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藏中国书画》第11期:“风流天子”花鸟画——宋徽宗《桃鸠图》

 新用户8138jRhH 2021-03-17

在古代传入日本的中国绘画中,尽管不乏唐代作品,但却少有五代至北宋时期的画作。至于为何出现这一情况,固有其多种原因,在此姑且搁置不议。不过,日本存留下来的宋代画作也并非绝无,现有国宝绘画中就有两件精品。一是作者不详的《十六罗汉像》(京都清凉寺藏),一是宋徽宗赵佶所作《桃鸠图》(私人藏)。可以说,在日本前者罗汉像不见得人人皆知,但后者《桃鸠图》早已是家喻户晓。

图片

上图:《桃鸠图》(主画面)

《桃鸠图》,绢本设色,纵28.6厘米,横26.0厘米,收藏者为东京美术商雅陶堂店主濑津氏。这是一幅大致呈方形的花鸟小品,画面左侧绘有一只鸠鸽栖息在桃花枝头。此鸟体态丰盈,色彩艳丽,神态怡然,给观者以生动形象的美感。因为是从侧面加以捕捉,巧妙地使用墨线与色线勾画,描绘细密,且随类赋彩,更凸显了物象的立体感。着色以黑、白、褐、青、绿为主,尤其是鸟头部与胸、背部罩染的青、绿色十分醒目。同时通过“生漆点睛”方式,使鸟的眼睛亮丽生辉,进一步增强了传神效果。除富有质感的鸠鸽之外,绽放的桃花和嫩绿的枝条新芽以及含苞待放的花蕾等也都十分逼真,生动自然,令人感受到春暖花开的初春气息。画幅虽小,但整体上却极富装饰性和立体感,诗情画意跃然纸上。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写实风格以及笔墨精妙、技法娴熟的艺术功力。画面右侧有徽宗独特的瘦金体落款题记:“大观丁亥御笔”,并签押传称为“天下一人”四字合体的貌似“天”字。落款上钤有“御笔”朱文长方印。大观丁亥,即大观元年,为1107年,赵佶时年26岁,属于其早期画作之一。

历代帝王中,擅长书画者不乏其人,但要论技艺超群且对书画史产生深远影响者,恐非号称“风流天子”的徽宗赵佶莫属。尽管其生活糜烂,疏于国事,最终误国殃民,但在书画发展史上却功不可没,不仅对当时画院、画学的建设与繁荣贡献巨大,而且也为其后尤其是南宋院体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本人又精于“诗书画三绝”,注重写实,创作了不少书画佳品,尤其在花鸟画领域是当之无愧的大家。

宋代邓椿《画继》卷一记述徽宗花鸟画艺曰:“……独于翎毛,尤为注意,多以生漆点睛,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众史莫能也。”元代夏文彦撰《图绘宝鉴》基本沿袭了《画继》所述,在此从略。徽宗皇帝的花鸟画可谓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在绘画史上也受到了肯定。

《桃鸠图》画面左下方有“天山”朱文长方印,是室町时代足利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1358-1408)的鉴藏印记,说明该画早在室町时代或之前已传入日本。另外,记述足利将军家所藏绘画等物品的《御物御画目录》(能阿弥撰)中,有“小二幅 鸠鹑 徽宗皇帝”之记载,据此推测,《桃鸠图》可能是其中的一幅。同时该目录还记载有徽宗《四季山水图》(四幅屏)、《鸭图》等,说明徽宗画作与其它南宋院体画以及牧溪等人的禅宗画一道是幕府将军喜收藏的作品。作为将军家族权威与财富的象征,这些来自中国的绘画备受珍视,并为后继者所崇拜。以至于江户时代,各地大名竞相收藏徽宗皇帝的《鹰图》等作品,若没有收藏,则被视为档次不够。故相传为徽宗所绘的《鹰图》在日本极为盛行,但几乎无一真品。对此,内藤湖南在其所著《中国绘画史》中也曾言及:“徽宗的真迹有几幅流传到现在,从前日本的大名如果没有收藏徽宗皇帝所画的苍鹰,声名就不够显赫,所以收藏了许多幅,当然都是赝品。”(内藤湖南著、栾殿武译《中国绘画史》,中华书局2008年)                  

图片
图片

以上两图均为《御物御画目录》(局部)

