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学雷:传京剧之魂,扬时代精神

 金砖财经 2021-03-18

当繁华远去,今天的京剧正面临曲高和寡的落寞。但生活不息,艺术不止,路漫漫其修远兮。

“京剧是由京剧演员创造并且活在他们身上的艺术”,每一位京剧演员的成长历程,都蕴藏着一部感人至深的成长故事。他们的丰富阅历和人生体验,他们的奋斗精神和成功要素,他们追求卓越的性格和把握机遇的能力,都是其成长经历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在重塑文化自信、再造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作为京剧演员,他们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更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粹艺术”的历史重任。当下面对京剧武戏这种“文强武弱”、优秀作品少、人才青黄不接等境况,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武生演员魏学雷与本刊记者分享了他的看法,讲述了京剧武戏台前幕后的那些“不容易”。

“38吹”京剧武戏正在消亡?

所谓“38吹”指的是武戏表演者由于年龄的限制和自身身体机能的改变,在38岁左右的年纪就要告别武打表演的舞台。很多人把这门行当称为“青春饭”,也就导致从事这行专业的人越来越少。“武生泰斗”王金璐先生曾经说过:“京剧的衰亡就是从武戏开始。”

这句话不仅王先生说过,有很多老艺术家都曾说过这种话。魏学雷对此有他自己的想法,“武戏演员太辛苦了,他们背后付出的汗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有时候京剧武戏在台上哪怕只有几十秒的动作戏,在台下也许还是要练上几万遍,这是文戏演员所不能相比的辛苦。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去练武戏了,导致武戏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走下坡路,但是如果武戏没了,京剧也就失去了半壁江山。”

俗话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作为一个武戏演员,努力地练好基本功是必须要做到的,也就是每出戏中的一腿、一翻、一打,但要想完成一出“好”戏,魏学雷表示:“只练好基本功的不够的,还要够炫才能刺激观众的视觉。此外,在功夫技巧的运用上要遵从合情合理的原则,不是为技巧而技巧,而是为人物、为一出戏的完整度去服务。”

“京剧武戏是一个寂寞的行业,每一位武戏演员都需要坚守住这份寂寞,这门艺术才能得以传承。“魏学雷感慨道,“我很开心还有很多年轻人在坚持着,而我们也力求努力的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人才,这些孩子们就代表着京剧武戏的未来,希望他们能够把中国京剧武戏的文化继续振兴、发扬和传承下去,也希望有更多人多多关注京剧武戏。”

武戏的学问绝不比文戏少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每一出武戏在其热闹的背后对武功技巧的应用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短打剧目《三岔口》、长靠剧目《挑滑车》,而《大闹天宫》属于武生的一出勾脸戏,这三出戏作为京剧武生的代表曲目,是武生演员必学必演的戏,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去演绎三个不同的人物,而每出戏又有其各自的特色。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打法各不相同,而唱念又有唱念的表演方式,还考验演员理解人物的能力,武戏表演的难度、复杂程度绝不亚于文戏。但是,由于看得少,不够了解,很多观众对武戏的欣赏停留在“看热闹”层面,存在着“打不是表演”“打比唱容易”“武打只要打得好看,无需塑造人物”等偏颇的印象。

单从一个“打”字来研究,魏学雷表示:“不同行当打法不一样,旦行是一个样,生行是一个样,比如武生是中速的打法,武丑的速度就比武生快;见什么人打什么把子,见旦行是一种打法,见小花脸是一种打法;有表现夜间的打法,比如《三岔口》,两个人拿着刀在一个房间里摸黑儿打,明明在眼前谁也看不见谁,等碰到以后便开打;而《挑滑车》的武打是穿着长靠开打;《大闹天宫》作为大家比较熟悉的剧目,开打以逗为主,其中多喜剧的元素……”

所谓“武戏文唱,文戏武唱”作为老前辈教导年轻人的一个说法,也正是当下新时代的京剧演员所需要继承的能力,魏学雷表示:“这个说法不能作为新时代武戏的发展,应该是需要我们努力学习去做到的。而能做到武戏文唱、文戏武唱,正是一个优秀的武戏演员所要追求的目标。” 

武戏未来“更”好看

娱乐手段十分丰富的当下,京剧武戏甚至其他的中国传统艺术必然会受到强烈的影响和冲击。但在魏学雷看来,新兴艺术和科技的发展对京剧武戏来说并不是一件绝对的坏事。“京剧在100年前是最时尚的东西,只不过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京剧已经不能被称为流行了。但当人们意识到京剧文化在流逝的时候,恰恰也说明了京剧传统戏曲的文化价值。”

对于如何消除京剧武戏的危机,魏学雷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首先,京剧要善于和时尚、新潮、前沿的东西相结合,而这种结合不能是生搬硬套的,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化作为最前沿的流行,如何把京剧的文化价值和内涵在不走形、不走样,原汁原味继承的前提下,通过智能终端传播给大众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正如魏学雷主演的京剧电影《大闹天宫》,不仅是京剧电影工程中唯一一部武戏,还合理运用了现代电影的CG、动画和电影拍摄技巧等影视高科技来整体提升电影的观赏性,放大了京剧武戏的高难度技巧,加强了视觉冲击,增加了影片的可观看性,让观众在体验现代影视科技带来的震撼同时领略到京剧武戏艺术的精髓。更力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名片”、京剧电影发展的高峰之作、振兴京剧武戏的经典剧目。

魏学雷还表达了另一个观点,“艺术都是有门槛的。我的老师杨少春先生今年80岁,仍然坚持每天踢200腿,到排练厅练功。强身健体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了把他的艺术好好传给年轻一代。师承于他,我也在不断思考,怎样才能言传身教让年轻的下一代迈进这个门槛,看到京剧武戏的魅力,再结合融媒体的发展做好振兴武戏、繁荣武戏的文章。”

国粹艺术,深奥精微;刀枪剑戟,妙不可言。京剧伴随着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的灿烂与落寞。舞台上的富裕与贫瘠,英雄与平凡,始终传承着民族的精魂。当繁华远去,今天的京剧正面临曲高和寡的落寞。但生活不息,艺术不止,魏学雷始终相信:“人们需要京剧,需要这历尽风霜的大美;需要武戏,需要这撑起京剧艺术的'半边天’。”

报道:姜雪环

来源:LeaderClub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