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像叙事特点

 新用户5795bYJX 2021-03-17

以影像和声音作为叙事的文本,影像叙事从诞生开始便较其他的叙事方式不同。影响叙事由于题材的特性,要求作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叙事的功能,实现意识的传递,因此作者采取的叙事方式尤为重要。尽管相较于其他的叙事类型,影像叙事发展的历史还较短,但是影像制作者开始意识到影像这一叙事文本的强大生命力。影像叙事最大的特点在于影像声音是直接为观众的视觉听觉,较其他的叙事方式更为明确和具体。影像的要素,如景深、光线、色彩、构图的变化等等,也能使叙事产生不同的特点。另外由于时间的限制以及传播方式的制约,使影像制作者需要更加集中的对叙事内容进行表达,为此需要多条叙事线同时发展,构成多元叙事。

2.3.1纪实性和故事性的有机结合

故事化叙事往往更能符合受众的审美需求。《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能收获千万受众的喜爱,除了其诱人的美食之外,还在于美食之外所蕴含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因此“非遗”类纪录片在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往往更多的挖掘传承人身上的故事,以提升自身的可视性。“纪录片的故事性实质是纪录片真实性在叙述中的体现。”注重故事性并不意味着为了达到特定效果而随意编排,“非遗”类纪录片的故事性是建立在对传承人真实经历记录上的一种再创作。

笔者在创作时,提前与传承人进行沟通,第一位传承人了解到他是一位残疾人士而自学,因为他的经历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因此笔者在拍摄纪录片时,使用了一定的篇幅讲述,在提升作品的故事性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展现传承人的独立、坚强的意志,丰富传承人的人物形象。

2.3.2视听语言的多元化表现

影视艺术离不开视听语言,在“非遗”类纪录片的创作中,往往会使用多元化镜头的语言,解说词和音乐去表情达意,以呈现更好的视听效果。笔者在创作时,为了展现的优美,则多使用手部的特写镜头来展现三弦、琵琶的精细。在表现环境、交代地点时,则使用空镜头、全景镜头进行展现。在解说词和采访的交替使用上,在讲述的历史起源时,则多用解说词进行客观的讲述。在讲述传承人自身的经历时,则多用采访进行表述,使观众有代入感。视听语言的多元化表现能够使“非遗”类纪录片摆脱单纯的记录,实现艺术性的表达和故事性的叙事。

2.2.3历史与现实的巧妙结合

“非遗”类纪录片在创作时往往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历史起源,传承人过往经历的讲述,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非遗”类纪录片往往不会按照层层递进的常规记录方式,而是采用现实加历史元素相互交织的方式进行表达,这种历史元素既可以是情景再现的场景重现,也可以是历史记忆的遗迹留存。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非遗”纪录片既能还原“非遗”发展的完整脉络,也能更完整的展现“非遗”传承人与“非遗”项目的前世今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