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极心理学家给你提供的黄金幸福策略

 剽悍晨读 2021-03-20
主播:吴名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3月20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向好而生》。
 
这本书是由耶鲁大学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夏洛特·斯泰尔所写。作者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实践和研究成果,讨论积极心理学在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个人发展等方面的应用,使用丰富的案例、练习、洞见、技巧,指引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更好的自己,让我们更幸福、更有成就感。
 
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接近幸福?”

幸福感的构成 


 
对幸福的讨论,几乎贯穿了我们的一生。
 
为了帮助人类能够幸福生活,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试图找到幸福的答案。
 
其中积极心理学家谢尔顿、柳博米尔斯基和斯考特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在大量临床研究过后,他们给幸福创立了一个方程式,即我们对幸福的体验=设定值+意向活动+外部环境。
 
这个方程式总结了一般意义上的幸福感。
这个等式中,设定值指的是你与生俱来的感知幸福的能力;意向活动指的是你为了获得快乐所做的短期和长期选择;外部环境指的是你可以改变和不能改变的环境、生活和工作。
 
由于它们三者的比例是5:4:1,所以外部的生活条件其实在幸福感中占的比例最小。
 
而不管是意向活动,还是设定值,都跟一个因素有关,即:自主选择。
 
你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你对人事物做出怎样的选择,远比财富能带来的幸福多得多。

这是我们理解“幸福”这两个字的基础。
 

幸福的要素 

 
在后续实验中,柳博米尔斯基与其他积极心理学家发现,那些“感觉自己最幸福”的被试者,普遍具有下列共同点:
 
  • 拥有丰富、积极的社会生活,有时间陪朋友和家人,与他们一同努力;

  • 对生活的馈赠表示感恩;

  • 慷慨助人;

  • 享受当下,感受生活的点滴;

  • 每周至少锻炼一次,甚至每天健身;

  • 在面对困难、灾难和逆境时会积极应对。

 
你可以说幸福的人都是积极的人,但是,柳博米尔斯基发现,对于同样的事情,不幸的人主要是输在了选择上。
 
比如,那些总是感觉不幸的人拥有的共同点是:
 
  • 和家人在一起,也总是做自己的事,或者滑手机;

  • 对生活的馈赠,毫无感恩,并且总是不满足;

  • 很少帮助别人,总是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 不享受当下,总是惶恐不安;

  • 很少锻炼;

  • 在面对困难、灾难和逆境时,除了抱怨就是自怜。

 
不同的人,对于生活的选择不同,对幸福的感受就不同。哪怕你对生活的把握只增加了一分,你的幸福感也会增加一分。
 
 
稀缺的自主性
 
所以,对幸福而言,什么是稀缺的?
 
自主。
 
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不是吃不饱穿不暖,而是对自己的生活、娱乐,失去了起码的自主性。

怎么讲?
 
我们虽然可以足不出户地叫外卖,但是外卖清单上的选择是固定的,我们周围30分钟内能送到的食物更是有限的。你没亲手做自己喜欢的食物,而是勉强叫个外卖,就失去了一次让自己快乐的机会。
 
虽然各种视频app上有海量的视频,但是留在首页上的就那几个。换句话说,别人给你提供什么,你也就只能看什么。
 
我们每丧失一次自主性,就会感觉不幸福一点。久而久之,我们做的任何事都不会以“想做好”“想放松”“想休息”为出发点,而是变成了无奈的选择。比如,点外卖选便宜的、看视频选大家都在看的,而不是自己想看的。
 
因此,你想感受更多的幸福,就得找回对生活的自主性。
 
比如,你可以花时间评估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自主性:工作、生活、财务状况和娱乐。
 
你需要了解生活现状,并且从中找到你能控制的要素。
 
改变能改变的,而不是盯着不能改变的,我们会更幸福。
 
总结一下,幸福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事实上,在“损失厌恶”的心理控制下,有钱人比普通人的压力还要更大一些。想让自己更幸福,不妨试试让自己对生活有更多掌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