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吃大清饭,砸大清锅”的留学生们,最终推翻了满清王朝

 历史探奇 2021-03-19

那些“吃大清饭,砸大清国”的留学生们,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

引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统治随着清王朝的倒塌而覆灭,这个锅该清朝背吗?从第一次世界工业大革命开始,中国就开始与社会脱节,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技术先进,不需要依靠外界的力量而发展,于是便实行闭关锁国,最终做了井底之蛙。

到了19世纪末,清朝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与挑战,清朝的统治者们也从未想过延续了几百年的王朝会因此而覆灭。内外的夹击,让清政府措手不及,对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压。对外,有列强统治者的侵略,从他们踏上这片土地开始,便对这片土地虎视眈眈。

在面临严峻的考验下,清朝的统治者们不得不反思自己先前的做法是否正确,有思想开明的领导者开始实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变法、推行“新政”、开展“洋务运动”等,企图用这些方式来让清政府走上正轨,变得更加强大,但是实行后并没有收获很大的成效。

眼看着清政府摇摇欲坠,清朝只能派了一批学生出国留学,他们出生于满清贵族,或者是平民百姓之家,但因为种种机缘巧合最后被选中,这些人就被称为“公派留学生”。

清政府之所以派留学生出国留学,就是希望这些人能在国外学到先进的技术,学成之后能够回到国家,为清朝的统治服务。毕竟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策略,从而来抵制列强的侵略,但是最后留学生他们所做的事情,却让清政府悔不当初。

按照原本的计划,清政府派出去的留学生原本应该是带着先进的技术回国建设清朝的,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他们不仅没有参与清朝的建设,反而加入了推翻清朝统治的队伍中,他们这波操作,也着实让清政府的统治者惊掉了下巴。

清朝的留学生,“吃大清饭,砸大清锅”,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但是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评价。他们在清政府的眼中算是叛徒,但是在“新政”中,他们又算是革命的先驱,所以凡事都有两面性。

不过我们好奇的是那些留学生为何这样做呢?为何与清政府作对?以他们的学识与眼界,回国后肯定是身居高位,纵享荣华富贵,为何非得拼个鱼死网破?

自尊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害怕世俗的眼光,也害怕被人瞧不起。那些公派的留学生们,当见到国外的高楼大厦时,自然心中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与自卑感,出国之前的自豪与民族自信,在高楼林立的打压下荡然无存,这时,反叛的种子开始在他们的内心萌芽。

看着国外的盛世景象,回想到自己的国家的政府腐朽与颓废,百姓民不聊生,目光所及,皆是国家的弱小与心酸。而国家的封建统治思想早已经根深蒂固,想要改变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推翻清朝统治,摆脱旧时代的一切,重新开始。

结语:清政府的灭亡是必然的,当清朝将学生派到国外留学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结局。尤其是后来清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不抵抗政策和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使得留学生们的内心慢慢绝望,清政府也从此彻底失去民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