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新用户07039177 2021-03-20

明代(1368-1644年)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的发达,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整个明朝一代书画艺术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但也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替衔接的。

明代中期,院画势力日衰,“浙派”也渐趋末流。代之而起的是活跃于苏州地区的“吴门画派”。由于此时期苏州经济繁荣,各种工商行业发展迅猛,直接推动了文化艺术事业的兴旺发达。因此这一地区成为当地和四方文人聚会的最好场所。“吴门画派”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吴门画派以沈周为领袖,文征明继起,一时追随者很多,形成明代后期一大流派。同时生活在苏州的唐寅和仇英,也以绘画著称于世,和沈周、文征明一同被称为“吴门四家”。

“吴门四家”中沈、文、唐三家共同特点是都属于文人笔墨,仇英虽是职业画家出身,但画风受到文人画家的影响。他们四家的绘画成就,都是多方面的,他们技艺全面,题材广泛。所画山水,既能表现雄伟险峻的北方山川,也能描写清雅秀润的南方风景。他们运用熟练的笔墨,描写周围的园林景物,把表现文人生活题材的山水画提高到新的水平,开拓了元明清以来山水画的新境界。由于他们对后世绘画影响深远,也被后人誉为“明四家”。中期吴门画派沈周【庐山高】文徽明【万壑争流】周臣【春泉小隐】唐寅【山路松风】仇英【桃源仙境】这里介绍周臣绘画作品。

周臣明代中期的著名职业画家。他生活在成化至嘉靖年间。字舜卿,号东村,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年不详,卒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即1535年)。擅长画人物和山水,画法严整工细。他有两个学生特别著名,一个唐寅,另一个仇英。唐寅、仇英青出于蓝,风格上极为接近,但当时名气已超过老师。

周臣山水师承陈暹。曾刻苦临摹李成、郭熙、李唐、马远等作品,其主要取法于李唐派系。画山石坚凝,章法严谨,用笔纯熟。曾与戴进并驱,则互有所长。人物画也非常出色,古貌奇姿,绵密萧散,各极意态。

周臣被人们称为非院派的“院派”画家。周臣是个丰产画家,流存至今的作品件件结构精整,幅幅见功力,下笔不苟。主要传世作品有《柴门送客图》、《春山游骑图》、《桃花源图》、《山斋客至图》、《画閒看儿童捉柳花句意》、《渔乐图卷》、《辟纑图》、《春泉小隐图卷》、《水亭清兴图》、《香山九老图轴》、《沧浪濯足图》、《毛诗图》、《村社图》、《长夏山村图》、《山水中堂》、《雪山渔父图》、《北溟图》、《燕子矶图》、《观潮图》、《山间行旅图》、《松下高士图》、《寒鸦月夜图》、《流氓图》、《雪村访友图》、《林亭论古图》等。

明代中期周臣《柴门送客图》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柴门送客图》轴,纸本设色,纵121厘米,横57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以杜甫《南鄰》诗中“相送柴门月色新”句意入画,描绘了杜甫和锦里先生真挚的友情。二位知心好友谈兴极浓乃至“竟日淹留”,主客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直到月上东山方才告别,船工也已在船头熟睡,直至客人快要上船了,他还未酲来,说明主客送别时间之长,友谊之深。树石皴法将披麻、钉头、斧劈巧妙结合,用笔苍劲爽利,人物形象质朴传神,线条刚柔相济,墨色浓淡相宜,是其精心之作。

明代中期周臣《春山游骑图》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春山游骑图》,纵185.1厘米,横64厘米,绢本,浅设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所描绘的是风和日丽的春天中,游骑行旅的景致。春山叠翠,小桥流水,主仆一行三人正在过桥,近景山溪岸边,春花几树,山溪湍流有声,山崖巨石用小斧劈加渲染,多用于阴面,山石呈一定的亮度,使山川雄中寓秀。山上苍松浓郁,遒劲多姿。舍后绿树成荫,一派春机昂然的景象。整幅作品,构图清旷周密,自然得体。画家在全景式的构图中突出前景,着意表现春山、游骑、桃花、虬松,以用来点明题意。其他衬景则比较简略。 周臣此作品系传统的春游、山行题材。图绘春山、旅店、游骑和行旅者的活动情景。构图清旷周密,笔法清秀,融合了北宋李成、郭熙及南宋李唐、刘松年画法,山石用小斧劈皴,人物用细线淡色,别具新意。该图为周臣山水画的代表之作。款署“东村周臣”,钤“东村”一印。

