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伶界大王谭鑫培1天才坎坷

 金色年华554 2017-04-30

演讲人:翁思再

讲师简介: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文汇新民报业高级记者,京剧学者,剧作家。 

内容简介:在中国的京剧史上,迄今为止被尊为伶界大王的只有两个人,后一个是被人们所熟知的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前一个就是著名老生演员谭鑫培,谭鑫培原名谭金福,艺名小叫天,出生于1847年,比梅兰芳年长48岁,梅兰芳曾经在他的树种这样评价谭鑫培、杨小楼的表演显示着中国戏曲表演体系,谭鑫培、杨小楼的名字可以说代表着中国吸取。那么享有如此声誉的谭鑫培究竟有着怎样的经艺术残能,他的艺术生涯又经历了怎样的百转千回。

全文:

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有一个有名的画家叫沈蓉圃,他画了一个画,叫《同光十三绝》,把清炒、同治、光绪年间十三位最有名的演员集中在一块画了一幅图。在《同光十三绝》里边,就有谭鑫培扮演黄天霸的形象,非常英武那是个武生的形象。清朝末年,西方的电影技术进入中国,中国在1905年出现了第一部电影,这个电影是个戏曲片,那就是谭鑫培的《定军山》大家翻一番中国电影史就可以知道。因此,我们中国的一位近代的大学这叫梁启超,他有一个歌咏谭鑫培的诗,开头两句就是这样的。四海一人谭鑫培,声明廿纪响如雷。他说全中国,就这么一个谭鑫培,四海一人,而整整二十世纪的声明像雷声一样响,横向的,纵向的,推崇谭鑫培。

北京当时的马路上,很多店招、匾,这个匾多数是一个叫王垿的人写的,当时流行的唱腔都是谭鑫培的谭调,谭派唱腔。有人就针对这两个现象,写了一副对联叫有匾皆书垿,无腔不学谭。可见谭鑫培风靡程度,满城争唱,无腔不谭。那么大家一定会问了,一百年钱,谭鑫培所创造的流行歌曲是什么味儿呢?一百年前北京街头流行的音乐是一个什么音乐呢?我们现在有唱片,1905年,谭鑫培灌的《秦琼卖马》满城都唱这个,到现在还有人唱呢?我们戏校里边把它当基础课来学的,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两泪如麻。

京剧的行当分作生旦净丑,大行当,生旦净丑又分处很多小行当,所以大小行当十几个,这里边主要的行当生和旦,生主要是老生,旦里边主要是大青衣。凡是戏班里边当家的主要是这两家。我们把旦行的领军人物尊奉为梅兰芳的话,那么另外半壁江山应该是生行,谁呢?众望所归的就是谭鑫培。

