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的勇士,敢于去养老机构当护士

 新华养老週刊 2021-03-18

作者/王晓庆

本文字数5211字,建议阅读时间12分钟

为深入了解养老机构引入护士实际情况,笔者前往安徽省A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调研。通过群组访谈和实地观察,与1名院长(YZ)及6名护士进行座谈,现场观察护士照料老人,并参加护士与护理员周会活动。在分析资料时,将调研录音全部转换成文字,以全面展示养老机构护士的工作状态和心理,相信读完之后你的心里肯定对这个群体有新的认识。

A养老机构属于公建民营性质,以接收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为主,有床位200余张,入住率达95%以上。该机构紧临社区卫生服务站。2011年A养老机构开始引入护士,截止调研时已有护士6名。其中:护理主任(HZ)1名,原为退休护士,从业约6个月;其余5名都是卫校毕业生,中专学历,均持有护士资格证。

岗位设置是:前台主管(QG)1名,从业约3年;楼层护士长(LH)3名,从业1-2年;配药护士(YH)1名,从业约1年。

服务人员配置标准是:每个楼层由1名护士配3名养老护理员,负责本楼层老年人的医疗和生活照料,另有保洁员、维修员等物业人员若干。调研发现,养老机构引入护士队伍,可从引入的主体、客体、环境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这些护士为何愿意来养老机构?

护士作为专业性很强的职业,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需投入大量时间学习实践,因而在就业时需要机构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明确适当的岗位职责、公平合理的工资报酬,用来平衡护士的前期投入。

1.职称认定是首要条件

护士需要在卫生部门认可的医疗机构就业。养老机构一般不具备医疗资质,无法成为护士执业注册的工作地点,这就成为养老机构引入护士的最大障碍。

访谈时,假设A养老机构不能为护士进行执业注册,5名年轻护士明确表示不会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LH1:我觉得不会。

LH2:我也不会,没办法注册。考上岗证,等于和没考一样。

LH3:对我们以后(职称)晋升会有很大的影响。

YH:应该不会考虑。

QG:如果不能注册,我也不会到这儿上班。

A养老机构能够成功引进护士,主要是由于护士在邻近社区医院进行了执业注册。

YZ:护理院没有纳入医保,不是医疗界认可的,我们属于民政局管,不属于卫生局管。这些(养老机构的)护士,应该得到卫生界的认可。由于A养老机构有(社区)医院,护士资格证全部在医院里面注册,护理院是没有(注册资格)的。

在职称晋升方面,从事养老行业的护士由于自身条件制约,需要较长时间和努力,才能逐步晋升到最高专业技术职称。

QG、LH1、LH2、LH3、YH:(现在职称是)初级士。

LH1:(从初级上升到主管护师)大约需要10年时间。

QG:一起进养老院的,大多数是中专学历,如果升职称的话,中专从护士向上升,比本科还要多花5年时间。

退休护士是养老服务业重要的人力资源。

HZ:退休后,在家寂寞,没事干,干什么呢?这么大年纪了,想着到养老院干,与服务对象年龄差距小一点,工作也比较好。我在医院里也是搞康复的,到这里开始慢慢接触老人。

退休护士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养老护理服务中能发挥积极作用,也不会有职称评定和晋升等问题,可进一步开发使用,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

2.岗位设置是创新环节

通过实地观察,A养老机构护士内部分工是:楼层护士长带领护理员,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前台主管负责与老人家属沟通协调,发放护理物品;药剂护士负责为老人配药,协助楼层护士长完成护理工作;护理主任负责与家属沟通,并指导护士开展工作。

护士与护理员分工是:护士负责专业护理部分,护理员承担生活照料部分。

在工作时间安排上,根据老人专业护理和生活照料的实际需求,确定护士和护理员穿插休息的方式。

YZ:A养老机构排班采取大班插小班的方式。

LH3:(排班)还可以,挺好的。

在岗位沟通方面,A养老机构形成了及时有效的沟通联系平台。

YZ:周会时,护士、护理员和楼层护士长能够达成很好的交流;夕会时,护理主任和楼层护士长进行交流;月会时,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进行沟通。

A养老机构根据实际需要,优化了岗位设置,实现了护士与养老护理员、社区医生的密切配合,促进了医养深度融合。

3.工资待遇未得到体现

调研发现,A养老机构护士的工资待遇未按职称体现。

QG:在我们这里,不管什么学历,什么职称待遇,即使是主管护师,只要能把这份工作做好,工资待遇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根据工作年限来。护士认为,工资待遇应按职称进行设定。