明代中期周臣《桃花源图》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桃花源图》绢本设色,纵162.1厘米、横102.3厘米藏于苏州博物馆。

此画面款署:“嘉靖癸巳岁夏仲,姑苏周臣写。”“癸巳”即明嘉靖十二年(1533),此时周臣的作品已具成熟风貌。此作依据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情景所绘,也含有画家想象的成分。画面展现出桃花源溪水绵长、山洞幽邃、花树丰茂、奇石崚嶒之奇境。画中泊舟无人,引导观者视线向中景探寻。豁然开朗之处透露出渔夫与避秦隐居于此的山民惊异相见、寒暄的场面。画中屋舍俨然,人们衣饰古朴,显得温和坦诚。画面右上部高峰峻立,给人气势峥嵘、险峻之感。作品左上部远方是平旷的田畴,有耕牛劳作,显现出一派自力更生、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之意境。画作以墨笔勾皴打底,薄染浅绛,桃花、松叶、山石阴暗面、田园及服饰点染粉红、花青、朱砂等。画家在和谐古朴的色调中增加对比变化,使画面充盈春天的气息。此作突出了北宋的山水构图格局,显得幽远险峻。画面层次丰富且直斜交错,线的交叠既苍劲又富于张弛分明的节奏。画家用笔既采用大刀阔斧的刮铁皴、斧劈皴绘山石,又以工整细秀的笔法绘人物、树木、瀑流、舟舍、田亩、耕牛等,颇具宋人苍劲精严的风骨气质,使线面的爽健曲折与细密舒缓相映成趣。画中用墨厚重与清润兼济,从而形成不同层次的递进与深远的美感,构成奇绝高古的意境。此作敷色淡雅古朴,绝无市井艳俗之气,人物神情也蔼然可亲。渔人放下船桨受邀入各家做客的那一瞬间,也暗示了之后的故事发展。

明代中期周臣《山斋客至图》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山斋客至图》绢本设色,纵136.4厘米,横7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以封建文人的隐居生活为表现题材,反映了士大夫寄情山水,志耽林泉的闲雅情趣,画面描绘的是主客二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感人情景。从船工坐在船头,伏膝熟睡,等待主人会友归返的细节,可以看出画家创作艺术构思的精妙。在表现这类隐逸生活题材时,画家不同于元明文人画那般追求荒率空寂的意境,而是赋予雄伟恢弘的气势,有着自己的艺术特色。《柴门送客图》可以体现这种风格。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画閒看儿童捉柳花句意》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画閒看儿童捉柳花句意》绢本设色 116.6×63.5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白居易“别柳枝”:“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与杨万里的“閒居初夏午睡起”:“日常睡起无情思,閒看儿童捉柳花。”画幅构图採边角式,虽与浙派同样传承自马、夏传统,但却了无浙派刚劲的笔调,处处洋溢著南宋院体绘画抒情的风致。周臣弟子仇英的工笔人物画,始终源于此。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山水画《渔乐图卷》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渔乐图卷》纸本设色 32×239cm 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江南水乡渔民的生活场景。作者细腻地捕捉渔民们的各种动作,如扣鱼、撒网、垂钓、捞虾、织网等,刻画出渔民率真自然的神态,表现出他们淳朴的性情以及于生计中寻找乐趣的生活态度,刻画入微,生动明快。绘画技法上,人物勾写敷色,衣纹用钉头鼠尾描,水画波纹,山石施以湿墨渲染,笔法灵动纯熟,出自宋人写实的绘画风格。

