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病需“内求己心”

 孙郎中 2021-03-18


    不少人因患大病而担忧不已,却大大忽视了生病的原因。一些慢性大病之所以发作,或长期过着错误的生活方式,或沉浸于负面的情绪心理,或处于恶劣的工作生活环境。与其担忧疾病,何如内求自心,从此开始让饮食起居健康起来,远离怨恨恼怒烦忧愁悲恐等负面情绪,换一个舒心安静的工作,这样可以避免疾病发作。
    当罹患大病时,不少人认为,只要找到明医,就能康复。事实上,任何医学都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医学甚至很无奈,因为医学毕竟是外来的帮助。大病要康复,不但要依赖医学,更重要的是病人当内求己心。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心若不定,脏腑即不安。治心,即是治脏腑,这是治病求本,所以说,病人更需努力安定其心。 
     生病了求医时,往往抱有极大的希望,但有时也会失望。因失望而生怨恨,因怨恨而病情加重,因病情加重而更失望,导致恶性循环。其实,病不好治,病之所以生,往往在自己长期的错误生活习惯与负面情绪。不内求而反外求,认为错的都是别人,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往往越求越痛苦。建议多内求,内求心自安!引用一位网友说的话:“渴求健康没有问题,但是依赖别人获得健康就是问题。除了病者本人,无人能为你的健康生命负责任。”
    但凡是正法,包括佛法、道法、医法、中国传统文化等,都一定是讲究内求的,这点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事有不成,反求诸己!这个道理亦同样应用于中医。我们之所以生病,西方思维是寻找细菌病毒等各种致病因子,而中医的思维是观察人体正气虚在六经的哪个层次。一个是向外求,一个是向内求!外求重在攻邪,攻邪易伤正;内求重在扶正,扶正则命存!向外求的会格外关注机器设备和各种杀毒灭菌的药物,认为致病因子没有了,病也就好了;向内求的更关注正气的强弱,认为扶正才能祛邪,正气是健康的关键,养正即能健康!
    中医治病,以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症有千千万万,执本则万变不离其宗。比如,各种过敏性疾病,根本原因是正气不足,中医重视扶正气,而不拘泥于找各种过敏源。再如,慢性病症,中医强调睡好觉,吃好饭,而不主张服一辈子药。
    我多年学习并实践中医,从中我体会到,内求己心不但可以治病养生,更可以找到幸福和快乐。因为内求可以安心,心安则脏腑皆安。万病皆由心造,治心才是治本。舍心外求,往往越求越失望,越求越痛苦。不管大病小病,先安定自心,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是一切疾病康复的保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内求是挑自己的毛病,先把自己的心给正了。越是内求,心中越安。患病时需要先向内求,不能怨天尤人。外求让人心中不安,则其所感受的外境皆是灰暗的,容易影响脏腑平衡,造成疾病;内求让人心中安定怡然,则外境都是彩色的,自然心生欢喜,脏腑和谐。所以说,自己才是最好的医生!一方面病人当多些内求己心,平时重视养生;另一方面医者亦当尽其全力,大医精诚!如此甚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