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武王一心要拉拢的箕子为什么去了朝鲜?|史记次元周世代015

 金色年华554 2021-03-18

在周国征服了商帝国,周武王姬发成为一个新时代的统治者。如果说他从此开始就在为这个新创立的王朝长远规划,如何安置商帝国旧有的力量一直是个难题。在周武王的人选中,他到底倾向于谁呢?

在《史记》次元里,这段历史里一直有一个名字反复出现。他似乎很重要,又可有可无。这个人叫箕子。在《史记》的记录里,他后来去了朝鲜。

周武王一心要拉拢的箕子为什么去了朝鲜?|史记次元周世代015

015

在伐纣成功以后,又过了两年。周武王姬发召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箕子。

当然,在后来《宋微子世家》里的记录里,角度有些不同,时间上也有些模糊,而且是周武王主动到访请教问题。这更突出了箕子这个人重要,或者说水平很高。

“武王已克殷,後二年,问箕子殷所以亡。”

“武王既克殷,访问箕子。”

从《周本纪》和《宋微子世家》这两段记录里,很难判断这是不是同一件事。也有可能是两次:

一次是在武王带领诸侯打败商帝国,进入商邑之后。那时候箕子刚刚从一个装疯卖傻的囚徒恢复自由身。这个时候周武王姬发居然就忙不迭地去拜访他,向他请教问题。这样写似乎让作为商人后裔的宋国人多少长了一些颜面。

另外一次是在两年之后,周武王姬发再一次召见了箕子,想听听他对商帝国灭亡的看法。这个时候,禄父应该还统治着商国,箕子是个什么身份无法明确。

也有可能,这两段记录本来说的就是同一件事。只是在《宋微子世家》里模糊了时间,讨论的话题却说的比较详细。

不管在那一段记录里,箕子的出现都显得并不那么必要。尤其在《宋微子世家》里,关于宋国的故事本来是沿着微子启一支往下讲的,突然就有了一个箕子的故事,而且还加上了那一段虚头八脑的对话。

箕子是谁呢?“箕子者,纣亲戚也。”

只在《史记》次元里看,他和纣王的关系是非常模糊的,很难判断他在商帝国王室的地位,也很难他一度在商朝末年有什么样的影响力。

箕子的第一次出现是在《殷本纪》里,当时纣王暴虐,凡是好人的意见都听不进去。就连比干那样的忠臣,也因为惹怒了他被挖了心肝。在《史记》次元里——再次强调一下,是在《史记》次元里,比干的身份和纣王的关系同样是模糊的,只有他的忠贞是毋庸置疑的。

箕子、比干和微子启,他们似乎更像是举例说明对待纣王执政的态度和三种处理方式:箕子装疯卖傻堪堪明哲保身、比干以死劝谏换来杀身成仁、微子干脆做了叛徒。

箕子是纣王的亲戚,这被理解为他是商帝国王室中的一员,在纣王的时代和纣王关系密切,而且应该还很有话语权,在拨乱反正这件事上,大家一度对他还是有所期待的。但是,他的表现让大家有点失望,他看到比干被杀,干脆选择了装疯卖傻。

“(纣王)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

如果说在劝谏纣王这件事上,微子启和比干还做过努力的话,箕子似乎是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彻底的绝望,干脆放弃了努力。或者他早就知道那些努力是不可能奏效的。

不过关于“箕子惧”这一点,他到底被什么吓到了呢?很直接的联想就是他怕纣王也杀掉他。他对纣王有什么样的威胁呢?以至于他要采取“详狂为奴”这种极端的方式。即便如此,纣王仍然对他不放心,还是把他关了起来。

至少,从这些记录里看,他要么是个胆小鬼,要么是个非常有心机的危险分子。不管怎么,在死亡和迫害面前,有多少人能够保持无畏呢?箕子也许做了在那个极端的时刻,我们普通人能够做的最优选择。

箕子的演技怎样呢?在装疯卖傻这件事上,似乎谁都没有瞒过。就连纣王都未必相信,他还是把箕子关了起来。到了武王伐纣的那一仗打完,占领了商邑,释放了被囚禁的箕子,他的疯病自然也就好了。

“已而命召公释箕子之囚。”

似乎大家对他装疯卖傻这件事都是心知肚明的。周武王对他怎么安排的呢?他想重用箕子吗?这个人心有畏惧,但是在商朝旧有的势力中应该威望极高,或者就因为代表着这种势力,纣王当年没敢动他。这样的人如果能拉拢过来,对于刚刚建立的周王朝来说,应该是再合适不过的。

现实呢?既然商国还在,箕子还是应该在纣的儿子禄父领导下,继续为商国效力。这似乎更符合箕子的价值观。很有可能就是那样。箕子并不是一个那么有勇气的人,他有他的忠诚,也有自己内心的恐惧。他应该极其不愿接受周王朝的统治,不会做像微子启那样的投降派。从他内心里他应该是极其看不起微子启的。不过,他心怀恐惧的接受了现实。

直到有一天,胜利者周武王姬发召见了他。

“武王已克殷,後二年,问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恶,以存亡国宜告。武王亦丑,故问以天道。”

这是武王伐纣过了两年之后的事,那时候应该新建立的周帝国应该进一步稳定,让周武王放心不下商国在禄父的管理下,小心翼翼地接受着周帝国的监控。这个时候,周武王姬发突然召见箕子,问起了商帝国为什么会灭亡这个问题。

有点奇怪吗?这是在故意羞辱这个亡国的王室后裔吗?还是在经过两年之后,周武王要通过箕子说明一件事:

你们要意识到一点,商王朝已经灭亡了,现在是周朝的天下了。

箕子是个胆小的人,同时也是一个聪明人。他是否意识到和当初面对纣王时同样的恐惧呢?他答非所问地把话题岔开了,“以存亡国宜告”。这次对话进行得应该非常尴尬。周武王一副请教姿态却藏不住胜利者的得意,箕子卑微地把话题岔开,却也传递出一个信息:你的意思我领会了。这让周武王也变得有点不好意思,就把话题转移到形而上的天道这一虚头八脑的话题上。

在《周本纪》和《宋微子世家》里记录的应该是同一件事。

武王曰:“於乎!维天阴定下民,相和其居,我不知其常伦所序。”

听到这个问题时,箕子是不是会后背发凉呢?对他来说,周武王的问题是有时代背景的,他在告诉箕子:现在天道已经站到周国这边了,作为原来商帝国王室,说说你对“常伦所序”的看法吧。

这是否同时也是对箕子的一种拉拢呢?就对箕子的记录来看,他的存在应该就是代表着“不显亦不宾灭”商国的传统势力,箕子在他们中间的影响力应该比禄父的影响力更大。或者还有可能,周武王姬发以一种非常客气的态度召见了箕子,只是想告诉箕子一句话:

“你回去告诉他们,天已经变了。要看清形势,你们懂怎么做。”

箕子当然懂。他就是那样的人,应该知道他继续留下里会面临什么。后来呢?箕子选择了远走朝鲜。在《史记》次元里是这么记录的:

“於是武王乃封箕子於朝鲜而不臣也。”

这句话让人感觉好像在那个时候,连朝鲜那个地方也属于周帝国似的。不过,箕子似乎还是接受了这一点:

其後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所谓狡童者,纣也。殷民闻之,皆为流涕。

在《麦秀》这首诗里,箕子只是在埋怨纣王吗?这是商人怀想故国时共有的悲怆。但是,在那个时候,哪怕是痛快的哭一场,也是不可以的。

历史总在细节间,在独立的史记次元里,推理历史可能存在的秘密。

在不同的平行次元里,真相不止一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