本幅作者款署 :“东村周臣。”钤 “继”白文方印。王昶题跋:“清浦王昶藏于珠街里第晴翠楼,楼名盖钱塘山舟侍讲所书。”钤“述”“庵”联珠朱文印。引首文彭隶书“江乡渔乐”,钤 “文彭之印”朱文方印、“且快斋”白文方印。尾纸文彭草书录五代李珣《渔歌子》词,并跋:“右渔歌子四首,不知何人所客命书,漫录一道。三桥文彭。”钤“文寿承氏”白文方印、“文彭之印”朱文方印。鉴藏印有“阳邑曹步郇鉴定印”白文长方印、“雨楼珍玩”白文方印、“贞和堂珍玩”朱文方印、“史西眉鉴赏图书”白文方印、“古香阁印”白文方印等。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山水画《辟纑图》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辟纑图》绢本设色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卷尾画家自书:“辟纑图。姑苏周臣写。”款下钤印一方。此图用笔纯熟,于严谨中尽现宽和安闲之势,应为周臣中期所作。是时,画家画艺成熟,有心得于胸,故所作如明王穉登所评:“古面奇妆,有苍苍之色。”

明代画家周臣山水画《春泉小隐图卷》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春泉小隐图卷》纸本设色 26.3×85.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起首以裴君的草堂为中心展开,草堂轩敞明亮,陈设简洁,堂外古松盘曲。主人正伏案假寐,堂外一童子持帚清扫,体现出闲雅出尘之趣。其后,板桥连岸,春水潺湲,远处青山逶迤,平湖无涯。中国画中往往绘文人隐士昼眠以示对外界的漠不关心,暗示他们与作官者有不同的享受,宣扬自我解脱、自我慰籍的处世哲学。画家巧妙地突出近景的板桥流水,以示“春泉”之意,又以假寐表示“小隐”,点明主题。此件作品在艺术风格上继承了南宋的“院体”画传统,构图洗练紧凑,状物准确生动,人物线条细劲流畅,情态传神。树石用笔刚劲峭利,多为小斧劈皴,墨色浓重而清润,显示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

本幅款署:“东村周臣为春泉裴居写意”。钤“静远斋”印。此图为别号图,是周臣为一位裴姓,号春泉的文人所作。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山水画《水亭清兴图》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水亭清兴图》纵181.2厘米横110.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

周臣善画山水人物。山水师陈暹,间传宋人画法,得力于刘松年、李唐、马远,夏珪最多。用笔纯熟缜密,风骨峭劲雅健,常传授画法於唐寅,仇英。该幅画河边柳岸,一亭一舟,中各一人。或凭榻而坐,或横笛濯足。一书僮挟琴而至,树梢柔枝轻摇,水面波纹如动,令人有凉生心底之感。江面水波荡漾,茅亭中有位士人敞衣闲坐,岸边坡石下,有人坐於船头吹笛,双脚则浸放在水中,极清凉闲适,写出夏日在水滨徜徉、悠游的乐趣。用笔缜密稳健,画风近似南宋马远、夏圭。

明代中期周臣《香山九老图轴》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香山九老图轴》绢本设色,尺寸:画芯177×106厘米,外围284×106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唐中期,古都洛阳闻名九州的“香山九老会”,被人称颂至今百世永流芳。“香山九老”指的是:洛中遗老李元爽136岁;禅僧如满95岁;胡臬89岁;吉皎88岁;刘真87岁;郑据85岁;卢真83岁;张浑77岁;白居易74岁。九位老人在洛阳龙门的香山结成“九老会”。周臣《香山九老图》就是以绘画述此盛事。

明代中期周臣《沧浪濯足图》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沧浪濯足图》图轴,绢本设色,纵165厘米,横82厘米。山东省博物馆收藏。

