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到先打扫——早晚打扫自动化流程

 一线教师丁爸 2021-03-19

这个学期开始,早上打扫的制度,发生了一点改变。

原先是按组轮流,轮到哪一组,那一组的同学就负责晨扫。

现在呢,不按组,而是谁先到达教室,谁就开始打扫。

打扫的同学,需要在黑板上做好登记。

所以现在,每天早上打扫的人员是不确定的。

唯一确定的事情,就是来得早先打扫,登记好。

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孩子们开始适应这样的打扫,我们就把这样的打扫成为自动化打扫。

原来是早上自动打扫,现在晚自习也开始了。

那么这套自动化打扫流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1.确定目标。


虽然说不安排固定人员进行打扫,但是对于全班的同学来说,一定要有一个目标。

大家要达成一个共识。

这个共识就是打扫卫生不是靠某一个小组,而是人人都有责任。

所以早上过来,谁先到,谁就打扫。

这是每一个人的义务。

其实不光是自动打扫这件事情,班级大量的事情,达成共识都是第一步。

2.寻找行动触发器


为什么能够自动化,除了大家的共同意识。

还需要具体的行动触发器。

触发器放在那里,就是一种自动提醒。

不需要再多说,因为触发器就是无言的提醒。在自动化打扫这件事情上,我们找到的行为触发器就是背板上的这块备注。

孩子进入教室,看黑板,写上自己名字,现在是用磁贴,就开始打扫。
写的过程,贴的时候,就是在提醒孩子们要开始打扫了。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块备注栏。
其实已经迭代了好几次了。

已经有了时间限制,要在早读,晚读开始前完成打扫。
并且是是用清单呈现的,卫生班长在检查之后,打勾确定。

另外大家可能对这句话有疑惑,为什么垃圾只能叶俞辰倒呢。
我可爱的家长看到这句话,也问了。


其实这句话是一种公开表扬。




3.反复练习。

自动化打扫这件事情,其实我们已经做了两个月了。一直在训练。一直在做修改。
开始训练,是没有时间限制。
现在,有了时间限制,训练时就要去思考怎么打扫效率才高。
比如用短扫把肯定速度会快点,可以边扫边收集垃圾。
训练中,允许孩子犯错。比如时间到了没有打扫好。比如打扫不彻底。
去引导孩子们想办法。



4.点评反馈。

点评反馈的存在,是让整个流程形成一个闭环。
反馈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
第一,名字写在黑板上本身是一种表扬了。名字会在黑板上停留一天。
第二,晨会时,我会看到黑板,把名字读一遍,全班表扬。
第三,这些孩子可以在班级登记本加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