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的笔顺

 吕俐敏 2021-03-18

    汉字笔顺的考试,2014年在北京中考考场上出现,中国教育在线甚至用了这样的标题《2014年北京中考语文“惊现”笔顺题》,可见引发的社会效应之大。从此以后,严苛笔顺成为了中小学老师和学生们的梦魇。严苛的笔顺规则是在什么情境下制定的?学生的手头书写汉字中,严苛的规则是否有必要?笔顺的考核目的是什么?

    汉字在书写过程中,有一个书写顺序,笔顺就是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笔顺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在这些基本规则之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不太容易判断的字,比如“乃”和“及”,两个字在现代汉字中的区别并不是十分大,但首笔的起笔却不同,乃的第一笔是折,及的第一笔是丿。此外,还有个人的书写偏好等,以“万”字为例,如果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那么第二笔应该是丿,但是,在笔顺规则中,第二笔是折。同样,方字亦如此。像这样因为书写习惯和书写规则的误解等导致的笔顺错误,在日常用字中非常普遍。

    关于汉字的笔顺,还有一个用途,是为了汉字的“定序”而进行的规定或者整理。汉字在标准化的过程中提出了定量、定形、定音和定序的要求。定序的原因是“工具书的编写,档案、资料索引的编排,印刷铅字的排列,计算机汉字字库编制和汉字信息处理等,都要求汉字有定序。”[1] 

汉字的排列方法根据汉字音形义三个要素,有义序法、音序法和形序法。义序法是早期汉字研究过程中,按照意义排列的一种方法,现代辞书基本已经不再使用;音序和形序排列法则经常在一些场合出现,比如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的版权页上面就有“编写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就是用形序法把参与教材编写的各位编辑的姓拿出来排序。在排序的时候,就涉及到笔顺的问题,“成”“李”,都是六画,接下来会使用“札”字五法来排序,即一、丨、丿、丶、乛,按照这个序列,“李”排在“成”的前面,因为“成”的第二笔是“丿”,排在“李”的第二笔“丨”的后面。

     然而,即便是用这样的办法排序,仍然有不能决断的字,比如“勺、丸、凡、夕、么、及、久”几个字,在不同的字表中排序便不同,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顺序为:勺、久、凡、及、夕、丸、么;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顺序为:么、久、勺、丸、夕、凡、及。这又涉及到同笔画,同笔形的汉字定序的问题,又针对这类型汉字规定了更加细致的定序规则(具体内容可以参看《现代汉语》教材)。

    这么细致的依据字形定序规则中,对笔顺的要求自然非常高。这种定序的目的,如上文所言,一般使用于工具书的编写、计算机字库的编制、汉字信息的处理等领域。对于大多数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来说,这些领域可能在很久以后才会涉及,或者根本不会涉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写字方面,涉及到笔顺的要求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笔顺规则,在小学阶段的教材中就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至于一些特殊汉字的特殊笔顺规则,并没有明确进入教材。

    笔顺的规定,在中国古代书法繁荣的年代里,其实没有那么严格。现在读一些字帖都可以看出来,有的字有好多种写法。比如同样都是王羲之的“母”字,就出现如下两种写法:

    从字形就可以看出,这两个的笔顺是不同的,从运笔看,第一个字是的笔顺应该是:乛、丶、丶、乛、一;第二个字的笔顺是:乛、乛、丶、丶、一。

    正如李运富先生所言:“历代由于书写工具、书写载体、书写风格的不同,笔序并无严格规定,大都以各自方便为准,为了适应现代模式化教学,做一些宏观的不限定具体笔画的书写顺序规范也是可以的。”“这些顺序符合绝大多数人的书写习惯,确实有助于学生快速提高书写效率。但具体到对某个字(忄、火、匕、万、乃、及、母、登、凸、出、义等)或某两个笔画的先后顺序作出规范,甚至对每个字的每一笔书写顺序都作出规定,就大可不必。”“这是汉字'工具观’指导下的行为”,很显然,这跟汉字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这种观点是相悖的,在“文化观”的观照下,我们更注重汉字的文化属性,注重引导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理解汉字的结构理据和精准使用,才是汉字文化观观照下的汉字学习,这样的观念下,使得汉字学习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立体丰满。也因此才能引导学生感受汉字之美,研究汉字之理,清晰汉字之源,实现文化的传承与振兴。

     从学生的实际而言,本次统编教材修订之后,一二年级的学生需要会写800个字。会认字1600个。这么大的字量,又规定回家不许留笔头作业,写字是技能,是需要刻意练习才能获得的技能,因此,这个数量和时间的投入,对于当前教师和儿童,都是需要亟需破解的难题。此外,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发布,书法被纳入到语文学科中进行考查,增考认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说明》颁布之后,社会办的书法班开始进入火爆状态,而书法作为极为个性化的艺术,书法老师教写字的时候,有自己的师承,有自己的字帖,跟为了电脑字库而编制的规范字库难免有扞格处。如果考试再考具体某个字的笔顺,让大多数字写得不错的学生铩羽而归,那就需要探讨,考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了。

    以上,从“笔顺”的作用,专家们对于笔顺的态度,以及考试必要与否的角度做了探讨。在考试暂时不能变化的情况下,老师给如何教学这些不符合基本规则的特殊字形呢?“笔顺”的规定,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是结合了行书的笔形特点做了楷体的笔序规定。比如,“为”字,其书写如图:

    从图中的行书清晰可见,起笔处为“丶”,所以为的第一笔是“丶”。

    再看“车”字作为独体字时,最后一笔是“丨”,而在合体字中,最后一笔是“一”,“轻”的行书如图:

    行书为了运笔的简洁,为了和“巠”连贯,“车”改变了笔序和笔形,最后一笔成了“提”。

    “方”字亦如此,观察“方”的两种写法:

    图一直接从丶到乛,图二第三笔结束后,笔势向上直接带出来最后一笔。

    此外,“方”字的历史字形也告诉我们这个字的写法,来源有自:

    其他特殊笔顺的字形,也可以在行书中找到相应的字形。但是,正如我们上文所言,书法的个性化特点决定了书写的时候,不同的人可能会用不同的笔顺,以“乃”字为例:

 

    图一肯定是先写“丿”,图二一定是先写“乛”。在字形选择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就需要教师认真筛选字形,以免误导。

    老师在操作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特殊字形运笔的笔势,进行书写线路的勾勒,其实也在学习如何读贴,尤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读帖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字能力,加之中考要考“认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这样的学习,无论是从帮助学生掌握笔顺、写好汉字还是从考试的角度,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此外,从考试的角度看,如上文所述,严苛的笔顺规则的研制,本身是为工具书的编写、计算机字库的编制、汉字信息的处理等领域服务的,在义务教育阶段,针对儿童的书写,基本笔顺规则正确,能够整洁、正确、流利地书写,应该是考核的重要内容,具体一些特殊字形的笔顺规则,不必列为重要考核内容,这样的考核容易使教师限于琐碎的笔画教学,忽略个体汉字的整体结构,以及全部汉字强大的系统功能对于识字的助推作用;也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汉字学习的兴趣,限于点画之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消减了汉字文化带来的趣味,以及汉字本身的魅力,最终伤害学生学习汉字,书写汉字的积极性。

(本文发表于《小学教学》2019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