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20

 谨身节用华 2021-03-20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20

一、

暑必挟湿,伤在气分,古称滞下。此“滞”字,非停滞饮食,言暑湿内侵腑中,流行阻遏而为滞矣。

二、

饭后心慌加重,多为心经有热,因胃有一大络通心,食后增加热量,故心慌加重,可用焦栀子、竹叶、竹茹等治之。

三、

精神不足者,气血不流通之故;肌肉消瘦,饮食不升发之故也。盖脾胃为客受转输之官,积则无所客受,滞则不能转输,胃气一停,百脉皆败,无怪其然也。

四、

凡寒热暑湿,饮食劳倦,内因外因,病各有一定之症,一定之脉。惟痰之为病,奇奇怪怪,实有千变万化之势。凡不可名状,无从考核者,大抵皆为之也。

五、

附子可用于反佐,常在阴柔药中,伍以少量附子,阴药得附子而不凝,附子得阴药而不燥,得以阴阳相济

六、

紫参:凉血解毒,通便,多用于血瘀血热或血分有毒,渐趋昏迷者。目前多用于皮肤病,热入血分引起的斑疹,偏于红者,便干。紫草与其药用相同,不过稍亚于紫参

七、

苍术健脾燥湿且有解表透散之功,可使在里之热邪得清,在表之风湿之邪从气化而散。

八、

细辛下启肾阳,上通于脑,主头痛脑动,对阳虚头痛有特殊作用。

九、

下肢丹毒,又称腿游风。本病之成因,大多由“火毒”引起。如火毒兼风,因风性上行,病多发于头面;如火毒挟湿,因湿性趋下,病多发于下肢,湿为阴邪,腻滞难化,故易于反复发作。

十、

风湿病服中药后感觉身上刺痒或针扎样感觉为风湿向外透发,是佳兆,加香附、首乌可解除。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