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断舍离|运用阿德勒心理学一招教你学会超级收纳整理术

 止观观止 2021-03-20

文/蓝曼卿

断舍离|运用阿德勒心理学一招教你学会超级收纳整理术

康德曾说过:“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断舍离》作者山下英子在她的专访中指出:表面看,断舍离是一种家居整理、收纳术,从深层来看,是一种活在当下的人生整理观。

1,断舍离,是简单生活的第一步。

这个世界看似周遭复杂,形色各异,但本质上你才是你的全世界,你若澄澈,世界则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

断舍离,是由山下英子提出的生活概念。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不需要的物品,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它的宗旨是,使人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舍弃对生活无用的物品,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

曾在一本佛教书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去沙漠寻宝,宝藏还没有找到,水却已经喝完了,他只能躺在地上等死。

这时佛出现了,给了他许多水,足够他走出沙漠。

就在走出沙漠的路上,他遇到了宝藏。

他贪心地把金银财宝装满身上所有的口袋,背上还背了重重的一袋子。

而此时他又没有足够的体力支撑他带着宝物往回走,他只好扔掉一些金银珠宝。

他一边走一遍扔,后来不得不把身上所有的宝物都扔掉了,却依旧渴死在快出沙漠的路上。

《菜根谭》有语云:“才就筏便舍思筏,方是太平道人。”意思是在过河之后,想到放下船继续前行的,才能成为不为外物所累的道人。

人世间爱恨嗔痴,皆为牢笼。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空杯心态,想要接纳更多的东西,先得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要怀着放空过去的态度,去融入新的环境,接纳新的事物。

断舍离|运用阿德勒心理学一招教你学会超级收纳整理术

2,超级整理术为什么能火?

爱因斯坦曾经说:“凡事力求简单,直至不能再简”。

为什么整理术在中国会火起来?我想可能是因为如下几个原因:

◆ 第一,房价越来越贵,我们所居住的房子空间有限,只能通过收拾整理节省空间,整理术成了我们日常的“刚需”。如果不会合理利用空间,即使是住的大房子,也不会给人高级的感觉。就像《小家、越住越大》作者逯薇说,有些价格1000万以上的房子,也犹如出租屋般凌乱不堪、毫无美感。

◆第二, 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生活质量也在慢慢提高,加上网络购物的便利,人们的攀比心也越来越重,别人有的东西我也要有,急于“剁手”。

相对之下,日本极简风盛行,居家精简的背后,是对每件物品的精挑细选,于是,居家用品“少而精”的想法,也开始被中国人接受。

无印良品强调的“最美的设计是虚无”,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方式和借鉴,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种“大道至简”的想法。

◆ 第三,近藤麻理惠是日本著名的整理大师,她因出色的“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被《时代》杂志评为“2015年全球最有影响力100人”。

她提出的“心动整理”,的确有其独到之处:在整理之前,先树立与万物平等,唤醒惜物的感情,用感恩的心与物品告别,斩断与不适合物品之间的缘分,用“心动”的标准最终与物品和谐相处。

这个方法对于我们来说,很新鲜,也很实用。

尽管整理术越来越火,各家给出的方法也大有不同,但是好像并没有什么作用——今天整理了,明天乱了;后天扔了,大后天又开始买买买了……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这是因为你没有从心理上掌握收纳的技巧。

断舍离|运用阿德勒心理学一招教你学会超级收纳整理术

3,用阿德勒心理学教你收纳整理术

阿德勒,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著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

阿德勒强调未来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他认为,人既然是有意识的、就能意识到未来的种种条件,制定某种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真正对人的行为起作用的还是人的社会需要。

阿德勒的心理学对我们学习收纳整理术有很大的帮助。

和一个小姐姐聊天,她说自己是个家庭主妇,家中只有她和丈夫两个人,虽然有很多朋友,但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也不常出门,每次想要把房间收拾的干净点儿,可就是提不起劲儿来……

万物有因才有果,我们遇到麻烦和困难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追因”而不是“诉果”。发现自己无法完成某件事时,就会绞尽脑汁找原因,思考“我为什么办不到”,在心理学上,这种思维倾向被称为“原因论”。

人们喜欢用“原因论”思考问题,但是搞清问题,并不等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阿德勒心理学的中心思想是“目的论”

人之所以采取某种行为,是因为他觉得这么做对自己有好处,而这个“好处”就是行为的“目的”。

用阿德勒的“目的论”套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整理房间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明确了这个目的,更容易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目的论”告诉我们,只要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就能明确错误行为的目的,并对行为进行修正。

那么,你可能说,我不整理房间是因为我没有时间啊?

那么,你的一步需要整理的则是你的时间。

后来你会发现,就算你有时间也未必会整理房间。

其实有没有时间和房间乱不乱之间根本没有因果关系,把责任推卸给时间,就不用承认“自己不擅长整理”。

在阿德勒心理学中,这种心理被称为“外部因果律”。

归因问题解决后,我们开始整理收纳

整理收纳的一个核心词汇就是“扔”

“扔”,换一种表达方式就是,和过去“告别”

比起有利于自己的事,人会把可能对自己造成损失的事看得更重,方法设法避免。

这就是所谓的“损失厌恶”,只要你心里还觉得“扔掉=吃亏,留着=不吃亏”,就没办法把房间收拾好。

人还有一种奇特的心理现象,叫“禀赋效应”: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就会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从而对“仍”这个动作产生强烈抵触。

这两种心理都会阻碍你处理物品,我们要注意规避这种思想。

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些物品收拾整理处理,认真告别,然后捐赠出去

其实,我们的人生就是在不断地“邂逅”和“离别”中度过,即便是和人,我们也做不到一辈子的关联,更何况事物品呢。

处理物品和告别故人事一回事,我们大可不必为“仍”产生负罪感。

你会说,总会有那一天会用到的,还是留着吧。

那么,“那一天”会到来的概率有多少呢?

密歇根大学就“担忧的合理性”进行过一项调查。

研究结果显示,人的担忧有60%是毫无根据的,有20%与无法改变的过去有关,有10%是完全没有影响力的,还有5%的模模糊糊、并不明确的担忧。剩下的那5%才与真有可能发生的担忧有关。

由此可见,你扔掉东西的担忧成真的可能性非常低。

而你的这种担忧,其实是“期待性焦虑”。

所谓期待性焦虑,就是想象可能发生的糟糕情况,并为此感到焦虑。经常因为期待性焦虑而踏不出行动的那一步,然后陷入恶性循环。

我们应该活在当下,放松身心。即使事情真的会发生,在发生的当下,亦会有解决的方法。

执行之前一有这种糟糕的想法,立马把它“封杀”,强迫自己不去想它。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目标和实施上,目标的实施可以让我们减少或消除期待性焦虑。

容易一天达成的目标,都是小事。那些需要让你花费很多时间去完成,并且有难度的事情 ,才是有价值的事情。所有的目标和计划都是长期的,你要把眼光看得更远点。

2年,5年,10年,你的一生还很长呢,好好努力。

好好生活其实是种能力,如同古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练习可以实现的。经营好自己的生活,让即使一地鸡毛的生活,也能变的舒心、优雅、美丽,还有从容和惬意。

让行动活在当下,让认知活在未来。从现在开始整理你的房间,整理你的人生。

蓝曼卿,多平台写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用我笔写我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