款识:东村周臣。此图描绘高耸突兀的山峰上,溪水从山顶上的密林间跌宕而出,山腰和山谷之间,云雾笼罩。山下两位高士临溪对坐于石上,正陶醉于山水之间。溪水旁有一小桥,书童携一似琴之物,不时回头欣赏浸透着湿润空气的自然风光。作品布景繁密,树枝精细,画面左下方为苍古之树,屹立于巨石之间,近景山石以水墨为主,树用笔刚劲峭利,墨色浓重而清润,生动有力,树叶欹侧虬曲。远山叠翠,轻披薄雾,用淡墨写出,近浓远淡,使作品层次富有深度。远处树木用水墨点叶,树头倾斜,作风吹之状。泉水从山涧飞流直下,汇成淙淙小溪,在低洼处形成一汪潭水。点景人物虽小但精,衣纹细劲又具粗心顿挫。此画自然景色秀丽清幽,人物情态恬静,墨色清淡,赋彩妍雅,笔力稳重而显空灵。画家在这幅画中着意渲染的野逸意蕴,表现的既是那种摆脱尘嚣缰索、陶然世外的高人雅境,也是画家本人思想、爱好的流露,他的思想带有当时文人士大夫普遍的心理特征——向往隐逸环境和高士情操。

明代中期周臣《毛诗图》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毛诗图》水墨设色 癸巳(1473年)作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在汉代,尊儒学,诗也被尊为经典,所以也被称作诗经。在当时,诗经的传世版本有齐、鲁、韩、毛四家。后来只有毛家的版本流传最为完整,最为人们所接受,所以后世又把《诗经》称为《毛诗》。魏晋以后《毛诗》成为许多画家的作画题材,周臣这件作品便是取材于诗经中人民的生活场景。该图质朴古拙,把山村乡民生活情景描绘得极为切近现实,这也许是源于周臣对下层人民生活劳作的深刻体认。

明代中期周臣《村社图》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村社图》立轴设色纸本纵102厘米横42厘米题识:东村周臣钤印:周臣之印。

题跋:(一)齐俗从来好斗鸡,紫门相望在溪西。稻堆尽有余粮在,角腾还夸喔喔啼。彭城钱榖。 钤印:彭城钱榖

(二)秋作田家已办租,登场割拔乐徐徐。抱鸡邻老来相约,引得儿童拍手呼。俞允文题。 钤印:允文。

明代中期周臣《长夏山村图》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明 周臣 《长夏山村图轴》 纸本 设色 113.5x59.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图绘峰峦高耸、长松挺立、烟岚浮动、水阔清幽之景。一高士凭栏赏景。全图布局平稳,笔墨技法谨严。皴法兼用披麻、钉头、斧劈,用笔松爽劲健。画面处处显示出周臣作为职业画家所具备的精湛笔墨造型技能,从中也可看出唐寅、仇英画风的来历。

明代中期周臣《山水中堂》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明 周臣 《山水中堂》立轴 设色纸本纵185厘米横100厘米 ,1513年作。

款识:隆庆改元七月既望,东邨周臣。 钤印:东邨(朱)

此幅《山水》描绘的是一只木舟于险山急水中顺流而下。画面构图诡异奇巧,山势凌厉如鬼斧神工,俯瞰的视角令湍流中的舟楫越显轻灵,其飞流直下处似有更多船只相汇,令人不胜担忧。该画采用了高远的布局法,在景物的描绘上,无论近景、远景皆坚实明晰。笔墨技法主要出自李唐,近岗和远峰运用方硬的小斧劈皴和刮铁皴勾勒,表达出嶙峋坚致的石骨。古松干枝虬曲和倒挂的形态,颇近马远的松树法。周臣的山水虽脱胎于李唐和马夏,但他并没有囿于宋院体画的程式,而善于摄取文人画家某些布景和笔墨的优长,形成结构严谨有法而气脉流动、造型真实生动、笔力刚劲峭利、墨韵充足的风格。

明代中期周臣《雪山渔父图》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雪山渔父图》轴绢本纵118厘米横60厘米

镜心绢本钤印:周臣题跋:云树埋踪高绝飞,空江蓑笠弄寒丝。良工妙得此中趣,故写愚溪独钓诗。偶见东村雪山渔父图,清润可爱,漫录一诗,观者不免佛头着污也。徵明。钤印:文徵明印、衡山。

明代中期周臣《北溟图》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明 周臣《北溟图》绢本长 135.9高28.3cm 美国纳尔逊-埃特金斯美术馆藏