LH2:我们有护士资格证,应该可以得到相应的收入。

HZ:作为护士,有学历,有证书,应该与卫生系统护士是同样的待遇。而管理人员认为,护士工资待遇低主要受行业影响。

YZ:(A养老机构)上级单位是民政局,不是卫生局。(护士)在医院工资很高,有奖金、有提成。总体而言,(养老机构护士们)付出比省级(医院)护士多,但得到的并不多。政府肯定会把我们转给卫生部门,民政部门比较穷,只能自己养自己。

护士希望政府能在工资待遇方面给予一定补贴。

QG:政府应该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护士人员工资不单是院里发的工资,还(应)有国家给的(补贴),比如民政局或者卫生局,每个(老)人给多少护理费,由主管老人的护士、医生、护理员一起拿这一块补贴。

YH:现在(养老机构)属于福利性事业,大部分是自负盈亏的,政府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

(二)她们在养老机构都会经历什么?

由于老年护理专业学科时间较短,部分从事养老服务业的护士未经过系统教育,毕业后直接从事养老服务业,在行业认知、心理适应、能力准备等方面都会有所不足,这将成为护士从事养老服务业的制约因素。

1.认知不足是普遍现象

调研发现,护士对老年护理岗位的认知不足,缺乏岗前培训。

QG:刚开始并没有直接选择养老实证分析行业。刚从学校毕业时,最初的想法就是想找一份工作,就是这么简单。接触到养老后,我觉得养老行业有前景,自己也挺感兴趣的,就从事了这份职业。

LH1:以前在学校时,就听老师提过养老行业前景非常好。在网上看到招聘信息,当时就过来应聘了。

LH2:有同学从事养老行业,介绍我来这边,一开始在药房上班,也没想过进入这一行业,听到她们说养老行业还不错,面试时感觉挺好的,第二天就来上班了。

LH3:也是一个偶然,同学在这边做护士,她介绍之后,过来看了看,感觉环境、老人都挺好。面试第二天就过来上班了。

YH:是朋友介绍过来的。

护士对老年群体的了解程度还不深。

HZ:没进来之前,我以为老人比较好(服务)一点,因为年龄相差不大,语言上也比较容易沟通。但其实呢,有些老人是痴呆老人,有的老人有点儿一根筋,还有的比较难缠,家里搞不定的老人,送到养老院来,交流存在差异,看法就不一样。老人讲的每一句话,我们都要反复考虑他的意思。

QG:老人毕竟有一定的性格,几十年的个性与习惯,也不容易改掉。在需要他配合你工作的时候,有时老人会无理取闹,工作就没办法进行下去。就像痴呆症老人,并非只要用细心、用爱心,还有一些同情心去对待老人,全心全意对他就行的,有的老人即使你付出了这些,都不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2.适应阶段约半年左右

调研发现,护士需要3-6个月的时间才能逐渐适应岗位。

LH1:大概半年我的思想才稳定下来。

LH2:(适应期大约需要)好几个月。

YH:(适应期)大概在半年左右。

QG:回想起来,我的适应期比她们长吧。因为我刚来时,不像她们有这么多同龄人在一起,好像只有2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她们做的时间也比较短,我刚进来她们就相继离开了。慢慢地适应接触老人,至少需要半年以上吧。

适应期间,老年人的肯定会鼓励护士留在护理岗位。

LH1:一开始没打算留下,经过一段时间后,领导非常关心,对我非常好。与老年人相处时,因为有我们的存在,他们才变得开心,我们给他们提供帮助,他们非常感激,感觉自身价值得到了提高,才觉得自己有可能在这个行业坚持下去。

LH2:刚开始有点不适应,过了一段时间,感觉老人家比较好,老人评价也比较高,慢慢就适应了,想留下来,也打算坚持这个行业。

LH3:与老人接触以后,老人挺需要我们的,有感情了,就不想离开了,会有很多不舍。

YH:刚开始时感觉与其他行业差不多,后来与老年人、家属有感情了。

HZ:这个行业虽然辛苦,但是为老人做一些事,得到老人家属和老人的赞扬,觉得挺高兴的。与老年人在一起,与老人沟通、为老人服务,虽然辛苦,(但)感到比较欣慰。

3.专业技能明显不够用

调研发现,养老护理服务需要系统教育,学校专业教育较少,护士能力提高主要靠内部经验积累。

QG:做这份工作没有书本和可以借鉴的东西,很多东西都需要自己慢慢摸索,主要就是处理应急的事情,如家属投诉,护理员、工作人员之间的纠纷,自己经验很欠缺,有时候顾不过来,面对纠纷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导致不良结果。还需要充电,需要学习。

