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闲谈从“骨肉分离”到太极拳的“合”​

 洪式太极 2021-03-20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常闻太极拳等内家拳有“骨肉分离”之说,余久从孟师习拳未尝闻之,亦未在洪公文献中见有此说。时有练习者,常把此语挂在嘴边,诚恳请教,怎奈语焉不详,或故作玄密以示功夫高深莫测?或是语言难以描述而莫可名状?总之,是云雾缭绕吧。

武术本无内外家之分,功夫有高低之别。练法有由内到外、由外到内的不同,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这或是有了外家拳、内家拳之分类,但殊途同归,刚柔相济。

骨肉怎么可能会分离,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呐,看来骨肉是不能分的了。骨与肉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在力传导上发挥的作用,对内外家拳来说则是侧重不同。对内家拳来讲,力的传导更强调的是由骨骼的间架结构来承担,而非外家拳靠壮硕的肌肉力来执牛耳,这或是内家拳有别于外家拳的特征。或可认为,“骨肉分离”这句话应是内家拳对用力结构要求的一种描述。

在行拳走架、接敌缠斗中,能时时刻刻做到力由足起、节节贯穿、行之于手而一线串起,这是太极拳的用力要求。欲做到这个要求,得有传力的结构来保证。

大家知道,洪式太极拳的掤劲是螺旋运动产生的螺旋缠丝劲,这种劲不光单纯是直线力,还包括旋转的力偶、转矩,是种复杂力系的合成作用力,这种劲力的传导是由非常具体的肢体行为要求来保证的。出手不出肘、回肘不回手是洪式拳对上肢手法螺旋缠丝运动的要求,能产生局部的拧巴劲,这是洪式对肢节自转形成螺旋后自然而然的现象,从中似可体会到局部的骨肉分离,但还不全面。对于整体而言,需要通过各肢节的自转相合,形成茆隼斗接的骨肢、关节立体间架结构,经过筋膜的连接,这种间架结构是一种骨肢、关节、筋膜构成的立体间架弹性受力体。一旦形成这种受力体,虽然肢体的运动离不开肌肉的的作用,但其传力路径就与肌肉无多大关系了。

对太极拳来讲,形成骨骼传力间架结构的这些具体肢体行为动作要求,可以统统地用一个“合”字就能概括地表现出来。太极拳的内外三合,均是为形成这个传力结构体服务的。骨骼传力的弹性间架结构,是正确做到太极拳内外三合后导致的结果,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骨肉分离。“合”出来的这种骨肢关节的弹性间架结构体,处处无不表现出一种膨胀劲,这是太极拳掤劲的内质要素之一。

用张拉整体模型可以作为教学辅具,用以说明太极拳受力的骨肢、关节、筋膜的弹性间架结构

能掌握“合”字,能在行拳走架当中你的动作时时刻刻充分地表达出这个“合”字,那么你的太极拳就成功一半了,从中你也可以体会到骨肉分离的“痛苦”了(坏笑 )!

本文作者:杜建刚,洪式太极第三代传人,济南孟宪彬老师弟子。文中的论述是作者对太极拳理法的理解。如有疑问,请留言与作者探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