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话之“养生”

 孙郎中 2021-03-18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所谓“生”,就是生命、生长、生存的意思;“养”,就是保养、护养、调养、补养的意思。因此,养生即养命,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适寒温等形式适应自然、适应社会,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养生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用健康的生活、用健康的信念活出个精、气、神来。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恶劣的环境下,与大自然搏斗,在获得生存空间时,也探索出一套养生的方法和理论。中医理论正是在这种人与自然的实践中产生的,中医养生也伴随着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不断升华和发展。中医养生,一直都是以养生防病为主旨,并以“治未病”为核心思想。   
我们为什么一直强调“养生”?原因在于:养生就是养命,养生不能马上让你年轻10岁,而是10年后,你周围的人都老了10岁,而你还是今天的样子;养生不能马上让你的病痊愈,而是10年后,你身边的人或许已有离去的,而你还是今天的样子;养生不能马上让你发财致富,而是10年后,身边的一些人在为治病破产到处借钱的时候,你衣食无忧逍遥自在。同样是花钱,如果把钱用在治病上,往往让钱变成废纸,最终是人财两空,而把钱用在养生上,往往让钱产生价值而收获了健康幸福!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揭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在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预先采取养生保健措施,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这种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救治于后不若摄养于先”,透过强调未病先防,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那现代中医养生的核心是什么?

  我认为,在现代生活中,真正影响人们健康水平的重要原因不是别的,而是人们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误区。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把维护健康的重任完全交给了药物和医生,自己却袖手旁观。因此,很多人平时并不注意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是否健康。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疾病带来的痛苦、巨大的医疗费用、甚至是对事业和家庭的影响。《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就是说: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作用力很强大,是生命的根本,是协调阴阳,保证健康长寿,抵御病邪侵袭的关键。如果阳气不固密导致“失其所”了就会折寿,就会短命。治病和养生的真谛就是激发、扶助、固护阳气。正是阳气的虚衰导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健康问题。我们若是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如若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马上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养生就是养阳气!然而养生也并不是昂贵的事情,不需要各种机器设备,不需要昂贵的药片,只需在吃饭与睡觉上下好功夫即是!人生有两件大事,一则吃饭,一则睡觉,这是延续生命、保证健康的基本要素。吃饭得地气,地气足则后天之本得养;睡觉养阳气,阳气旺则精神自然安和。若能吃好饭、睡好觉,即使身体有所不适,亦渐可缓解;反之,若吃不好,睡不安,则体质必然渐差。另外,养生还特别注重养心!我们要想健康,就要情绪安定,远离怨恨恼怒烦,精气和神气固守,气机和畅,则和顺而不乱。同时身体有所劳动,不感到过度倦怠,即能获得安康强健的体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