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史·刘沆传|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1-03-17

图片

                                 

                               《宋史·刘沆传》

                  来源:《宋史·刘沆传》     本文根据宋史刘沆传译文。

     刘沆,字冲之,号庐山,吉州永新(今江西永新)人,北宋宰相刘素之子。

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考中进士,授大理评事,通判舒州。累迁太常博士。他曾奉命出使契丹,又因坐事,贬出京知潭州;又曾镇压瑶民起义,累迁工部侍郎。宣祐三年(公元1051年),担任参知政事,支持张贵妃追封皇后。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成为宰相。大力推行革新,以“长于吏事”著称。出任工部尚书、应天知府,迁刑部尚书、陈州知州。

       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去世,时年六十六,追赠左仆射兼侍中,谥号文安。

      刘沆风流倜傥,豪侠任气,曾间连续参加了几届科考,可惜皆名落孙山,刘沆气不打一处来。一发狠,干脆将自己的字“冲之”改为“退之”,不冲了,他老爸不干了,道理讲了一箩筐,好歹劝说刘沆再试一次。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刘沆卯足了劲,考前南柯一梦,梦见自己的头被人砍了去,有术士解梦:“状元轮不上你,堪堪第二”。刘沆解嘲:“虽砍却头,留沆在里。”留同刘,留沆就是刘沆,神了,刘沆此次科举果然以一甲第二名高中榜眼。

图片

        刘沆长于吏事,尤其以断案著称,他在通判舒州时,多年积案一扫而空。转任衡州市长时,有一件长达二十多年的积案,历届官员全都不作为,唯独刘沆敢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要说也不是一件多么难缠的案子,是比较常见的民间财产诉讼案,可是,却久拖不决,原因在于被告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地产商,首富尹氏,尹家在当地是豪族大户,黑白通吃,势力非常大。强龙难压地头蛇,历任官员皆以“拖”字诀对付,就是怕引火上身,影响前程。

       案情并不复杂,尹氏为了修建豪华别墅群,趁着邻居年老势孤,霸占了人家土地,并且伪造了田产地契,继而拉拢腐蚀政府官员,以建造当地地标建筑为借口,强拆了邻居房屋,这种强取豪夺的手段,虽尽人皆知,却敢怒不敢言。邻居家的儿子从此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信访,上过京,到过省,信访材料转了一圈又转到了市里,市里官员沆瀣一气,结果始终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二十年,邻居家的儿子始终没有放弃,从精壮小伙子熬成了中年大叔,为捍卫自己的私有财产权,锲而不舍。

       刘沆到任后,邻家儿子再次提出诉讼申请,刘沆仔细研究了案情,心中有了底,面对尹氏的威逼利诱,刘市长不为所动,在顶住官场的说情风后,开始了法庭审理,尹氏仍旧强悍,出示了自己名下田产所纳农业税赋税凭据,以此证明土地早就合法为自己所拥有。精于法律的刘沆反问:“你既然拥有数千亩田地,为何仅仅缴纳如此区区一点税收?”这句话问的尹氏虚汗淋漓,刘沆再问:“依照我大宋律法,房产买卖田契订立当有中人作保?如今父老乡邻还有许多人健在,谁人可证明你合法买卖?”刘沆说完,立刻派人找来父老乡亲对质,在铁的事实面前,尹氏无奈,只能认罪服法。一桩简单的财产侵权案件积压了二十多年,终于在刘沆任上得到了彻底解决。

图片

      刘沆还是一个不辱使命的优秀外交官员,他在出使契丹时,契丹负责接待的官员叫做杜防,杜防屡出要挟之言,刘沆均严词拒绝,后杜防假惺惺的劝酒,宾主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却蓄势待发,渐至剑拔弩张,刘沆不胜酒力,但酒醉心明,面对杜防不怀好意的威逼利诱,刘沆对输款割地始终持强硬的态度。杜防有意要将刘沆灌醉,然后便宜行事,洞察杜防的奸计后,刘沆大怒,拂袖而去。结果,这件外交关系中的小插曲,遭到御史弹劾,担心会酿成外交风波,刘沆被贬官外放。

