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究竟是提前学还是当竞赛生?(一)

 数学博士贼叉 2021-03-19

差不多这是后台被问的最多的几个问题之一,今天就来和给各位家长拔草

先说一个故事:兄弟俩打猎,一只大雁飞过来。“我把它射下来煮着吃。”哥哥拉开弓瞄准说。“鹅是煮着好吃,但大雁还是烤着吃更香。”弟弟说。“煮的好吃!”“烤的好吃!”两人争论不休,就到一个人那里去评理。那个人告诉他们:把大雁分成两半,一半煮,一半烤。兄弟俩觉得有道理,就回去找那只大雁。但大雁早就飞得没有踪影了。

所以无论是提前学还是当竞赛生,前提是娃是那块料,否则一切免谈。

假设娃确实很聪明,那么接下来又该怎么规划呢?

我的建议很简单:如果是希望孩子以后当数学家的,那么在保证孩子能考上北大、国科大、复旦等国内一流数学系的前提下,以提前学为宜,千万不要止步于中学数学,越早接触现代数学越好;

如果孩子只是希望进个好大学,以后不一定靠数学吃饭的,那么就走竞赛路线,竞赛考什么咱就学什么,而且学深学透,然后力争考进全国前六十名,保送清北——没错,全国决赛金牌都没啥用,因为只能走强基计划降分,专业也有很大的限制。

我们分别来说说这两条路。其实这两条路还是有一些交叉的。提前学不一定是为了竞赛,但是要搞竞赛一定要提前学。

自打做号以来,加了很多的家长群。我感觉有的家长就是把孩子照着数学家的路子来培养的。事实上数学家这个头衔从来没有自封的,自封的数学家肯定都是水货以及臭不要脸,没有例外。当然每个人对数学家的定义不一样,但是能称为家的标准必须要高一些。在我看来,能被称为数学家的入门标准就是ICM做过45分钟的报告,没达到这个标准的还是别贻笑大方了。

如果孩子想当数学家,第一步就是要进国内最好的数学系。今时不同往日,现在顶尖大学和普通大学的水平差距实在太大。三四十年前本科出身一般,通过研究生还有可能逆袭成数学家,现在几乎没这个可能。

而且在几十年前,不管你是哪个大学研究生毕业,那都是香饽饽,完全有可能分配到一个不错的大学去工作。现在?你博士毕业去高校找个教职,直接查三代,本科不行基本就别想进985高校——除非你做出了极牛叉的工作或者导师很强并且给你强推,否则就别想了。

如果出身不好,平台不好,你在这个系统里基本就拿不到资源,还想当数学家?所以现在当数学家的途径基本就是名校本科、名师导师、名校工作。以前的话缺一尚可,现在几乎缺一不可。

为人津津乐道的张益唐,很多人只注意到他几十年没工作,潜心做孪生质数猜想,但是别忘了人家是北大数学系毕业,导师莫宗坚,满足2/3——而且他是那届北大数学系的第一名。

其实这不是中国数学家所特有的成长路径,世界上所有的数学家基本都是这样,而且越是大牌的数学家,履历越完美:能进入顶尖数学系证明自己有基本条件;有牛导师指点,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而且导师的学术资源是无形的财富;工作后的大平台能让你始终站在前沿,这时候你只要运气好一点点,就有可能做出很不错的结果成为数学家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孩子有数学天赋,并且对数学有兴趣。要知道我们的中小学数学学习的内容其实是不多的,但是考的比较深,然而从数学研究的角度来说,有些训练是过度的。但是选拔的标准放在那里,因此你娃如果怀揣成为数学家的梦想,第一步就要先把高考弄好。如果孩子能保证高考能进我前面提到的那几所数学系,那就完全应该提早进入现代数学的学习,包括分析、代数、方程、拓扑、几何等等,这才是真正的数学。

千万不要把课本内容和数学竞赛等同于数学研究,两回事。只不过数学竞赛玩的好说明孩子很聪明,而且肯吃苦,有做数学研究的潜质,但不要把解题能力和数学研究能力划等号。

很残酷的现实是,很多在中学数学学的还可以的学生(高考数学满分)就想当然觉得自己是为了数学而生,有这种膨胀的心态的可以被数学分析吊打一下就会冷静很多,直接实力劝退,其实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当然,如果你就想做个普通的数学工作者,那就随便读个数学博士就行,根本用不着提前学。

至于说要不要提前学初高中的内容,那就是另一个话题,我们明天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