唱段:杨延辉坐宫院。

解说:这段由谭鑫培延长的《四郎探母》录音片断,是民国初年灌制的,谭鑫培改变了过去喊声如雷的老生唱腔,他把直腔直调的京剧变得委婉动听,他的嗓音甜润沙亮,刚柔相济,被当时的众多老生演员纷纷效仿,一时间北京的大街小巷到处可以听到细密们哼着谭派唱腔。而让谭鑫培更加声名显赫的是他曾经是宫廷里的御用演员,备受慈溪的推崇和偏爱,那么慈溪与谭鑫培之间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当初宫廷里面经常把演员请进去演出,对于演员来说叫内廷供奉慈禧太后非常爱戏,而且懂得戏,爱看谭鑫培,亲自点戏。有一次她点谭鑫培《伐东吴》。这出戏叫《伐东吴》,可是临上场了,要开戏了,谭鑫培还没有到,很紧张。大家知道,慈禧太后很严厉啊,如果演员晚到要受罚,而且管事的太监也要受罚,大家很紧张。管事的大太监叫李连英,赶紧想办法,麻烦派去催谭鑫培快点来。同时,麻烦垫一个戏,临时垫一个戏,拖时间,垫一个什么戏呢?叫《反西凉》,这个演员的抽好叫小张七演的,临时就垫了一出戏,然后看慈禧太后反应,(李连英)就跑到慈禧太后旁边去坐着。慈禧太后看得很开心,面孔笑嘻嘻的。她说,哎呀,这个小张七真不容易,你看,从台子上翻下来,像旋风似的翻上来,转个圈,然后还带着个凳子在那儿走趋步,表演身段走趋步,不错。李连英心放下来了,老佛爷没有不高兴,他马上就附和说,真不含糊,怎么好,怎么好。想不到就在这个时候,老佛爷把脸沉下来了,你以为我不知道,谭鑫培哪儿去了?这个戏分明是垫的,你把事情告诉我,老佛爷懂戏,她没有点过的戏,一般是不会轻易地摆上来,摆上来准有事儿,李连英一看穿帮了,没有办法,一五一十把这个事情讲出来。老佛爷怒气满脸,散戏以后到小叫天到我这儿来。李连英赶紧跑到后台,谭鑫培倒是在垫戏的时候已经到了,也上台演了《伐东吴》,演完以后也不敢卸妆,马上就被李连英领到老佛爷跟前跪下。老佛爷说,小叫天,刚才哪儿去了?竟敢误我的场,谭鑫培诚惶诚恐,说老佛爷息怒,奴才昨天晚上调嗓子睡晚上,以至于今天早上也起晚了,误了今天的事情,请老佛爷治罪。慈禧太后说,你们家人不知道你今天有戏吗?为什么不叫醒你?谭鑫培说,奴才平日在家有点脾气,以至于家人不敢贸然叫醒,误了今天的大事,请老佛爷治罪,旁边很紧张啊,李连英很紧张流出汗来。想不到,太后突然脸色由因阴转晴,绷紧的脸皮松驰下来了,你们看啊,他们这个唱戏的家规还很严,你们大小太监们你们学着点,老佛爷笑起来了。原来,在演《伐东吴》的过程当中老佛爷就开心了,这个演得好,她一半的气消掉了,这下子李连英总算心定了。老佛爷怎么继续说呢?姑念你是初犯,不宜加罪,不加罪,这样吧,五十两上银照拿,五十两赏银,演一场戏五十两。我看记载,梅兰芳的老师陈德霖十两,那是最高了。梅兰芳年轻时候刚红起来的时候也进过宫,他红得比较早,他也是十两,他也拿过十两,没有再高过十两,谭鑫培异乎寻常,五十两,他一出场就是五十两,可见他和别人差距很大。这事还没完,说完给赏银以后,老佛爷又说了,您的治家有方,还得加赏,表扬你,另外再给你两匹绸缎。非但不罚,还要加赏,可见慈禧太后对于谭鑫培是另眼相待,也说明谭鑫培在宫里面那个显赫的地位。

谭鑫培所处的时代是京剧逐渐发展走向成熟的阶段,谭鑫培在他六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对京剧的唱、念坐、做、打,以至于服装、剧本进行了全方位的发展和创新,推动力京剧逐步走向成熟。他不仅为京剧老生的表演开辟了新的天地,同时也影响着其他的京剧行当,逐渐形成了无生不谭”“无腔不谭的局面。

解说:谭鑫培还亲手培育并直接影响了京剧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个人物,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那么,作为京剧界的泰斗级人物谭鑫培是否出自梨园世家,他又具有哪些超常的艺术天赋呢?

