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岳阳楼记》《滕王阁序》……古代很多诗文名作,都与“登楼”有关。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古人“爱上层楼”,大概是因为借助这高耸的建筑,可以暂时摆脱日常的繁冗,到达离宇宙苍穹更近的地方。诗人们登楼远望、抚今追昔,总能生出无限感慨。 在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的黄河岸边,就有一座名楼——鹳雀楼,坐拥河东之胜,气势恢宏壮观,引得历代名流登临作赋。 我们今天要聊的,就是这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经典一起读 诵读专家:方明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发音读音更规范,朗诵技能再提升。 背诵默写不可怕,多读几遍就拿下! 经典一起赏 讲解专家:王立群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字字珠玑有营养,雅俗共赏有意思。 跟着教授学诗词,启智增慧长见识! ![]() 浪漫豪情,落笔成画 极目远眺,一轮落日依傍着远山缓缓下沉。 ![]() 低头俯瞰,涛涛黄河奔流向东。 ![]() 其实,身处山西的作者看不到太行山以东的黄河下游,但这并不妨碍他用一个“入”字,写出黄河滚滚奔流,一去不复返的奔腾之势。 开头两句将“依”与“入”两字相对,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在一缓一急、一静一动、一纵一横之中,勾勒出一幅渺远开阔的山河画卷,咫尺间有万里之势。 ![]() ![]() 景入理势,意蕴深厚 那若想看得更远呢? 诗人告诉我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观景如是,人生亦如是,只有不断努力攀登,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生命的意义才能更为广大而深沉。 ![]() 追根溯源,辨古识真 关于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唐诗,还有两点值得一提。 真身与复建 诗中的鹳雀楼本为一座军事戍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大约在公元557-571年,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建造。 ![]() 历唐经宋存世约七百余年,它的军事功能逐渐淡化,成为文人墨客登临赋诗的 “打卡圣地”。 ![]() 1222年,鹳雀楼毁于金元交战的战火,仅存故址。后因黄河改道,故址也难觅踪迹。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97年开始仿唐代形制重建的新鹳雀楼。 ![]() 作者究竟是谁? 一般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依据是宋太宗时期编纂的《文苑英华》、清人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和孙洙的《唐诗三百首》。 但是,唐玄宗天宝三年大学士芮挺章编的《国秀集》,是距离王之涣本人和这首诗创作年代更近的文献,却记载此诗作者是朱斌,诗名是《登楼》。此外,关于此诗的作者,还有王文焕、王之美等不同说法。 ![]() 不过,对于这首超越了一人一事局限的佳作而言,作者是谁、题名为何其实也并不十分重要。 我们只要记住,努力向上向善,不故步自封,不骄傲自满,就能到达更高处,一览别样风景,体悟别样人生。 ![]() 经典一起写 ![]() 书写专家:龙开胜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书法名家面对面,一笔一划有乾坤。 经典诗文当代写,简体楷书标杆新! |
|
来自: tanghong100 > 《古诗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