《北溟图》,描绘古代北海的波澜壮阔。《庄子》开篇《逍遥游》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渤海古代称北海,亦即北冥,北冥亦作北溟。

明代中期周臣《燕子矶图》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明 周臣 燕子矶图 立轴 设色纸本 纵90厘米横33厘米。

此图写清旷的湖山胜境,远山迷离,水阔天高,几叶扁舟徜徉其间,使画面增添了深邃的意蕴;近处波涛涌动,雄伟壮阔,气脉悠长,水天一色虚白,清澈明透令人襟怀澄澈,尘虑顿释。在画中少了些他作品中常见的南宋院体画法,而是暗示出更为文人画家所追求的意境,颇有元代画家吴镇的遗风。画面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结合成为典型的阔远构图。近处土坡,远处山峦起伏,中间留出宽阔水面,这种一水二岸式的构图,恰好契合了文人平淡、与世无争的心境。画面中留白的智慧是最能代表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那种放达于山林,不拘于形式的艺术追求及向往自由的生活态度的集中表现,也是存在于每一个人内心的审美感动。

明代中期周臣《观潮图》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观潮图》设色绢本纵181.5厘米横99厘米题识:姑苏周臣。钤印:东邨、舜卿

此图绘士子临轩遥观江潮情景。对角线的构图,高峻的山势,坚致的石骨,斧劈兼刮铁的皴法及欹侧的树姿,都取自马远画法。然造型趋于工谨,物象更见清朗,整体洗练劲健的笔墨中又时见精细流润之迹,如翻滚的波涛,繁密的叶丛,潇洒的人物等,显然融入了刘松年和北宋画家之法。严谨雄劲而又流利清逸的风格,反映了他山水画的典型画貌。

明代中期周臣《山间行旅图》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明 周臣 《山间行旅图》立轴 设色绢本 纵170厘米横90厘米。

此幅作品从构图、笔墨到点景人物、景致意趣,均吻合周臣山水画的典型风格。画面作对角线布局,左下实,右上虚,取法南宋马远的“马一角”。松枝欹侧虬曲,也类似马远的“拖枝松”。树石轮廓线劲健,多运小斧劈皴,宗法于南宋李唐,较长的皴笔勾矸结合,则融合了元人之披麻皴和宋人之斧劈皴。水墨渲染山石比较浓重,强调凹凸明暗,使石质更显坚峻。点景人物虽小而精,造型准确,用笔洗练,衣纹细劲又具粗心顿挫,从南宋“院体”扦芦描、撅头描衍化而来。景致严整又虚灵,意境雄峻又清旷。画风脱胎于南宋“院体”,又融入元人之法,反映了周臣成熟的面貌。

明代中期周臣《松下高士图》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明 周臣《松下高士图》设色绢本纵131厘米横49厘米

款识:密荫参差透夕阳,层崖飞瀑泻山梁。抚松日暮溪山静。一壑香风满鬓凉。东邨周臣。钤印:周臣、舜卿、胸中丘壑

《松下高士图》描绘了向江层崖斜欹背抱之处,一片平谷之中,古松三株俯仰生姿之貌。《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文人墨士常借松之岁老而青,象征高洁人格的柔韧之久。画中皴染松树、刻画的枝干粗犷,尽显古拙,其针叶则攒点染秀,温秀如翠,如此松树之下,凭立二人,一裹头巾微倚松干,一戴幞头貌肘拄松干而坐。二人皆仰面眺望,所望处,松枝盘旋伸展于搓牙峭壁之前,间有山艳点缀,松萝缠绕。四周崖壁层加皴染,精细不苟,石青石绿色彩粲然,与古秀松树相辉映。崖半腰处,有茅亭一座,亭外便临着浩淼江水,远处陂岸汀渚,意境冲远。整幅画作设色明艳典雅,讲究细节呼应,颇有宋院画风采,而古松润秀,与人物相映照之意,则饱含着浓郁的文人情怀。