       刘沆后来任参知政事,也就是副相,在宋朝有个定制,副相就是个备胎,唯宰相马首是瞻,这叫识时务,也是官场潜规则,可是刘沆不,不仅不做这个虚位以待的备胎,反而强硬的很,他积极建言献策,纠弹偏差,对政事多有补救。宋仁宗信任他,将他扶正,刘沆任宰相时,举贤任能,名臣欧阳修就是他一手提拔的,他还引富弼共政,使之大展鸿图,富弼感激不尽。他还抑制侥幸,取缔“三弊”,将保举、审官、叙劳三项人为操作升官的途径堵死,首开宋朝绩效考核先例,为加强中央集权,他还规定了御史升迁的办法,史称“沆挟台谏之威,权近畏之。”

     历史记载,刘沆在担任宰相时,还做了一件令世人敬服的事情:他的故乡吉安刘氏族人中,有人拖欠了国家巨额税收,是当地人人皆知的老赖,但刘沆因身居高堂,却一无所知。当地官员一连好几任都心知肚明,却从来不敢过问,理由明摆着,谁都不敢得罪当朝宰相。可是,却有一个叫做程饷的税务官员,不理这个茬,头脑一热,下令将刘家拖欠税款者关进了大牢,责令其限期缴纳。家人十万火急,传信给了刘沆。

图片

     刘沆不看则已,一看则胡子气得乱颤,传信给家人:“拖欠国库税款,原是我家犯了法,怎么可以让地方官徇情枉法,不按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办理呢?我奉劝你们赶快照章纳税,想让我庇护,想都别想”。然后,亲自写信向程饷道歉。完事后,刘沆有次在京师遇到程饷,极尽礼貌谦恭姿态。时人赞道:“刘沆的肚量,非常人可比,实乃真宰相也。”

    刘沆性情豪爽直率,资质明敏,在宰相任上时,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尤其抵制侥幸冒进,断了权贵升官发财的路子,所以遭人嫉恨,监察部一把手张升与国防部长狄青等多次上奏皇帝诋毁刘沆,文彦博也火上浇油;狄青终因君臣猜忌被贬陈州,满朝文武皆作壁上观时,唯有刘沆不计前嫌,上奏仁宗皇帝:“贬有功之将相,是削足适履的作法,就是要让陛下你自断臂膀呀。”可惜仁宗心意已绝,拒绝忠言相告,有意思的是狄青五月被贬,十月刘沆也被踢出了京城,到陈州和狄青作伴去了。

      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刘沆逝于陈州任所,宋仁宗御制挽诗以赠:“早富经纶业,终成辅弼功。立朝无党势,为国尽公忠。比日悲遗直,谁人嗣匪躬。深嗟亡一鉴,何以慰余衷?”御篆碑首曰“思贤之碑”。所谓思贤,窃以为,观刘沆之为官,后人似可在墓前凭吊,刘沆是难得的好官啊。

《庐陵人文》公众号,是江西庐陵人文谷旅游集团线上推广地方文化的平台,与线下实业紧密结合,以传播弘扬庐陵文化为宗旨,面世以来得到大家的支持,特此致谢。将继续推出庐陵历史人文、传承开发等方面的内容,诚挚欢迎热爱吉安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和爱好者,踊跃参与。

  作者可将佳作投邮箱,我们还将按著作权法和网络管理的规定,转载有关文章,从各个方面来共同反映庐陵文化的丰厚和辉煌。

   我们打算按全年投稿或转载数量排序,给与奖励,并举行作者联谊活动,举办论坛,碰撞思想的火花。 

  《庐陵人文》公众号,是庐陵文化研讨交流的阵地,是面向世界的窗口,是连接古今走向未来的桥梁。朋友,快来吧。我们在这里等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