LH1:肯定与医疗对象不一样,我们学的都是医疗知识、护理知识,对于老年病及养老院这一块,在学校学的只有老年护理学,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少。

LH3:照顾老人,(感到)生活、医疗、心理方面(知识)很欠缺,现在医养结合是趋势,大多数老人有脑梗、偏瘫,处于康复期,但没有医疗支持锻炼。

HZ:我进入这个行业才几个月时间,没有经验。年龄比我小的同事也是我的老师,我也经常请教她们。

培训方式以参观学习为主,外来因素也有一定影响。A养老机构曾组织护士到外地养老机构参观学习。

YZ:(带护士到)上海去(参观学习)过。

LH2:我们到北京(参观学习过)。天津鹤童比较好,要求也不高,(希望)到那边去(学习)。

LH1:有一个老人家属学护理专业,现在就在美国养老机构(工作)。(希望能)组织护理人员到国外学习经验,带动国内养老行业更上一层楼。

YZ:(希望能)把一些留学在外的人才吸引过来。

(三)养老机构的护士要承受什么样的心理负担?

护士要融入养老机构,需有宽松和谐的环境,家属作为监护方、同事作为合作方、社会作为影响方,对护士正常从事养老护理工作都存在着一定影响。要妥善处理好这些关系,为护士顺利从事养老服务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1.家属沟通是主要障碍

调研发现,老人家属对护士从事养老护理业的影响较大。

LH2:刚开始,心里面挺酸的,老人家属或老人动不动就说几句,自己就会掉眼泪,这也是很正常的。总体来讲,得不到老人家属的肯定。

LH3:老人家属不太理解我们这个行业,沟通时也会有矛盾。这个事情还是要相互理解,站在我们的立场上,实证分析多考虑一些,也许会更好。

HZ:养老行业与以前医院工作不一样,比较细腻,比较细心,与家属打交道非常难,往往一件事情说半天。

QG:有时家属不是很理解你,这时候工作就比较难做。部分老人家属未给予护士充分的尊重和认可。

LH1:有时候我们做的事情老人家属不理解,特别是有些家属会说,你们小姑娘那么年轻,怎么来养老院上班?我说这是我们的工作,是我们对老人献爱心。感觉他们有时抱着一种看不起的态度吧。

YH:(老人家属)不理解,好多时候(护士)真心关心老人,诚心帮助爷爷奶奶,家属不理解你,认为是有目的的。

2.同事关系是重要支撑

调研发现,A养老机构的护士由于有类似的教育背景、工作任务,逐步形成了互助群体,相互帮助、沟通、学习,排解心理压力,完成护理任务。但与养老护理员相比,护士年龄相对较小,进入机构时间较短,需要通过专业知识带领养老护理员开展工作,关系不是很融洽。

QG:内部工作人员不但需要提高工作技能,还需提高思想素质。好多(养老)护理员思想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对于工作安排、岗位分配,她们都会有很多不理解,产生很多歧义,给你闹情绪、弄矛盾,这些都会给工作造成很多负面影响。护理员一旦有情绪,不仅会与管理层、上级领导有矛盾,还有可能把情绪带给老人,带给家属,造成恶性循环。护士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养老护理员的服务水平。

LH3:希望多增加一些(年轻护士)人员,(养老)护理员素质比较低,从文化程度上来讲,希望(学历)更高的人进入(养老)护理(行业),或者由护士进入护理员岗位,这样会护理得更好。

3.社会支持度相对不足

调查发现,家庭成员支持不足。

QG:刚开始时接触养老这一行,很难得到父母、亲戚朋友的理解。他们认为年轻人学护士专业,应该在医院工作,怎么会跑到养老院与老人在一起,他们觉得老人脏,对老人有不好的印象。

YZ:可能有的会(影响找对象)。

LH1:工作方面可能会有一些争吵。(工作繁忙)会(影响到家庭生活)。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QG、LH3:(会影响到)对方,还有对方的家庭。社会支持也不足。

LH1:很多人对这个行业不理解,社会上不支持。

YZ:有好多人说,这么小怎么会想到做养老?

LH2:好多人不理解,遇到事情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

QG:希望社会所有人士多来看望老人,其实还有很多养老院条件不如这里,还有很多硬件需要完善和提高,希望政府在这些方面给予一些支持。

综上所述,通过主体、客体、环境三个维度,职称、岗位、待遇、认知、适应、能力、家属、同事、社会九个方面的分析,初步构建起养老机构引入护士的影响因素模型,为养老服务供给侧劳动力要素领域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摘编自《从供给侧创新养老机构引入护士政策研究——基于安徽省A养老机构引入护士案例分析》(作者:王晓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