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灵渠,一脉贯湘漓,与长城南北呼应的世界奇观 | 广西旅游年卡

 广西旅游年卡 2021-03-21

中国灵渠,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桂林兴安

北与古长城国宝并辉,西与都江堰名气同高

想要全面了解灵渠,不得不提的是漓江和猫儿山

猫儿山,因峰顶一块花岗岩巨石形似卧猫而得名,海拔2141.5米,华南第一高峰。

猫儿山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幽、峨嵋之秀”。春赏花,夏避暑,秋登高,冬赏雪。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桂林漓江,就是由猫儿山下的涓涓细流汇集而成。它的名称也由灵渠而得来。



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全长36.4公里,由大小天平、铧嘴、泄水天平、南北渠、陡门、秦堤等主要工程组成。

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并称为中国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灵渠的铧嘴将同一条河的水人为派分。古人感慨同源同流的水从此相离,遂将“相离”二字各加三点水,为新流命名。即北去为湘江,而南流为漓江。

铧嘴上有一座立于乾隆年间,上书“湘漓分派”四个大字的石碑,形象地说明了灵渠三七分流(三分入漓,七分入湘)的状况。

灵渠、猫儿山,都坐落于“湘桂走廊”要冲——桂林兴安县境内。漓江从境内流过,最终注入桂江。

灵渠,是一条翻越岭南山脉,为征服而生的运河。

秦始皇扫灭六国后,集七国力量发兵五十五万,开始南征百越,以期尽快统一中国。但百越地区地形太复杂,山坡丘陵太多,山高路远,粮草运输成了大问题。

湘江北连长江,秦军在本土的粮草运输可以走船,而南方最大的河流珠江横穿岭南,只要打通湘江和珠江,运输问题能解。雄心勃勃的秦始皇,不惜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命大将史禄开凿河渠,即灵渠。

灵渠凿通后,湘漓牵手,楚越通航,帆来樯往,运兵输粮,强秦一统岭南,百越从此归邦。中国历史在此转折。

一脉贯湘漓。当代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在游览灵渠后,挥毫写下《满江红·灵渠》,称之“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景区状元桥旁的石碑上刻着《满江红·灵渠》 

灵渠的诞生,肩负秦朝政治、军事任务的同时,又担当上通中原下通岭南的要道,一竿撑破水云天,书写了千年的辉煌。

在2000多年时光的打磨下,灵渠早已成为集航运、灌溉为一体的经典水利工程,深深嵌入中华文明之中。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历经2000多年,灵渠至今依然焕发勃勃生机,滔滔流水映衬着秦始皇当年君临天下的如虹之势。

穿来自秦汉,流出注湘漓。行尽灵渠路,兴安别有天。

走进灵渠景区,如同翻开一部秦朝史书,秀美的山水风光中,体会磅礴大气的秦文化,与古代水利专家隔空对话。

在这里,除了秦军50万铁骑的马蹄声在耳旁呼啸,没人会忍心打扰你。

在这里,在两岸参天的古树陪伴下,坐着乌篷船穿游水街,听琴声悠扬,时光仿佛倒退2000年。

在这里,古桥、古树、古物、古迹,处处令人着迷。

四贤祠内的大重阳树,树身横吞乾隆年间的石碑。想象几百年后,古树与石碑就完全合为一体,若不去看一眼这奇观,真是会留下遗憾。

佛音寺里,古今蕴禅声。心里默念“南无阿弥陀佛”,静好岁月任你走过。

千古灵渠,福泽后世。当地的居民用渠水灌溉、洗衣洗菜……安逸生活的点滴与清澈灵动的渠水紧紧关联着。

五岭之表,楚越之交,兴安灵渠,碧水滔滔。

灵渠,一条因战而生,绩在止戈的古老运河,让北去的湘江和南流的漓江开启了2200多年的连接,更促成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交汇。时至今日,依然用它甘冽的清流润泽着广袤的岭南大地。

大秦的号角已经成为远古的绝响,大秦的铁骑已经湮没在汨汨流淌的河水中。千古灵渠,两千年来川流不息。走近它,你定会为之惊叹。

流水觞觞,秦堤弯弯,树木葱葱,走进灵渠,让身在此停泊,让心在此靠岸,安静感悟古人的智慧与沉淀。


*图片作者:张小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