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原文对照

 心理咨询诊所 2021-03-21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章\四大章

第一段: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第二段: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

第三段:吾不知其名,

强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

第四段: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第五段: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第六段: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原文对照

道德经第25章

题解:此章以“道法自然” 著名,令学人反复参悟。道德经是横空出世,“道法自然”足以让世人震惊。人生密码就在其中,人必须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脱胎换骨,成为新人。此章提出道的定义和道天地人的四元新宇宙观(四大) ,代替天地人的三元宇宙观。这是伟大的观念变革,从直观进入抽象。

人具有抽象能力,可以进行概念分离。物、象、无象是认识宇宙真相的根本路径,这三次概念分离、三次抽象是无与伦比的伟大成果,离物入空是离开物逻辑,进入空逻辑。世人几乎没有充分认识物、象、无象三次概念分离和三次抽象的伟大意义,思维正是由此深入,进入“本来面目”,这就是自然。世人认为物是真的,其他都是不真的。但老圣认为物是最大的假,象比物真,无象比象更真。物是“魔”,障蔽了本真,或者说现象障蔽了本质。

宇宙法界的本真是算法和逻辑,物的算法和逻辑是迷惑性的,是自我封闭的。人与物交往太久,心中只有物逻辑,被物逻辑反锁而毫无觉察,并因此而排斥空逻辑。无象算法和无象逻辑是最高等级的,阿尔法狗打败围棋高手的秘密是空逻辑打败物逻辑。阿尔法狗对空逻辑有更深的领会,围棋正是以“空”为取胜标的的。人类智慧,甚至科学发展必将从对物逻辑的领会转向为对空逻辑的领会。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原文对照

空逻辑是个广泛的概念,无象是空逻辑中更为玄妙的逻辑。无象就是道。因为空,因为无象,道是不可用语言描绘的,语言的本质起源于物逻辑,无法突破物逻辑。这就是“希言自然”(无言才是真言),唯有妙心契悟。整部道德经都是要弃徼入妙,开启妙心。道的认知是建立在无象的认知基础上,物是小逻辑,无象才是大逻辑。物代表初级算法,无象代表高级算法,这就是徼心与妙心的差别。

通过修证,天地人都已证道,证道后方有道天地人“四大”,未证道前只有一大。证道之路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前后二章合解,义理清晰。

译文:

宇宙法界中有那么一物,

它没有边际,

它不是确定态,

而是混成态。

--它就像一个少女的笑容,

--包含了无数的美妙,

随时都在微妙的变化。

世人认为天地是亘古长存的,

但它比天地更为古老。

它听上去没有声音啊,

看上去如同虚空啊。

它是独立独存,毫无依赖性,

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真容。

但它在整个法界运行,

从来没有停息。

世人总是说运动着就不静止,

静止就不运动。

但它既是静止的又是运动的,

令世人的语言失去了描述的价值。

世人认为天地是万物的母亲,

它才是天地二位的母亲。

我不知道如何称呼它,

只有勉强称呼为道,

又勉强取了另一个名字曰大。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原文对照

大就是正在膨胀,

正在膨胀就是离中心越来越远,

离中心越来越远就是又正在返回中心。

我的语言已经用尽,

世人听上去像是在说胡话,

但这正是我玄同大定中所实证。

所以称为道是大,

天是大,地是大,人同样是大。

宇宙法界中有四元最大,

人却却是其中一大。

因为人效法地,

地效法天,

天效法道,

宇宙万有都效法道。

那么道效法什么呢?

道效法自己,

或者说道无可效法,

道就是本来现成。

我称为“道法自然”。

经文很含蓄,“--”表示隐含义,补充理解。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原文对照

经文分歧:

此章发生簒经,“人亦大”,王本、河本、帛本、楚简等作“王亦大”,“道天地人”四大被篡改为“道天地王”四大,导致前后文不连贯。与上章对比,更加明显。奚侗说:“古之尊王者妄改之”。道德经问世后即遭篡改,以符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尊王思想。幸赖傅奕本、范应元古本保留老圣原文。天地人三元宇宙结构是最古老的华夏思想,不存在天地王的三元宇宙结构。《尚书》说“人为万物之灵”。《礼记·曾子养老第三》说:“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这是老聃传给孔子,孔子传给曾子,曾子传给乐正子的四代相传的心法。楚简本、帛本把“域中”篡改为“國中”,这也是篡改的痕迹,故意回避“王亦大”质疑。因为国中“王亦大”符合当时现实,域中则完全不合理。“國”与“域”语义混淆,但道德经原本几乎都作“邦”,此处用“國”,可见是精心安排,因“邦”与“域”无法混淆故。第24章和第25章主题都是“道天地人”,不是巧合,而是老圣宣讲同一个主题。此次簒经发生在楚简之前,比帛书早100-150年。此处章序(文序)也发生变动,有割裂“道法自然章”(25章)和“希言自然章”二章联系的故意。帛本二章是相连的。

“可以为天地母”,王弼本、河上公本作“可以为天下母”,此据帛本、范本,义稍胜。天地、天下有时通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