谭鑫培湖北江夏人,现在的武昌人。1847年出生,他祖父是衙门里面的捕快,现在讲是刑警人员,公安局的刑警人员。他的父亲,叫谭志道,又名谭叫天,所以谭鑫培叫小叫天嘛,为什么都叫做叫天呢?在当地有一种,叫叫天子,鸟声音又尖、又高、又响,那么谭志道的嗓子就像这个叫天鸟的嗓子,就那么响、这么高,天赋嗓子好,天赋嗓子好,后来是下海唱戏了,家有三斗粮,不入梨园行,这是当时。当时的风气看不起席子,叫娼优并举,娼妓和优伶,优伶就是演员,并举都是属于下九流的,作为谭家,谭志道的父亲不是衙门里面的捕快吗?虽然不是地位很高,是衙门里面的工作但是不管怎么他也是拿俸禄的,是国家的公务人员。(谭志道)跑到,戏子队伍里边去就那就是一种低就,为什么他愿意离开自己原来的阶层,到下九流去呢?只有一个解释,就是处于天然的爱好。这个兴趣是最大的动力,他可以不顾一切,不顾社会上的种种歧视的眼光去当戏子去。谭志道是京剧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老旦演员,他是唱老旦的。从谭家的家世,我们可以判定,谭鑫培和梅兰芳不一样,梅兰芳是梨园世家,梅兰芳起初条件不好,但必须留在梨园行里边,是他的俗名,是他们家里边的一种习惯性的思维。而谭鑫培家里不一样,谭志道、谭鑫培都成了演员,都成了梨园行的,是下海的。他不是梨园世家,至少到谭鑫培为止,他们家不是梨园世家,什么叫世家?某一行业的世家必须有三代从业的历史,谭志道不过第一代,谭鑫培不过第二代,他们不是世家,所以谭鑫培从艺也是处于自己的自愿,谭鑫培承继了他父亲的好嗓子、表演才能,谭鑫培有天赋。关于谭鑫培的天赋前辈留下的记载,在《清代燕都梨园史料》,这是张次溪先生编的,说谭鑫培幼极聪敏,于文武昆乱无所不能。从小学戏非常快,非常聪明,文戏、武戏昆曲、乱弹都会,乱弹是什么呢?就是除了昆曲以外的所有地方戏都叫乱弹,那是当时的叫法。什么都会,这种人文武昆乱全能到现在也没有,极少,历史上也很少。《清代燕都梨园史料》里面还记载,说谭鑫培其天资,固无人所及

解说:凡有大成就者,似乎难脱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命运,谭鑫培虽然有着超常的天赋,他的成才之路却充满着坎坷与艰辛。童年的谭鑫培经历战乱,流离失所,随全家北上逃难,其中又承受了丧母之痛,年幼的谭鑫培跟随父亲谭志道以便以卖艺为生,以便刻苦学戏,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谭鑫培不仅性格坚韧,而且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然而对于谭鑫培的付出,上苍似乎并没有给予他更多的恩宠。初出茅庐就差点让他折戟沉沙,这又是为什么呢?

十一岁的时候,谭鑫培被爸爸送到了北京东郊的一个科班开始学戏,学了四五年,出科的时候大概十六岁左右,在科班里边打了很扎实的基础,尤其腰腿功、武功学得非常好,嗓子是天赋。所以出科以后开始到了一个戏班,叫广和成这个戏班。在这个戏班里边,谭鑫培初期有点表露,大家都认为他学的很好,内行认为他还是有天赋的。很可惜,他这个天才在这样的野太子上,唱了没有多久,十六七岁的孩子到了变声期了,倒仓,什么叫倒仓啊?就是青年人在发育的时候喉结要出来的时候,有一度嗓子很浑浊、很粗,高音长九不上去,你如果这个时候太累,使劲用嗓子的话,很可能你一辈子就坏掉这个倒仓期有的人短,有的人长。梅兰芳大概就一年,而谭鑫培时间就比较长,倒仓期最好不要唱戏,倒仓期最好保护嗓子,休息。有一点你尽快地恢复。可是戏班子里边身不由己,观众要你唱,老板点你唱,你不唱是不行的。所以他得不到保护,每天在那儿勉力唱戏。

有一次给他派的戏叫《银空山》,这个《银空山》是《红鬃烈马》当中的一折,《红鬃烈马》又名《薛平贵与王宝钏》,这个整个系列里边,到了《银空山》大概要有一点开打,是薛平贵的戏,那么薛平贵有这么几句唱,自从盘古立地天,哪有臣坐主江山,哗啦啦打开红鬃战,然后开打,两个人对唱,小生对唱,唱完最后由薛平贵再唱一句嘎调作结,嘎调就是一个很高的唱腔。薛平贵呀,今日要报仇冤仇。这么一句,他前面唱这个自从盘古立地天,那有臣坐主江山,他已经唱不动了,他已经不搭调了,到了后面唱嘎调,高,更唱不上去了,整个嗓子哑掉了,观众是花了钱来看戏的,你满足了他,他给你较好,你不满足他,他也叫好,叫什么好呢?叫倒好,一声叫好,全场倒好。这就是个非常失败的记录。是谭鑫培艺术史上的一个滑铁卢。