关于徽宗作品,国内外学界历来存在争议,学者间也有各种不同见解,徐邦达认为只有墨笔花鸟为徽宗亲笔,其它工细赋彩作品多是宫廷画师代笔,而日本的中国美术史学者铃木敬甚至认为现存徽宗画作全为宫廷画师代笔。至于这幅被认定为徽宗所绘的《桃鸠图》,也有学者表示怀疑,主要疑点在于落款字迹与钤印。当然,这还不足以动摇或颠覆该画出自徽宗之手的“定论”。

从画幅尺寸等来看,《桃鸠图》原本应是作为册页观赏的作品,传入日本后,为迎合欣赏所需,被改装成挂幅。现存装裱绫绢也十分豪奢,由此更衬托出作品的尊贵。这幅画对后世也颇有影响,曾被作为徽宗花鸟范本而为历代画家临摹,现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江户时代狩野常信(1636-1713)等人所摹《唐绘手鉴》系列,其第一帙第一页便是这幅徽宗《桃鸠图》。江户时代另一著名画家伊藤若冲(1716-1800),曾对中国古画颇有研究,其所绘鹦鹉图也借鉴采用“生漆点睛”法,使鹦鹉显得更加神采奕奕。


这幅曾为足利将军家收藏、被后世尊称为“东山御物”(因建在京都东山上的“东山殿”山庄予以珍藏而得名)的画作,随时代变迁,后于江户幕末时期转归深川木材商鹿岛家所有。鹿岛家声称要妥善保存,不予出售,但进入明治时代,却被拥有权势的明治维新功臣井上馨(1835-1915)强行收买。据多种资料披露,曾历任大藏、外务、内务大臣等要职,并作为明治元勋而备受礼遇的井上馨,同时又热衷于书画古董收集,对于看上眼的宝物,时常不分场合,张口“我要了”就据为己有,通过这种近于强取豪夺的手段,个人收藏了包括《孔雀明王像》《桃鸠图》等在内的多种国宝级名画。

图片

上图:明治元勋井上馨

井上馨死后,《桃鸠图》又为其养子井上胜之助(1861-1929)及女婿井上三郎(1887-1959)所继承。其间的1935年12月被认定为重要美术品,1951年6月又被指定为新国宝。但是,到了1960年代初,在井上馨孙辈,时为东京大学助教授的井上光贞当家作主期间,世间才得知这一国宝画迹已被暗地里转卖出去,且下落不明。为此,《艺术新潮》、《朝日新闻》等报刊均做了专门报道和披露,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反响。但因具体经手转卖者,即国宝登录时所有者井上三郎已于1959年2月去世,斡旋转卖或知情者又都噤若寒蝉,致使真相扑朔迷离。不难想像,这是为逃避高额继承税而蓄意为之。日本文化财保护法对国宝的转手或诸事项变更都有明确的规定,转手必须上报有关机构并获得批准。《桃鸠图》的易手明显属于违法行为,但出现这种情况,且最后不了了之,从一个侧面也反应了当时社会状态之混乱。实际上,部分传入日本的中国绘画又由日本流入欧美国家,正是从二战结束到1960年代这一混乱时期发生的。

《桃鸠图》的最后接手者就是现今藏家濑津氏,因其家住神奈川县镰仓市,但又在东京日本桥附近经营一家古董美术店——雅陶堂,故有关该画的收藏者所在地表述不一,时为“神奈川县个人”,时为“东京都个人”。

这幅《桃鸠图》由于属个人所藏,与其它国宝绘画相比,人们能够直接观赏的机会要少得多。笔者印象中,近二十多年来,《桃鸠图》在公众面前只公开出现过两次。一次是根津美术馆举办的“南宋绘画—才情雅致的世界”展(2004年4月17日—5月16日,其中《桃鸠图》展出时间为4月29日—5月5日),另外一次是三井纪念美术馆举办的“东山御物之美—足利将军家至宝”展(2014年10月4日—11月24日,其中《桃鸠图》展出时间为11月18日—11月24日)。两次展览会笔者都曾前去观看,但仅在最后一次才得以亲眼目睹。因为该画每次出展仅仅是展会期间的一个星期,稍不留意,就会错过。正所谓“十年一次,一次一周”。

图片

上图:三井纪念美术馆展览海报

不过,不少日文美术文献或杂志中都曾收录这幅《桃鸠图》图片,如『世界美術大全集 東洋編6』(小学館)、『芸苑心賞』第一輯(審美書院)、『宋元名画集』第一輯(聚楽社)、『支那名画の鑑賞』(佐藤良著)、『国華』第25号、『美術研究』第38号等,另外,相关中国美术史著作及教科书中也多有收录,可资参考。

 作者:张明杰,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特聘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