明代中期周臣《寒鸦月夜图》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寒鸦月夜图》绢本水墨绢本,水墨,纵24.6厘米,横21.3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周臣传世的花鸟画不多,但水平之高令人赞叹。《寒鸦月夜图》,用笔劲健,与明代林良画风相仿,但比林良用笔更精练、浑厚;用墨清润、画风洒脱、格调秀逸,受徐渭绘画影响很大,但又与徐渭狂躁、恣肆的画风不同。

自南齐谢赫提出“六法”论后,画之意韵的高下皆由此评判。从“气韵生动”上看,此画绘枯木与寒鸦,意境凄凉,用墨浓厚,张力十足。寒鸦在浓重的笔墨下显得饱满、真实;极尽沧桑的古木描绘得精致传神,给观者以强烈的感染力,“气韵”不可谓不生动。从“经营位置”上看,构图极具匠心,“S”形的枯树形成优美的曲线。光秃秃的枝头上稀疏地停着几只寒鸦,有的在枝头休憩,有的回首看从远处飞来的同伴,姿态各异。画面左侧的一轮寒月,与右侧那只飞来的寒鸦形成一条对角线。寒月、寒鸦为画面增添了凄楚感。作品意境深远,绝妙至极。从“骨法用笔”上看,枯木以枯笔、浓墨画出,干粗枝繁,苍老挺拔;树木由左下方向上弯曲伸展,盘根错节,不着一叶;树梢呈蟹爪状,用笔古朴、苍劲,给人以沧桑之感。此作用笔干练爽利,墨迹酣畅淋漓,皴擦苍劲有力,正得“骨法用笔”之神韵。

周臣对枯木、寒鸦、夜月的刻画独具匠心,烘托出强烈的寒意,一种凄冷、孤独、失意、无望、悲凉的气氛从画中溢出。这也许是作者对现实环境的感受,也许是他孤独、忐忑不安心情的写照。

在流派、名家纷立的明代画坛,周臣是个相对沉默的人物。从画院的复兴到浙派的确立,再到吴门诸家的崛起,他一直孑然于各画派之外而独善其艺。他读书不少,亦能做诗。且从他题画和作画的内容来看,他对历史也很了解。但他不是文人,而是以卖画为生,故不被时人看重,生活中的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画史上的地位。他培养了两个划时代的绘画大家:仇英和唐寅。

明代中期周臣《流氓图》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流氓图卷》,高28厘米长384厘米,藏克利夫兰美术馆

此卷共绘人物12人,形态各异,或身背锣鼓,或手牵小动物,皆衣衫褴褛。作画背景是明武宗朱厚照统治时期,所谓的流氓多是因战争流离失所而逃难的百姓。也许他们有着正当的职业,稳定的收入,但战争降临后,一切都化为了乌有。逃难的人们为了生计想方设法赚钱,有能力的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勉强果腹,没有能力的人连乞丐都不如。

明代中期周臣《雪村访友图》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明 周臣 绢本设色 纵224.3厘米 横96.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构图十分奇峭险峻,中间巨石之上的几棵挺拔秀逸的苍松是全画的视觉中心。画面左上角山石峻秀耸立,直插云霄,气势雄壮。图中采用高远布局法,系取法北宋中原山水画派景物的描写,近景和远景造型坚实明晰,中景桃源处虚化朦胧,则又吸收了元文人画的构景的长处。笔墨技法主要出自李唐,近景用墨浓重,皴染结合,石用拖泥带水法描绘,并兼用小斧劈皴和铁皴钩斫,表达出嶙峋坚实的石骨。古松虬曲和倒挂的形态,颇接近马远的松树法。整幅作品用笔尖劲,气势雄浑,是周臣绘画的代表作。

明代中期周臣《林亭论古图》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周臣《林亭论古图》镜心材质、形制:设色绢本纵162.5厘米横107厘米

此图写茅堂临水,中有三高士闲坐论道,左右绿树环匝,溪流屈曲,其后岗岭如屏,林间山腰,有薄雾轻笼,望之若可游憩。人物极生动,境界极幽静,笔墨极浑厚,得为明中期院体画佳作。若与浙派张平山、汪海云、蒋三松等相比,则胜之远甚。盖张、汪、蒋氏视粗率为雄豪,习气太深,未若此图之谨严有韵致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