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国栋:​一碗面

 梅君小苑 2021-03-19

一碗面

作为一个地道的关中富平人,面条一直是我喜欢吃的食物,午饭有一碗热面下肚,既饱腹又幸福。

记得小时侯,成天和包谷馍、玉米糁、搅团打交道,营养缺乏、骨瘦如柴,多少天能吃上一顿面条那简直像过年一样。当时的大锅饭体制,农业社的活路既重又苦,面对着厚重的黄土地,终日为了一口填饱肚皮的食物,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用着已经二千年不变的农耕工具,在田野里出大力、流大汗,收获着仅仅能果腹的收成,就这样春播秋收、四季轮回。艰辛地生存繁衍在黄土地上,一生近乎苛刻地省吃俭用,早上喝粥、中午一碗夹杂着少量野菜的稀面条,面碗里的油水少得可怜,但对下苦的乡下人已经知足了。那时侯的人基本上都很瘦,但饭量很大,并且饥饿得较快,地里干活时经常能听到有人喊:“队长,放工呀!肚里饿得慌慌哩!”这种现象跟长期出力下苦有关,一年到头,能吃上几顿油水足的饭食便能夸几年或者一辈子。所以,一到中午饭时,村巷老少总有一些人不约而同端着一碗饭,东瞅瞅、西看看,看谁家今天中午碗里都是啥饭?若谁能端上一碗干条面,蹲在那里左手托着碗底、右手拿着筷子把面条挑得老高老长,接下来“呼噜”一声,送进紧靠碗沿的嘴唇进入肚子,那真是一种美滋滋的享受,起身再打个嗝,一脸满意知足的表情,旁边人既羡慕又嫉妒,但只能叹为观之!

在我们关中道有一个传统,若有家人出门办事情都要做一顿好饭践行。记得上高中的时侯,周日中午母亲总要做一顿我喜欢吃的面条,母子同感幸福愉悦。一碗热面条饱含着母子深情、寄托着家人希望、意味着亲情牵绊,将经常漂泊在外的心收回来。小小的一碗热面承载着家人浓浓的深情关怀。

我曾经去过南方旅游,坐车劳顿疲惫、身体乏困无力,此时最解馋的就是能来上家乡的一碗油泼面。但是旅途期间的主食全是米饭,根本调动不起胃口,只能凑合着吃一点,然后就在附近到处寻找老陕面馆。若发现关中某县的面食店,就会疾步前往,首先是攀谈乡党关糸,其次就是吃一碗正宗的油泼面。一大碗不宽不窄的面条,撒上调料葱花,用滚油一泼,“刺啦”一声,那弥香扑鼻的味道只有咱们陕西人能体会到。面条盛碗后要抓紧时间搅拌,否则热面条容易坨,若不抓紧时间吃,面的味道就会变差,口感减半,白白糟踏了一碗好面。搅拌时一定要耐心,要将佐料和面条充分搅匀,不然吃到最后一堆调料,满嘴辛辣、影响口惑。一碗搅拌好的油泼面,就上一瓣蒜,那种味道无论在哪儿,只要吃上一口,就仿佛回到了家乡。

对面食的钟爱,胜过其它珍馐。记得有一次组团去山西旅游,仿佛来到了面食王圉,种类齐全,当然最有名气是刀削面。据说在晋中地区无论男女都会削面,厨师站在灶台边,一手托着面团、一手拿着刀片,一边削一边煮,讲究的是“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鱼儿跃。”中厚外薄、棱角分明、形似柳叶,配上臊子、浇上陈醋,一碗刀削面绝对胜过其它的山珍海味。

上周末,儿子出差路过回家,老伴问他吃啥饭呀?他说:“最近跑外多,就想吃一碗面条。”半小时后,一碗热面摆在了桌上,他边搅边吃说:“家里的面就是香,比外边那些大鱼大肉都好吃!”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边吃边聊、其乐融融,碗里的热气氤氲,扑在了他的镜片上,朦胧一片。

小小的一碗面条,承载着太多的情感,不论多么劳苦,只需一碗热面下腹,便能提行囊继续出发。

     --2021年元月中旬

作者简介:陈国栋,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人。中学退休教师(英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本人爱好文学、历史和收藏,多年来笔耕不辍,先后在市、县教育利物和微信平台发表论文、诗歌和短篇散文200余篇、首。喜欢以文交友、书写生活感悟、享受余生、娱度残年。

作者简介:陈国,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人。中学退休教师(英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本人爱好文学、历史和收藏,多年来笔耕不辍,先后在市、县教育利物和微信平台发表论文、诗歌和短篇散文200余篇、首。喜欢以文交友、书写生活感悟、享受余生、娱度残年。



1。红梅欢迎您把身边的小欢小喜小幸福或者所见所闻以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发送过来。

2。关于投稿  投稿须原创首发,本平台谢绝一稿多投。投稿自愿、文责自负。投稿一周后没有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它投。

3。关于读者赞赏   文章发出一周内阅读量超过300,读者赞赏归作者。

邮箱 13473831355@163.com

  微信 1347383135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