出现这个情况以后,他在戏班子里边的威信,一落千丈,而且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外头人都知道,谭鑫培丢人了,谭志道的儿子很丢人。然后戏班子的老板、班主也不给他唱了,你别唱主角了,谭鑫培不管是文戏、武戏当时唱的都是站中间的,唱主角的。这会不行了,跑龙套去吧,开始跑龙套了,每天给人家旗锣伞报,给人家演群戏里边群打,跑龙套,他最感觉屈辱的一件事情,有一次台上演《钟馗嫁妹》,《钟馗嫁妹》那个钟馗在那儿舞蹈,做各种各样的身段、工架,有四个小丑、小鬼卒在前后奔来奔去,最后一个亮相,他脚下踏一个鬼卒,驴子鬼,在这个花脸钟馗脚下被踩着的就是我们的谭鑫培,他感到很屈辱。

解说:倒仓的失败不仅让谭鑫培自尊心受到打击,也让他军困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年轻气盛的谭鑫培甚至有了改行的念头,他曾离开戏班,做起了为人别人看家护院的保镖,但是痴迷于京剧的谭鑫培还是离不开舞台,两年后,谭鑫培进了北京郊区的底层戏班,由于这个戏班收入微薄,也称粥班。虽然粥班只能搭野台子唱戏,但也让谭鑫培有了尝试更多角色的机会,为他后来成为问文武全能的京剧大王打下了基础。那么充分梨园的谭鑫培将怎样继续自己的演艺生涯呢?

又经过这么一个舞台生活,谭鑫培回到京城了。就在他倒仓期恢复阶段,回到了京城。这一次就跟他父亲一起搭了三庆班,三庆班是当时最大的一个戏班,人才荟萃,班主叫程长庚,程大老板,现在我们认为他是京剧创始人,谭鑫培起先嗓子还没有恢复的时候,程大老板看中他身上的武艺,派他当武行头,什么叫武行头呢?就演武戏演员里边领头的,以西演员队的对账,我刚才说过,生旦净丑,生包括武生,武生里边又有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主要是这两类,长靠武生穿的是靠,这个靠一片一片的,象征盔甲。背上四面靠旗,隐喻,比喻你带领的千军万马,穿得比较厚重,表演什么人物呢?大将军,有分量的大将军。长靠。短打它表现人物的身份要小一点,常常要单兵作战、侦查、突然袭击,穿也穿那么厚重,穿得很单薄。有个很重要的显著的区别就是长靠武生穿厚底,短打武生穿薄底靴,谭鑫培身高不高,一米六十五左右,人比较灵巧,所以期限在这个戏班演武戏,主要是演的短打武生,你现在看的戏《白水滩》《恶虎村》,这一类的戏当年都是谭鑫培拿手好戏。谭鑫培由于个子不高,比较灵巧,他还演武丑戏、丑角,比较灵活的丑角、武丑。武丑也是丑,也要在脸上画白的,白鼻梁也要画,它和文丑不一样,他要表现武功的,要演武戏的。武丑的丑有叫开口跳,又要开口又要跳,跳就是武功,拿顶、走旋子、飞脚。开口就是武丑演员往往遗言很犀利、很诙谐,所以表现的人物也非常机警,就这样叫武丑,谭鑫培演过武丑,包括他演过《三岔口》里的刘利华,电视里边经常要放《三岔口》里的镜头,谭鑫培演过这一类角色。

解说:谭鑫培不仅演过短打武生和武丑戏,还成功表演了长靠武生戏《挑滑车》,由于他真实的武功底子,再加上一副能唱老生的好嗓子,谭鑫培成了京城红极一时的名角,在清代著名画师沈蓉圃的《同光十三绝》中,谭鑫培名列其中,而且是武生行的代表,由此可见谭鑫培在当时武生行当中的地位,虽然谭鑫培在京城里最大的戏班站稳了脚跟,成为当红的武生名角,但当时在京剧舞台上还是以老生戏为主,具有极好嗓音天赋的谭鑫培一直把成为最好的老生作为自己的目标,在他的嗓音逐渐恢复以后,转攻老生的念头更加强烈,然而谭鑫培这一想法却遭到了老板程长庚的强烈反对,这又是为什么?

