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三个军人妈妈》

 暮云深 2021-03-17

原创:沈 洪 军旅警营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新中国军人的爱情婚姻,所涵盖内容复杂而厚重。以我的笔力,要写透那一特殊年代的军人婚恋悲喜剧或情感历程,实是没有可能。但是,作为军人的后代,记述“父母爱情”和他们的生活,并通过这一记述窥看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是我们的一份责任。因为,个体的情感世界和人生经历,也是时代思潮和历史真相的折射。因此,我将为我的三个军人妈妈写下这些文字,是记述,更是感慨和缅怀。

今年10月2日的早晨,我依旧习惯地躺在床上,看微信公众号《军旅警营》,一篇纪念“衡保战役”的稿件吸引了我,作者是123师368团老战士、著名军旅作家高玉宝之子高燕飞大哥。而我的父母,在大军南下时也曾在368团后勤和司令部工作过,驻扎潮汕地区后,父亲调入师速校和军38速中任文化教员;母亲调师司令部军务科及秘书科工作,后来又调师速校任文化教员,所以,对这篇文章十分留意是自认而然的。读后,我当即留言说明我的心愿:“自父母9年前相继去世后,留下大量保存完好的老战友照片,为完成母亲的遗愿,使保持近70年的珍贵照片物归原主或者还给他们的后代,我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第二天,高燕飞大哥便在微信上发给我联系电话,并拉我加入了“41军后代”和“英雄塔山”两个微信群。

10月4日,我在两个微信群中发出寻找123师父母老战友的帖子和照片不久,时任我母亲入伍后第一任首长郭长增之子郭京陆大哥就联系上了我。没想到的是,与母亲分别65年,在部队一个办公室工作过的仇福林叔叔,在群里看见我的发文和照片讯息,马上发来了他保存完好的我母亲的照片,令我惊奇和感动。电话中,88岁的老人会用微信和电脑,思维敏捷,记忆清晰,回忆起母亲的点点滴滴,就像述说昨天的事情。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随着老战士们年事已高,这些年的不断寻找感觉越来越难了,信心也在不断消磨。加入两个微信群后,得到后代子弟们的广泛关注,有的纷纷点赞;有的翻出同样的照片一一应对,这些,再次增添了我坚持寻找下去,发生奇迹的信心。

为实现前辈遗愿,让老战士们的英魂能够永驻子孙后代们的心里,并收藏到更多纪念他们的实物载体,我曾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寻找。回想起几年前寻找与母亲一起参军入伍的两个同乡、同学——周潜芬和刘雨英阿姨的过程,直到现在,依然是既兴奋又幸福,同时体会到了人生的艰辛与酸楚。

人生难忘是军旅,军旅难忘是战友,战友难忘是真情。特别是战争年代战友之间的情感,生死之情,更为厚重。这是一张我母亲和刘阿姨各自保存了65年同一底版的照片。1951年,拍摄于部队换装后驻扎在潮汕地区,这张照片表现出她们的年轻、美丽和自信,显现出了时代军人的英姿。

怀念《三个军人妈妈》

(左一:刘雨英 中:周潜芬 右一:母亲杨燧如)

她们三人,都出身于江西萍乡市大户人家,长辈为挚交,三人同时就读于当地女子中学初中一年级,是同班同学。1949年8月,随着四野南下大军对萍乡的解放,她们的人生命运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折。在周潜芬阿姨母亲的支持鼓励下,她们通过报名、笔试和口试,一起加入了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的英雄部队——41军123师。当年,我母亲只有14岁,两个阿姨15岁,她们应该是当时新中国年龄最小的军人,也是离休干部中年龄最小的。

入伍后,她们一起被编入部队“随营学校”,首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和战士们一起行军战斗。她们放下“大小姐”的身段,随解放大军一路南下,翻山越岭,参加了“衡宝战役”。随后,跟着部队进军广西追击残匪,攻打解放桂林的战斗,又继续南进直至广西全境解放。而后,奉命折返回广东,挺进广东淡水地区,驻守祖国的南大门。同时,执行对清远、英德一带的剿匪战斗任务,维护新生政权的稳固。1950年春天,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三个妈妈所在的部队又转战至广东潮汕地区驻军备战。

在行军途中,她们和男战士一样背着背包,翻山越岭,刚入伍时的兴高采烈,随着部队严明的纪律生活,很快消退。对于三个出身大户人家刚出校门的“大小姐”来说,部队的生活其实是很难适应的。例如她们的例假来临,由于部队生活必需品没有保障,女同志用的卫生品不像现在应有尽有,那时候连卫生纸都很难找到,她们只好将沙子充入用布缝制的卫生带里作为现在的“卫生巾”用。入伍不久,她们便思念家乡,想念亲人,开始策划准备逃跑,当周潜芬和母亲提出准备行动的时候,刘雨英阿姨考虑到家庭原因而退缩了,为此还闹了小矛盾。母亲和周潜芬阿姨逃跑两次都被抓了回来关禁闭。之后,随着部队对她们的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开始慢慢适应了部队的生活。她们的一些行为,虽然有不遵守部队纪律的一面,但也有孩子般不懂事和可爱的一面。那时候,部队生活艰苦,她们就拿部队的鞋袜与老乡换水果吃。母亲年龄较小,不太懂事,把部队的“严肃活泼”倒置为“活泼严肃”,有一次,竟然在团长的后背上,趁其不注意,用粉笔画了个“王八”,团长背着“王八”在军营里来回走,引来战士们的阵阵笑声。每当想起这些,母亲总是说,那时候团首长没有架子,都把她们当孩子一样哄着管。

