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曾祺:“京剧现状,只有正视危机,才能走出危机”

 cxag 2021-03-17

 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活动,搞得很热闹,规模很大、很隆重,对戏曲发展,对弘扬民族文化、继承民族文化传统,会有推动作用。但是,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果这么热闹一场就过去,可能削弱其现实作用。

 京剧有危机,不景气。最现实的问题表现在京剧观众不多。谈振兴京剧,首先有一个政策问题要解决。比如京剧演员的待遇普遍太低。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表演团体是令人佩服的,如上海昆剧院。上昆演员对昆曲艺术充满了一种很难想象的热情。他们虽然收入微薄,但对艺术的追求是那么坚定,境界很高。

 有同志提出,建立新的更加具体的文艺方针,对理论性、学术性的问题进行探讨。传统剧目、原封不动地演下去,不行。

图片 

汪曾祺

 这包括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两方面的问题。所有传统戏都应该用现代观点重新处理,不论传统剧,新编历史剧,还是现代戏,只要经过了现代人的加工、整理、演出,即是现代戏。

 今日的京剧只有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之分。而对于生活的认识、观察、表现,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手法,已汇入了现代气息。现代人写、现代人看、现代人演。许多戏在长期演出中,经演员有意无意地进行了改造,都加进了现代意识。

 重新整理传统戏,有助于延续其内在生命力。经过多年思索,我提出一种继承传统戏的想法:小改而大动。保留有代表性的、比较精彩的唱念部分,使其不失原有风貌,在思想内容的关键之处,注入现代思想。

 我认为,对传统戏要更多地强调它的认识作用,认识祖国的历史。如果这样,我们欣赏传统戏的路子就会宽广得多,我们对祖国戏剧的美学意义研究尚少,京剧是高度综合的艺术,尤其在表演形式上有很新鲜的东西,超过了普通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图片

马连良讲授《一捧雪》

 京剧的“唱”,更逾越了其他戏曲。但京剧的某些形式也含落后成分。如松散、无情节、缺乏丰富的人物形象,按演义小说结构单调发展。今天年轻人不喜欢京剧,不仅因为唱腔节奏慢,而且整个情节进展节奏缓慢。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语言障碍。

 对此,我认为观众应该多迁就演员,逐步接受和习惯京剧这种艺术形式。不妨可以采取些强制性手段。在台湾,文学课本中就安排了京剧内容,而我们却没有更多地把“国剧”介绍给青年一代。俗话说“生书熟戏”,经常性地接触,可以培养人们对京剧的兴趣。

 京剧完全能够表现现代生活。但要舍弃一些东西、丰富一些东西,解决传统戏剧表演程式与现代生活习惯的诸多不谐调。京剧现代戏,我以为有这样几个方面需要研究:生活动作的舞蹈化;生活语言的音乐化;从生活出发创造富有想象、新鲜奇妙的表现手法;适当吸收、合理使用古代舞蹈、武打动作……对以上这些有了深入的理解,现代戏才能既有现代生活气息,又不失京剧艺术的韵味。

 我国戏剧史上,剧本创作对某个剧种的兴盛产生过不可低估的影响。关汉卿、王实甫等剧作家为后世留下过不朽名作。然而,在京剧的发展过程中,却几乎没有留下专业编剧的痕迹。以至结构很完整的《群英会》也无编剧可考。改编或新编历史剧,很重要的一环是编剧的质量。京剧面临的课题是,如何写出丰富、复杂、多面的人物。优秀的编剧除谙熟京剧外,还要熟悉舞台和表演。改编、新编历史剧也必须有现代生活的积累。要训练用韵文思维,并注意适合不同演员的特长。

图片

谭富英、叶盛兰之《群英会》

 最后谈谈演员。应该说这一代京剧演员在艺术上的成就与上一代比存在很大差距。京剧演员艺术质量下降,可以找到如下一些原因:演员局限于只学老师的东西,缺少自己的创造和发展;老师教学生也只囿于自己的流派。我想,提高演员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京剧演员才可能在前辈人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攀越新的高峰。

 京剧现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前途好坏,实难预料。自然,只有正视危机,才能走出危机。

 (《瞭望》1991年第7-8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