嗓子逐渐好转以后,谭鑫培就去找程长庚了,他说,我能不能唱点文戏,我不能老唱武戏啊。短打武生那么多戏我唱过了,长靠戏《挑滑车》我也唱过了,我得唱文戏,能不能让我上场。程度长庚讲,别急,你还是把你的武戏演好吧,不让他唱。回家以后,他不甘心,跟父亲讲,老爷子,你出马,叫做程长庚答应我唱文戏。程长庚跟谭志道是同辈的,一个老生、一个老旦,他们同辈有交情,他父亲去讲,我们家犬子痴迷老生,能不能给他一个机会,看在你我老同事的面商,老交情的面商,可是谭鑫培失望了。程长庚还是不同意,他说我们三庆班老生多,武生少,不能都去唱武生。谭鑫培还应该唱武生。碰壁了,回来了。谭鑫培还是不肯止步,跟他的叔叔、伯伯们,所谓叔叔伯伯们就是谭志道的那些左右的同辈人帮忙,你们一起去求情去,大家也觉得很同情谭鑫培,你是有天赋,我帮你的忙吧,一起跑到程长庚的家里边帮助,大老板,鑫培学了那么多您的戏了,您得让他露一露啊,不管唱得好唱得坏,试试看。程长庚说,怎么说,我的戏,他也敢碰?史料记载就这几个字,我的戏他敢碰吗?好像是不开心,看来又不行了。看来是又关了门了,而且是很不愉快地关门。可是会办事的人就从里边看出了门道,看出了新的机会,程度长庚的戏你不能演,别人的戏你能不能演,老生戏不见得就有你的程派,有徽派,有汉派,还有京派,程长庚出于某种考虑,不让你演程长庚演过的戏,我们换一个别的戏行不行?就有别的叔叔伯伯再继续讲,大老板,这样吧,鑫培他根本不敢唱你的戏,他怎么敢把你的戏唱砸了以后让你丢脸呢,不会,我们找一个别的戏,让他试试看,这就不会丢你的人了吗。程长庚说,那你们说什么戏啊?他的旁边左面右面就讲了,这个戏那个戏,想出一出戏来,《战北原》,说这出戏可以考虑,旁边人进一步说,让谭鑫培演,演完以后您在下边看,您觉得满意,让他继续当老生,您要不满意,就让他下来,再不演就是了,大主意您拿。这回,程长庚松动了,答应了,谭鑫培很高兴。马上就找一个人,叫卢台子,也叫卢胜奎,这个卢胜奎学的是汉派,很多三国戏就是他编的,《战北原》他很拿手,他就向卢台子学了这出《战北原》仔细地抠了系,现在不可能把谭鑫培当时的音像资料留下来,但通过民间的口耳相传,有一些表演、有一些唱段是留下来了,我试着学一学。适才间斩秦朗,多多劳驾,我那祁山上,活活笑煞。谭鑫培演完这出戏以后,观众们认可称他是奇才,他的同班的朋友都说,谭鑫培了不起,武戏演得那么好,文戏一学究会,而且唱得那么好,最得以的是他的父亲,高兴啊,谭鑫培倒仓,基本回来了。而且倒仓以后的嗓子比原来更有韵味,但是大家心还悬这,不知道程大老板怎么反应?

史书记载,程长庚是这么说的,虽属难能,也不过尔尔,汝之武生局,若精进不懈,将来可独出冠时,毋见异思迁也。我解释一下,程长庚对谭鑫培说,您这出《战北原》虽然是难能可贵,但是,在我的眼里不过如此,而你的武戏如果是精益求精,努力钻研的话,不懈钻研的话,你的武戏可以脱颖而出,而且可以称雄于这个时代,你不要见异思迁就是说你还得演武戏。那么这个程长庚为什么不让谭鑫培唱武戏呢?也有人写文章说,谭鑫培不能演文戏,是由于程长庚嫉贤妒能,都是老生嘛,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下次再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