2010年10月5日,我母亲溘然长逝。在整理母亲遗物时,虽然没有一件值钱的物品,但是大量的老战友照片却保护的完整无缺。于是,我萌发了寻找他们后代的念头,想把这些具有时代军人风范的珍贵照片物归原主。

2014年春节初二,我和弟弟去辽宁省鞍山市探望病中的刘雨英阿姨,一见面就感到特有的亲切。当我拿出那些尘封了60多年的老照片,她不仅一眼就认出她们三人的合影,而且不加思索地说,弟弟非常像我父亲,而我长得更像母亲。

看着这我拿来的这些照片,勾起了刘阿姨对当年参军入伍以及部队往事的回忆。那时,萍乡刚刚解放,一夜之间她们由“大小姐”变成了被“革命”的阶级斗争对象,无论是政治待遇和生活来源都困难重重。当时,正值轰轰烈烈的打倒地主资产阶级,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最后时期,四野41军123师到萍乡女子中学招收女兵,在周潜芬母亲的鼓动下,她们毅然报名参军入伍,由次走上了一条与他人不同的人生道路。

临行时,刘雨英阿姨回家去拿一些生活用品,被她母亲紧紧抱着她的腿恳求留下,然而,她还是挣脱了她母亲的手,含泪离别;而我母亲,连家都没有回,背着个小挎包就跟着带兵的人离开了家乡,走到半路上遇到个熟人,才让其转告了我外祖父。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0年初,行军至广东惠州淡水,不合体的军装,开心的笑容,表现出的她们已经开始融入了军队的大熔炉。

怀念《三个军人妈妈》

(左一:刘雨英 中:周潜芬 右一:母亲杨燧如)

回忆往事,刘雨英好像没有了病痛折磨的痛苦,她滔滔不绝,平常习惯了的中午休息也取消了。她看着这张照片就像述说昨天的故事,透着满脸地幸福笑着说:这照片拍摄于淡水,身上穿的军装是部队最小的号码,上衣长得过了膝盖还无所谓,最麻烦的是军鞋,最小的号码都大得不能穿,为了行军不掉队,她们只好把鞋的后跟给缝上,一路走的都是水泡,后来就磨成了老茧。说着军装不合身,刘雨英哈哈大笑,透露着甜蜜和幸福。但是,说起她们的爱情婚姻,却是曲折和辛酸。

通过在“随营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她们逐渐融入了军人的大熔炉,三个亭亭玉立的女军人,刘雨英能歌善舞,是跳舞剧《白毛女》的主角儿;周潜芬是军、师女子篮球队的主力队员,代表41军参加了华南军区第一届运动会篮球比赛;母亲是师宣传队和运动场上的佼佼者,又是师速校的文化教员,她们成了123师赫赫有名的军中之花,这自然引来军人们的爱慕。

怀念《三个军人妈妈》

(第一排右三:周潜芬)

然而,那个时代的女性,没有被命运允许过拥有一种更容易的生活,往往都是选择包容和隐忍,她们选择爱的权力由严明的纪律所限制。那时,部队有严格规定,只有副团以上职位的干部,才能有“爱”她们的资格,否则将被严肃处理。刘雨英阿姨笑着说,我母亲性格刚烈胆子大,以退出共青团团员“要挟”组织!由此,三个女军人的情感生活,演绎出不少尘封而动人的故事,她们各自的婚姻就像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故事情节一样,有着那个时代的特殊烙印。三个小知识分子性格的“大小姐”,其爱情经历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时代的变革使她们选择了参军入伍! 很难说:这就是命运的选择? 她们,虽然算不上一生幸福,但是依然坚守到白头偕老!

怀念《三个军人妈妈》

(右一:周潜芬 左二:母亲杨燧如)

1959年,她们三人分手于广东潮汕地区,随各自的丈夫,各奔东西,之后虽然有书信往来,但是通讯困难与生活动荡的缘故,三人慢慢失去了联系,再也没见过面。然而,久旱不因泉水而干,友情不因久别而离。1989年,国家开始实行开国大典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制度,由于那时候的档案不齐全,加上没有想到今后对老干部的政策待遇,她们三个人的参军时间表不是缺失,就是履历表不完整。为此,她们三人都相互想着自己一起参军入伍的战友,在周潜芬阿姨的帮助下,母亲的所有证明材料得以齐全,成为赶上“末班车”的离休干部。三个军人妈妈所表现出的老俵情、同学情、战友情,至今感染着她们的后代。

尽管世事悲苦艰辛,尽管时空遥远渺茫,尽管他们的结合不是称心如意,尽管他们还有文化、性格和修养的差异……但他们用责任、用大爱和善良,赋予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一个家,一个与“显赫”无缘,却让“骄傲”连接我们一生的家,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和知足……如今,三个军人妈妈的子女有部队军人、自谋职业、国有企业、大学教师及从事质量宏观研究等工作,他们都是本本分分、事业有成,也许做得不够优秀,但绝不失信、绝不弃责。值得欣慰的是,孙辈们在爷爷奶奶的影响下,都能自食其力,已逐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由此,我们感激父亲,我们敬爱母亲。

夜深人静,把那一页页时光掀起,清晰回忆母亲的痕迹,剪裁一段段亲娘的故事,娘在行间,儿在字里,母子在同一首诗里栖息。梦醒,泪至天明,远山近水渺无影,无词心曲谁人听。

集合号,是您们熟悉的声音!三个同时参军入伍的同班同学的共和国的女军人在天堂相聚,来世,我们还做您们的儿女!

以此,悼念母亲和刘雨英、周潜芬阿姨。

(沈洪于广州 2019年12月2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