“用拯马壮”来比喻初六得到九二的帮助,十分形象。由于借用九二外力的帮助,使刚刚开始的涣散得以及早拯救,故爻辞评之以“吉”。《象传》说:“初六之吉,顺也”。点明了初六获吉的原因是由于顺从九二刚中之才。这个“顺”不仅指初六顺从九二,也有“顺乎时”之义,说白了就是初六机会把握得好,如果错过涣散之初而形成涣散的定局,那么即使“用拯马壮”也无法挽回。九二就面临这一难题。

——“初六之吉,顺也”,这里又一个顺的对象,顺从谁呢?顺从的是整个卦。卦讲涣,实际上这涣里有两层意思,一种是防止涣散,还有一种是涣散危险,这里要顺从这个意思。当然,这里是顺从的是九二的刚中之德,但这个刚中之德,也有涣的意思。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译文:处在涣散之时选择时机脱离险境,奔向安稳的地方(几案),悔恨便会消失。

*注释——机:通几,几案。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译文:处在涣散之时选择时机脱离险境,奔向安稳的地方(几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解读:初六不言“涣”字,是因为初六处涣散之初,还没有形成涣散的局面,而其他各爻都以“涣”字开头,是因为他们已经处在涣散形成的时候。初六处于涣散之初,可以借用壮马来拯救,此是当救而救。九二则处于涣散已经形成局面,与其救而无功,不如急速离开险境到安稳的地方去,那么,哪里是安稳之地呢?初六就是九二要去的安稳之地。九二也无正应,而与初六阴阳亲比,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帮助。初六把九二看做是可以借用的壮马,而九二则把初六看做可供凭依的几案,即可以安居之地。所以爻辞说九二“涣奔其机”。不过初六由于处在涣散之初,又有九二刚中帮助,故可得“吉”;而九二已处于涣散之中,且依靠初六阴柔相帮,故仅得“悔亡”。其实散与聚是相对而言的。九二处涣散之时无可挽救而急就于初六,反而得以实现阴阳相聚的愿望,体现了散而能聚的卦义。这是另辟蹊径以求聚亨,《象传》说“涣奔其机,得愿也。”正是点明了这一点。

——九二的奔走不是徒劳的,而是得愿了。

六三:涣其躬,无悔。

译文:涣散自身,没有悔恨。

*注释——躬:自身。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译文:涣散自身,是因为六三志向在自身之外。

解读:六三是阴柔之质,且不中不正,有私己之念,本该有悔,但他居于阳位,应于上九,有散其私心、忘身徇上之象,故能涣散自身,以忘身无私的精神去济涣,从而消除了导致后悔的错误,故爻辞曰“涣其躬,无悔”。六三于涣散之时能够忘身济涣,虽不能完全济天下之涣,但却与上九之志相合,并阴阳相聚,也体现了涣卦聚散相互依存的意义。

——“涣其躬”,在这里是指涣散自己身上不好的习气,当然还存在一些危险,因为这正好是坎卦的上一爻,坎卦为险,三爻刚涉险,这个险还没有完全排除,还没有涣散掉,所以无悔。涣散同时也有舒展的意思,也有一个调整的意思。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译文:涣散其朋党,非常吉祥。涣散化解小群割据而聚成山丘似的大群,这不是平常人所能想到的。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译文:涣散其朋党,非常吉祥,说明六四的品德光明正大。

*注释——匪:非,不是。夷:平常

解读:六四居阴得正,上承九五,下无应而无私,有涣散其朋党之象。六四作为一个公正无私的大臣,不仅能够解散自己的朋党,使国家得到大吉,而且还能解除各种有碍统一的小群割据势力,涣散小群而重新聚合如山丘似的大群——一个完整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这不仅要求六四自身素质好,能大公无私,还要求六四具有政治家的抱负,拥有卓越的政治远见,这些都不是平常人思虑所能达到的,所以爻辞说六四的行为是“匪夷所思”。六四不树朋党之私,以聚合人心匡济天下为己任,誉之为光明正大,当之无愧。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译文:像发散身上的汗水出而不返一样,君王发布正大的拯涣号令,处涣之时,君王坐镇指挥,令出必行,没有害处。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译文:君王坐镇指挥,令出必行,没有害处,说明九五居于正位,行事端庄。

解读:九五是涣卦的卦主。“涣汗”比喻君王发布政令,就像汗水从身上流出,不能收回,象征君王拯涣的决心。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身体郁结风寒时,若能散发一场大汗,病就好了。国家、社会也是如此,积弊久了,会出现各种问题,产生“疾病”,这时也需要“涣汗”,将长期淤积壅滞的各种弊端一扫而尽。所以用“涣汗”来比喻非常恰当。六四虽然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政治家,但他毕竟只是执行号令的一员大臣。处涣之时,当机立断发布拯涣号令的是阳刚居于尊位的九五,有这样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坐镇指挥,又有六四这样无私干练的大臣来贯彻执行,一定可以拯涣成功,不遗咎害,故爻辞说“王居无咎”。九五爻辞实际上是说在拯涣聚合的过程中,要有一个正确的领导核心,而九五正如《象传》所言是一位居于“正位”的有才华的领导者。

——大号,是国君发布的号令,这个号令发出去就起作用了,而且是不可收回的。居,一是“正”的意思,再一个是“中”的意思,是居中得正。正因为大家齐心协力,以君王为核心。在《彖传》里讲了“王乃在中也”。正因为他居在其中,他周围,他的邦国的万民都齐心拥戴他,没有涣散的朋党,没有涣散的小团体,这样他当然能居得稳,也正,当然就无咎。所以象曰“居无咎,正位也”。位正,一是通过努力得来的,必须想到正位不是他一个人,而是国命也是各在其位,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了,这样国君当然也就居得稳。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译文:摆脱忧虑、伤害,远远地避开,没有什么灾祸。

*注释——涣其血,去逖出。血:借为恤,忧患、伤害。去:清除。逖(音涕):远,通畅,警惕。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译文:摆脱忧虑、伤害,这就是避祸之道。

解读:上九居涣卦之极,但经过各爻的努力,大乱达到了大治,涣散达到了聚合,故上九能够摆脱忧虑,远离伤害而无咎。

——“涣其血”,这里是讲伤害的意思。“去逖出”,由于警惕心,所以伤害也消除了,所以无咎。这里就是讲要“居安思危”。居安思危这一理论是魏征提出来的,当时魏丞相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就告诉皇帝要以民为水。天子是百姓扶起来的,但如果不为老百姓办事,那么老百姓也会将其推翻的,所以要居安思危。所以象曰:“涣其血,远害也”。有了这种忧患意识就会远离忧患。

启示:当一个国家或一个集体遇上了民心涣散,甚至有麻烦的时候,你必须找到一个兴奋点,来转移民众的注意力,寻找和制造全民族的兴奋点,这是领导者的艺术。前面有梅林,这是曹操编造的兴奋点,使得口渴难耐且军心动摇的部队“望梅止渴”,熬到有水之地前没有哗变,没有涣散。同样,拿破仑的军队在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时候,军心涣散,拿破仑说:山那边有美女和金币。这里所说的兴奋都可以产生生命能量。

涣卦:本卦、互卦、错卦、综卦

 

***南京教学点、三易元文化传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