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拳要体悟这个东西,“点的学问”,不断深入求索

 矛盾道一 2021-03-22

劲如星海,势似大江。式子好学,落点难寻。拳练到深处,很强调悟性。好的结构,往那儿一放,点点有效。俩人推手,碰你哪儿,都有一股沉劲,你不使劲,我反倒拔根。你忽的一转,支撑变流体,转个小弧,虚裆落盆,奔我中线就盖,瞬间一沉,我返不过来,雀跃而出。

门里瞧门外,圈外看圈内。很多太极高手,不让你抢那个点,你刚想占中,他立刻带偏你,一点机会都不给。你明知道,那个落点,就是下不去。功力大,身子活,能沉能周旋,都是为了那个点。这个点,位于核心,活泼于中线。丹劲隐隐凝聚,重心深度沉坠。

整劲,练得很深后,就不是一大块了,而是一条线。再往深里练,也不是一条线,变成一个点。整到中点上,任用自如,这是懂劲。动态套路,静态桩功,都落实一个事,中点。有些人打拳,看着潇洒,其实是散的,不聚中。在行家眼里,你是乱套的,活劲汇不到中线,落点就不准。

图片


风掠竹叶,水磨鹅卵。沉肘,肩关节是松的。落胯,大转子是撑的。往后掖胯,往前出手,这是交错劲。天地之间,遍布摩擦。摩擦力,未必真有接触,快速前后换肩,两肋交错,摩擦得是腰劲。丹田能旋,但绝不让位,始终有个中定劲。

撩帘就进,掀盖就拿。动作快,并且准,这是好的。高手一出动,把把不离中。正架子,就是校正中线。形意在错刹之际,求中。太极于磨盘之内,求中。中点是什么,顺着中线,沉坠到位的落点。不仅自身落点准,还瞄着对方中线。

人身如幻,虚空若尺。高手其实最懂占中。我们总说,要放对了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你与我的中。先知己中,再知彼中。我突然一下,将整个结构,放到你中线上,你返不过来,就得腾地方。反过来说,你一瞧,我也会这道道,陡然绕个小弧儿,沉在我中线上。我心里一紧,劲被截住,落不下来,脚底没了根。

图片


雨打滩头沙,珍珠落玉盘。我师父说,拳练精了,浑身都是那种点。我练了二十年,才摸到一点门道。传武近身,吃的不是你的身位,而是那个点。他一下启动,把东西放到你的点上,而你恰恰不在点上,拳是这种学问。

练拳,都讲整沉。太极的整沉,是盘旋着,落到点上。浓缩丹劲,重心落胯,奔这个路子去,点状就越明显。懂劲的人,对己心知肚明,对彼一目了然。按现代话说,就是动平衡力点。自己练拳时,丹田,自重,中线,练就一个混成的力点。

太极高手,你摸他哪里,都不舒服,感觉拔根,脚跟发飘。混元桩,是拳法底衬结构。这一抱,既要练出整劲,又要求到中线,唤起丹劲,与重心无限融合。极点,不在某个部位,它是变化的。练拳久了,其理自现。最终体认,悟道这个点,进入内家高层境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