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回 参经书妙悟天机 天降大任于斯人

 学齐宜荷 2021-03-17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幂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当我读到《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讲的这一段话的时候,对我触动很大,有一种共鸣,所以我自己体会到,经典常常不是你读懂的,经典其实是你的人生阅历和经典相碰撞,相共鸣以后你感悟出来的,只靠读,往往理解的并不深。其实,经典所教给我们的东西都是需要我们自己努力去奋斗才能得到的东西,经典并不能赐给你直接需要的东西。当一个人他能够得到提供的时候,是因为他内心里有一个自强不息的信念。它内化为一个人几十年持之以恒的坚持,而同时又化为这个人不显山不露水的一副傲骨,这才是自强不息,改变自己命运的一个方面。

有人问我,中医为什么好。我沉思良久,实话实说吧,中医好,好就好在,几千年来,从没让装13者能看的懂。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内经点道,伤寒无邪。

妙士遇明师,三言两语间;

若有灵犀在,心歌无弦琴。

2011年,有本名《易演伤寒论》的书一夜之间突袭网络,而我是在1年以后才通过浏览网络购得了电子书。后因翻阅不便,就手抄了一本。终于等到2013年第一版出版后又购了一本纸质版。

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犹如看热闹的,在人场外围打转,进不了核心。耳听得叫好声,喝彩声,鼓掌声,无奈经得住心动,心痒,却按捺不住的心头,鹿撞一般。学中医的人大抵如此!

如此,也废寝忘食的苦读了许久,哑巴吃蜜一般,欣然有会心之处,默默向壁,细细琢磨。经冬历夏,不计其日,悠然自得。犹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之意。再回头看,深深的赞许,满满的敬意只有《易演伤寒论》堪当。思及昔日,错用了的岁月,误读了的书籍,都掩映在似水流年的云烟浩渺之处,无从寻觅。只望后来者千万别再错用了功夫,荒费了气力,白了少年头。

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易演伤寒论》正是奔着这个原则,沿着这个路径,去摸索,去探索。得出398条《伤寒论》诸多与历代注解医家完全不同的结论。《伤寒论》独异于人的地方在于,医圣在给我们讲解治病和被治病双方的对弈过程。犹如在给我们讲解象棋,围棋比赛,双方你走一步,我走一步,我走完轮到你走,你走了轮到我走。每一步的不同落法,将会引发下一步不同的对方应着。那么既然是仲景先师讲这样的“棋类比赛”要不要有个棋盘呢?莫不然,棋马炮玩真的吧。所以,古中医的人体解剖,不是现代医学的细胞肌肉血液解剖。而是模型解剖。有了这个模型解剖的模型,那就无需玩真的吃药扎针走尸体实体了,连“小白鼠”都不需要,有模型就行,棋类对弈双方的讲解,有棋子棋盘就行,无需实战演习!说到这里,毋宁质疑。中医的许许多多理论为何与今人以及之前的仲景后人对不上号呢?是不是缺少的就是这个模型呢?仲景岐黄在用模型给我们讲话,我们今人以及之前的中医却在用实体尸体以及小白鼠应对。这种对话能对上吗?

你读《易演伤寒论》太阳篇中,太阳病七八日,八九日,五六日的卦象推演不懂,到了少阳篇,阳明篇,太阴篇,少阴篇,厥阴篇,你就找到了规律,180张易演图,所用的起卦,都是每次论述的起论,所有的目标指出是“某某伤寒几日几日”这个在《伤寒论》中是躲不过去的。还是以象棋对弈来比喻。仲景讲某病某证吃了某方后出现的好几种转归。接下来逐个论述下一步如何应对。某病几日,发热几日,到了厥阴篇还有厥六日,反发热九日。这些原文。你如何按你说的伤寒几日就是几天来解释呢?显然说不过去的。实际上,这些学术上称之为“伤寒转经期数”就是犹如象棋比赛中的描述术语。比如:“马八进七”“炮二平五”“车九平八”等等。仲景原文告诉你的是“如今局势到了哪一种结构,治疗进展到了哪一步”!懂了吗??

