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春分,阴阳相半的智慧和温情

 昵称63703230 2021-03-20
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春分,阴阳相半的智慧和温情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明日春分,此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均等、寒暑相平,是一个阴阳相半的日子。

春分因昼夜等分而得名,也有说因其位于农历春季九十日的正中——分即是半,故名春分。自此之后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直到秋分则正好相反。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时间轮转的节气,也代表着古老的东方关于“中”的诠释和其中蕴含的无尽智慧。

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春分,阴阳相半的智慧和温情

春分“守中”——恰到好处的智慧

春分是具有盛德的节气,拥有不偏不倚、恰如其分的智慧。

  • 被称为“大道之源”的《周易》之中,事物是阴阳的统一,它们自身和外界的相生、相克、共存、转化构成了世间的万千变化。

而其中,阴阳均衡的春分即是一个最微妙的平衡点——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是人们看重它的原因。

《老子》中:“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道家的守中——是清静空虚更是平和无争:看似柔弱被动,其实充满着无穷的潜力。

这里的“中”是一种内心的稳定和清醒,也是不被世俗打扰和动摇的恒久自省。

当然要甘于“守中”还需要一定的动力,最重要就是要获得满足感,为自己的欲望和能力寻求一种平衡。

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春分,阴阳相半的智慧和温情

春分“幸福”——知足常足的敬畏

古代春分之时,从宫廷到民间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除了对祖先的尊崇,这莫不是关于天地万物的敬拜和一种与环境共生的敬畏。

《增广贤文》——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懂得知足,就不至于让自己陷入被辱的境地:有的人一旦站得高就会忘乎所以,在被迫走下“神坛”后不过落得身后唏嘘。

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常能有所节制,不会让自己变得可耻:得陇望蜀,违背了道义,忘记了初衷,越陷越深,再难回头。

正如百年前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那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不让自己的欲望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恰恰是幸福的来源。

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春分,阴阳相半的智慧和温情

春分“守心”——惟精惟一的追求

懂得修剪欲望的杂草并不是止步不前,而是带着空杯心态,在谨慎、谦和之下保持内外一致,学习人生之道,感悟天地之德。

就如同春分位于仲春,人也在自己的宇宙中运转。

如果可以运用内心强大的力量,形成一定的质量和引力,就有希望在浩大而纷繁的世界中不偏离自己的轨道,不被吞噬,反而构成更有利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这种“中”的要义,除了入世也有出世,除了道家之外,儒家也对“中庸”情有独钟。

六字心传,又名中华心法,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心通常是散乱和无意识的,喜欢通过直觉而非理智判断,一不小心就容易走偏。

就像孙悟空看起来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但是它只在想象中,取经还是要依靠点滴,步步为营。

而相对的,道心又是微妙不明的,就像国人最爱说的火候,是很难把握的,也许就在方寸之间,就像那句话瞬间明白或者成长。

为了这瞬间的醍醐灌顶,需要的是在精诚的加持下秉持中正之道。

对于这种阳明先生则给出了惟精惟一的施行之道:“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者,皆所以为惟精而求惟一也。

通过约束自己、不断精进而获得提升,追求精神的满足,最终寻求惟精惟一的境界,达到修炼自身的目的。

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春分,阴阳相半的智慧和温情

可以拥有内心的一方安静和心灵的空间,能够泰然于生活所施加的一切,也许就是在这人间最好的修炼吧,这大概也是春分的智慧!

愿大家和春分一样保持不离不弃的心性和不卑不亢的正气,也愿你们安康喜乐!

无尘和你一起找寻文化背后的小确幸,在古典文化世界里体味美好,在琐碎生活中捡拾点滴的温暖!

#春分##中##你好,二十四节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