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次被贬后,秦观无比心酸无奈,写下一首词令苏轼读后伤感不已

 小佛说史 2021-03-17

说起秦观,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苏轼弟子,是有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更有甚者可能会下意识认为,秦观既然是苏轼的弟子,那么自然所写诗词都是属于“豪放派”系列,其实,秦观是“婉约派”代表人物,冯煦直言,秦观与晏殊可以并列伤心人之行列,“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

今天咱们就要读一首秦观所写词作中,最能代表他婉约感伤,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绍圣三年,秦观因写佛书罪被贬徒郴州,这首词就写于他抵达郴州之后的某日,其实,在此之前,秦观已经遭遇多次被贬:自从宋哲宗亲政,“新党”之人相继还朝,“旧党”之人则连遭罢黜,而秦观作为苏轼的门生,自然被牵连其中,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到郴州。原本意气风发之人,遭遇连续贬谪,内心悲苦郁闷可想而知,当年秦观其实有过挣扎,他自己去找台谏官员疏通未能成功,如此苦涩更甚,而这首《踏莎行·郴州旅舍》正是秦观这段时间的真实写照,以委婉曲折的笔法,将自己谪居外地的幽怨与凄苦抒发得淋漓尽致。

上片写谪居之地的环境。开头三句景物描写就给人一种迷茫、凄惶之感,“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楼台在浓雾中隐去了身影,渡口显得那样迷茫难辨,秦观站旅舍窗前,遥望远处,希望能够寻找到陶渊明当初提到过的世外桃源,然而,一切枉然,根本寻觅不到。

寻觅不到,秦观内心非常失落,不得不将眼光收回当前,“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春寒料峭,秦观孤身一人在这谪居之所,其心中的寒冷并不比这天气差,一扇门,将春寒关在外面,同时也将秦观对未来的希望阻绝。听,那夕阳下的杜鹃声声啼叫,似乎在催着秦观快快还乡,这使得秦观的心情更加低沉,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浸入骨髓。

其实,整个上片中,“桃源”、“孤馆”、“杜鹃”、“斜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都是与凄清、落寞相关,秦观连续让这几个意境先后出现,更是将原本想要表达的自我情感进一步拔高。

下片通过描写远方友人的挂牵,进一步表达凄凉甚至是惆怅。“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这是古代有关友人传递书信的两个典故,秦观用在此处,意在表现自己收到了远方友人的来信,按理说收到信件本来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可是,身为被贬之官,他没办法前往远方探视故友,“砌成此恨无重数”,如此只是让秦观心中的落寞与惆怅垒成城墙一样。

心中堵得慌的秦观无处发泄,只能对着眼前的山水淡淡地一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郴江啊,你绕着郴山流淌就行,为什么要流向远处的潇水与湘水?其实言外之意就是:郴江都可以流向远方,而自己却只能在这个地方,得不到自由。短短14个字,秦观将自己心中的苦涩、不甘、愁苦与郁闷表现得淋漓尽致。

据说后来秦观死后,苏轼读到了秦观这首词,心中也是伤心不已,毕竟苏轼的后半生可以说也是在贬谪中度过,对这首词最后两句甚是喜爱,直接写在自己常用扇子的扇面上。

王士祯《花草蒙拾》:“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千古绝唱。秦殁后坡公常书此于扇云:“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高山流水之悲,千载而下,令人腹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