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

 木香草堂 2021-03-17

王晶晶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只要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就能变苦为乐,变平凡为高尚。只有爱,才是打开孩子心灵之窗的钥匙。

爱,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

这几年我一直担任的是一年级的班主任。可以说,一年级是一个孩子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对他的将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孩子们从幼儿园刚刚升入小学,有很多学生由于在幼儿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一、个案背景:

1、个案的基本情况

谢宝华,男,极其贪玩,自控能力特别差。课堂上坐不住,爱说闲话,影响其他同学,言行举止不分时间、场合,可以说,坐没坐相,站没站相。平时以自我为中心,经常跟同学发生纠纷。同学们讨厌他的习惯、做法,看不起他,在他经常流露出的不在乎的神情背后,有时也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无奈。

2、个案的家庭情况

父母经常外出打工,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因其爷爷奶奶的年龄较大,本身的教育能力不高,所以对孩子的学习几乎从未精心辅导过。对孩子总是听之任之了,他想写字就写字,不想写也罢,所以孩子对学习根本没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 案例分析

通过一段日子的观察,我发现李某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心理方面自暴自弃;劳动能力方面较薄弱;学习方面兴趣不浓。而形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是以下几反面:

1、家长教育方法的错误

通过跟家长谈话, 谢宝华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所以爷爷奶奶对孩子在生活方面极其宠爱。他们觉得只要孩子一天吃好穿好,学习上只要能跟得上,不出什么意外就行。长期下来,他对学习渐渐的失去兴趣,每天总是想着怎么去玩。而谈及孩子不能主动的问题时,老人就说:“他父母不在家,我们说他他根本不听,我们也没办法。”祖辈一昧迁就、给予、满足,导致孩子事事以我为中心,缺乏自制能力。

2、集体的排斥

谢宝华在班里总是很显眼,经常跟同学吵架,作业不认真完成,值日的时候先逃回家,上课做小动作……甚至老师说今天有同学作业做错了,全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转向他。同学歧视的目光导致了他对学习的厌恶,渐渐地他对自己也失去信心。作为一个孩子,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

三、案例过程

了解这些情况后,我决定先从思想上转变他对学习的错误态度。平时,只要他取得点滴进步,我都采取不同程度的鼓励,使他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我们心灵交流,这样使他从思想上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记得有一天布置的语文作业,我要求大家在作业本上写生字,那会我看到他坐得挺端正,就表扬到:“谢宝华今天的写字姿势非常得好,大家看看他的样子,再看看自己,想想写字时应该用怎样的姿势?”我这么一说,大家都把吃惊的目光转向了谢宝华,只见他坐得更端正了。这节课,他的作业完成得很快,虽然字迹不是很工整,但和以前的拖拖拉拉相比,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于是,我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谢宝华今天表现得很好,不仅很快地完成了作业,而且还没有错题,看来他在一点点地进步。”他听了,脸上立即露出了笑容。

除此以外,我还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影响他,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违反纪律了,那么他所在的小组就不能得小红旗了,告诉他,他的行为影响了小组的荣誉,也让他明白,要与同学友好的相处。同时我也让他们小组的同学及全班同学都关心他,并安排班长与他同坐,一有进步就表扬,使他对自己有自信心,使他在大家的善意帮助下,在众多的榜样示范下,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仅有赞美是不够的,我也非常关爱他。我知道寄宿的孩子大多是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而他家离得比较远,家长两星期才接一次,再加上他很少和父母待在一起。所以有时过星期我会把他接到我家和我孩子玩,让他感受到家的温馨。了解到他们家经济并不宽裕,我建议学校减免她们的一些学习费用,我还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品奖励他,使他深受感动。谢宝华越来越愿意和我交朋友,有什么话都愿意跟我说,还很爱听我的课。我的教育他也愿意接受。

四、教育效果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谢宝华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平时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主动退让,家长也反映他在家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不会想要什么就吵着要什么了。他从一个令人讨厌的孩子,成为班级中受人欢迎的一员。他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友好相处,不随便打人,积极为集体做事,更令人高兴的是,他的积极劳动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同学们都争相推选他为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呢!我相信以这样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他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五、案例反思

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是母爱,一是师爱,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不应该是空洞无物的,而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心、帮助,生活的关怀、照顾,就像呵护幼苗一样扶持学生各方面的健康成长。这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通过这一案例,我深切地体会到,一个教师,不管他的教学水平有多高,如果他的心中没有学生,就不能算是一个好老师。如果教师和同学对这些后进生的过错或者是出现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批评,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很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引起他对老师的敌意和不信任,给今后的思想带来更大的障碍。只有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才能令学生信任,令家长满意。只有关爱每一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不歧视他们,才能做好学生的启明灯。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而我要说:爱,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让我们一起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孩子的心弦,用师爱去温暖孩子们,用心中的这份爱去浇灌一茬茬幼苗、一簇簇花蕾,用爱去托起明天的太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