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拟脾肾双培汤胃脘痛治验

 循天园 2021-03-18

王某,男,53岁,教师。1983年7月18日首诊。患者因胃脘痛多年不愈,在某医院做多种检查无结果,后做胃镜查出“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贲门口炎”。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稳定,经常复发。症状以胃脘胀闷,隐隐作痛,常呃逆,打嗝,食欲差,消化力不佳,身体易困倦,精神欠佳而影响工作。视患者面色萎黄失于润泽,舌质淡,苔薄不匀,脉缓无力。辨证:脾胃虚弱,肾气不足,正虚邪恋,缠绵难愈之胃脘痛也。治宜温肾健脾、理气降逆法,方用自拟脾肾双培汤加减。

处方:紫河车粉(吞服)6g,炒山药15g,益智仁9g,茯苓9g,党参30g,白术9g,砂仁(后下)9g,木香(后下)6g,炒薏苡仁15g,香橼皮9g,延胡索9g,红枣5枚,柿蒂5个,丁香1.5g,3剂,1日1剂,水煎温服。

二诊:7月22日,患者主诉:上药服后胃脘胀闷减轻,打嗝少,矢气多,胃痛亦觉减轻。原方续服5剂。

三诊:7月28日,视患者面色稍润,精神好转,舌质稍转红润,苔薄匀,津液不足,脉缓弱无力,诸症有转机,守原方,加芦根9g,石斛9g,以生津安胃,续服5剂。

四诊:8月5日,舌苔白,微厚,质红近常色,脉缓不散,面有光泽,精神见振,诸症有好转。患者曰:胃已基本不胀不痛,饮食增加,就怕病情反复。综上所见,正气已渐复,症状已去半,可改用丸散缓服治之。守原法,仍以健脾肾为主,理气止痛为辅,以丸药一料续调之。处方:人参120g,焦白术90g,茯苓(人乳伴蒸,晒干)90g,炒山药150g,紫河车粉90g,黄连(酒炒)60g,吴茱萸(泡淡)18g,砂仁60g,白豆蔻60g,广木香(煨)60g,延胡索(炒)60g,川楝子肉(炒)60g,佛手60g,海螵蛸60g,煅牡蛎60g,石斛90g,炙甘草60g。

上药共为细末,和匀,另用陈米120g,大红枣2斤,放砂锅内,宽水煮熟,去枣皮、枣核,以枣米糊和药末,做丸如豌豆大,晒干,收贮,勿令受潮霉变。每日服2次,每服9g,渐加至15g,早、晚各用稀粥或白开水送服。忌烟、酒、绿豆、豌豆、蚕豆及一切辛辣刺激、生冷硬食2年。

随访近5年,患者做胃镜复查2次,病情稳定,明显趋于好转。已近退休,工作正常。(周正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