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老照片】-1万-3887-二战后英军制订了一份不可思议的行动计划,为何胎死腹中?

 泊木沐 2021-03-19

在二战欧洲战场结束的关键时刻,英国首相丘吉尔命令英军参谋部制订了一份名为“不可思议的行动计划”,其核心内容是针对苏联攻占柏林后可能发生的进攻防御战斗。但这份秘密计划随着1945年7月新首相艾德礼上任而搁浅。那么作为二战中紧密战斗的两个同盟国,丘吉尔为什么要把苏联当成假想敌,拟订这样一个计划呢?

十月革命后,德国发动二战使英苏紧张关系得到迅速缓解,但随着苏军进入西欧,英国担心苏联顺手牵羊

1917年11月7日,随着冬宫一声炮响,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了,但随之而来的也是西方国家对这个新兴制度的抵制,在二战爆发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前苏联与西方各国一直都保持着封闭和老死不相往来的姿态。在德国入侵西欧各国时,英国采取的绥靖政策其中之一就是想把德国祸水东移。

当1939年9月1日德国突然闪击波兰以后,德国与苏联对这个邻居进行了瓜分,作为西方大国的代表英国,不能眼巴巴地看着苏联与德国保持合作,于是开始主动与苏联接触,希望形成对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战线。

德军发动苏德战争后,丘吉尔又主动放下抵制心态多次与苏联进行沟通协商,最终把英苏意识分歧放在次要位置,在德军进攻的东西两个方向开辟了两个战场。

由于战场上相互配合使两国心里的芥蒂没有暴露出来,尤其是作为英国战时两任首相张伯伦和丘吉尔,都想把战火引到苏联,这一点斯大林是心知肚明的。战争结束后,苏联从东一路西进,沿途被德军占领的地区悉数归到苏军手里,丘吉尔害怕苏联会旧事重提,更怕苏联对英国顺手牵羊,所以才有制订打击苏联的计划出台。

二战英国从绥靖到积极抗敌,由于美军登陆欧洲与苏联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在占领德国问题上苏美吃肉英军汤都没喝上,还害怕引狼入室

丘吉尔虽然是个有影响的首相,在二战中也取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英军在二战中的表现却差强人意。虽然一场敦刻尔克大撤退,德国让英军保留了一点面子,但在北非战场,英军被隆美尔打得换了三任军长,在东南亚,英军在日军包围圈中还要远征军救援;仅仅在德军轰炸伦敦和大西洋战役,英军总算给丘吉尔长了点脸。

正因为英军的出力不讨好,在美国主导盟军诺曼底登陆后,英国从主要位置退居次要位置,欧洲战场基本上就是美苏两国说了算。当盟军进行大反攻时,英军基本上派不上什么用场,占领德国也就美苏两国的事,看到美苏两军从东西夹击德国,这让丘吉尔脸上很难看。

而且,当丘吉尔看着因战争而从美国租借来的大量军备债务时,当苏联几百万大军压向德国柏林时,英军仿佛看到了苏军将要占领英国的危机,提前制订防御计划也是情理之中。

丘吉尔梦想借苏联与西欧包括德国之间的矛盾,通过转嫁视线来达到连任的目的,结果计划落空,为人做了嫁衣

当然,丘吉尔选择拟订打击苏联的计划,并不是单纯依靠英国单独的力量,也不是空穴来风,进攻苏联也是要有师出有名的。

当时的处境对苏联并不是特别有利,首先,苏联与邻居一些国家的领土问题一直都是争议当中,虽然苏联帮助他们打败了德国,却并没有受到当事国的欢迎。

其次,德国战败后遗留的几百万军队,他们宁可投靠英法和美国,也不愿落入苏联之手,有的甚至给英军出主意,只要英军打击苏联,这些德国士兵随时可以帮助英军完成。

第三,当初依附英法大国的西欧各国仍然希望英国来主导战后欧洲的秩序。

除了以上几个因素外,丘吉尔还要为自己的连任找到得分点,在当时的条件下,丘吉尔的民意威信居高不下,他以为只要持续保持对外进攻态势,就能拥有欧洲主导地位。没成想他一心想着怎么树立威信,却忽略了国内竞争对手,最终艾德礼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了大选,丘吉尔的对苏战争计划也被束之高阁。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实录》

精彩推荐:二战将星云集,隆美尔为何能在众星中脱颖而出,让他指挥东线怎样

二战德国闪击波兰,英法承诺的提供保护,为何变成纸上谈兵

二战太平洋战争,为何是日本蓄谋已久的扩张行动,结局自取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