《伤寒论》乃是1800年来空前绝后将象数推演之法合二为一的书。是取法《素问》《九卷论》以及《神农本草经》等,并运用了一种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推演程序加以论述的书。如果说《内经》的症候是没有筋骨的。那么《伤寒论》则是第一次给《内经》诸症穿上了筋骨。《伤寒论》是有筋骨的。也正是因为《伤寒论》的“有筋骨”,致使之后的中医人“没了筋骨”。可以说1800年来就整体《伤寒论》演法而言,后世医家注解均属于盲人摸象。这种注解与滥注无异。却不能掩盖所有对《伤寒论》基本常识的无知,这种不能揭示仲景六经辩证起运落势的依据的注解。只能将仲景先师越注解越成为一个“谜”。这又何谈不被仲景“牵着鼻子”走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穷尽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虽洋洋洒洒,忙的不亦乐乎,然舍其本而求其末者。实于仲景之道风马牛不相及矣。

《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天元政纪大论》至《病本论》俗称“运气九篇”。 它其实是把六气和五运行依照以十二辟卦为骨架,来演绎六十四卦从排序到变序从而以达到论述人之宇宙的这种收缩和扩张力的变化过程。其实疾病的发病之标本在《素问》运气学九篇里均有着详述,只不过必须运用严谨的易经数象推演基础以及数象模型来对病机阴阳结构的推演转换才能知阴阳趋势之必然而非偶然。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无视《伤寒论》根源于《九卷》,无视仲景驾数象期数所至太过与不及,视天地气交加临于宇宙一体而不顾,对于症状表述最为吝啬的《伤寒论》来说,无视《伤寒论》症状背后阴阳力的形成结构,唯“有是症,则用是药”者,实等于对医道之神明最大亵渎,也是自己对自己最大的“体罚”,最终逃不掉“致今日中医苟延残喘之最大祸首”之罪名矣。

照《六元政纪大论》来说,物质世界之所以物质。是因为六元的存在(即宇宙的构成元素)。绚丽多彩的世界之所以绚丽多彩,是因为六元所在天、地、人三界之间的位置不同,而这种不同位置上的六元结构,一旦交叉、换位、被旋转起来,那么就会演变出无数个不同的物质世界。正如《六微旨大论》所谓,一旦天道六六之节盛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的时候。于是就有了“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则病”一旦要研究“物,何以生其应;气,何以脉其应。”如何预知和等候的时候。应该说:于是,就有了《伤寒论》。

那么,《伤寒论》所推论症状组合背后的物质依据与方法是什么呢?

刘东军在此郑重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伤寒论》的基础以及基本辩证方法主要就是建立在《至真要大论》中所谓“五六相合”上,其具体应用方法则是建立在十二辟卦辩证上。当学会运用六经标本演绎的时候,六经辩证则完全成为十二辟卦辩证,而不是无序的八钢辩证。

中医的问题,是如何看待阴和阳,收缩和扩张力的问题。那么研究这种阴阳收缩和扩张力的整体性规律也就是如何看待和运用易经规律的问题。那么《伤寒论》中的医道是什么呢?那就是远古流传下来的一种关于宇宙的力学规律的思维工具,古代的圣人却只用两句话来概括它的存在意义。那就是“道之所属,工之所疑”。那就是仲景所用的那种推演方法与推演过程与这种推演过程所必须出现的定数。由此知定,方可进而知变。我只用《素问》中两次论述运动中的宇宙定位法就可以证明宇宙界的物理现象有些事是可以推演可得的,而《伤寒论》作者恰恰利用了这一点。

本人年少时自学中医。因当时条件所限,只研读了《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传统名著以及针灸,脉学方面的原文。若干年后,又阅读《素问》《灵枢》。多揣摩十二辟卦太极图,先天六十四卦圆形图,方形图。悟出大易动态之规律。皆合《素问。运气学九篇》也解决了余多年行医中所遇诸多医道中的瓶颈问题。回顾曾经研读过的仲景原文。发现仲景先师推演医道之法颇有来历。正是带着这个兴趣余继而去阅读了有关《伤寒论》的集注及现行教材。拟求共鸣。然而映入我眼帘的却是五运隐晦,六经不明。敢问六经之所以然,五运之所以然,医圣仲景所定期数之所以然乎?众医只字不提矣。

余不禁发问“六经何来”,事实上,中医的最大悲哀就是这1800年来的《伤寒论》注家因为无知与荒谬强解,而不得有意无意去回避仲景医道核心思想法。因为不懂六经成因,皆可谓不懂六经辩证。不懂六经辩证当然也就根本更谈不上懂得何谓“经方”何谓“不经方”。对《伤寒论》基本常识的无知和对张仲景智慧的完全低估与亵渎。自以为是窥破仲景思维幽径的“伤寒鹦鹉学术界”就可以草草“了结”仲景心事吗?不过增添了另一种幽默“搞笑”。实际仲景犹感枉然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