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容大爆炸,触点粉末化,品牌如何决胜?|专访特赞

 深响 2021-03-22

©营销新引擎原创 · 作者|亚澜

DAM,Digital Asset Management,内容体验数据资产管理系统。

这三个字母在营销领域并不是个新鲜的概念,但就在最近,内容科技企业 特赞Tezign 系统性发布了多种场景下的DAM解决方案。

以此为契机,「营销新引擎」独家专访到特赞总裁/合伙人杨振,深度探讨DAM的价值与想象空间。杨振有着丰富的市场营销经历,曾担任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资深副总裁及CMO,负责阿里文娱及优酷市场增长、宣发协同、艺人统筹等业务,打造了多个爆款内容战役。

特赞也于近期宣布获得C2轮融资,由淡马锡(Temasek)领投,独秀资本(Unicorn Capital Partners)、郑志刚 C 资本 (C Ventures)、软银中国资本和所有老投资人(红杉中国、赫斯特资本、线性资本、靖亚资本、心元资本等)跟投。

特赞总裁/合伙人 杨振

杨振提出,营销人将更加关注“内容工程”的构建。

“营销数字化一共三步。第一步是触点数字化;第二步是用户数字化;现在很多品牌第二步已经做完了,他需要第三步,去用内容激活用户,所以第三步是内容数字化,内容工程。在中国,营销一定会落到三个场景里,公域、私域和交易。所以三个数字化落到三个场景里,就组成了一个新营销九宫格,这是3×3的新营销能力。”

而放到营销数字化的大局观里,DAM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杨振告诉「营销新引擎」:“当一个品牌还没有触点数字化、用户数字化,他就还不需要DAM。而随着营销数字化的逐步推进,DAM的意义就出现了。

“感谢数字化转型的先锋,和我们一起共同进化的品牌伙伴联合利华。” 杨振说。作为最早的 DAM 践行者,联合利华和特赞一路走来,一起共创。

联合利华集团资深总监,数据及数字化营销负责人 Alence Lee 坦言,“品牌在今天,普遍面临两个困境—— 流量和内容,这是破局的关键。而持续做好优质内容,持续赢得公域流量的加持,赢得更多持续的转化,这是 DAM 能帮助我们做的。DAM 就像一个生态系统(基础设施)一样,链接媒体大数据,打通采购系统,帮助我们清楚看到内容'有没有’、'对不对’、'用没用’、'好不好’、'剪没剪’。”

联合利华 UniDAM 应用范式

以下为「营销新引擎」整理的部分对话实录:

Q:DAM似乎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并不是个新鲜的概念,特赞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针对DAM做大动作?

杨振:第一,品牌们越来越重视内容,但内容太多,大家管不过来了。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机会,流量越来越贵,内容越来越重要,驱动了DAM。

第二,个性化驱动了DAM。千人千面的内容体验,带来了如何管理“千面”的问题。

第三,算法驱动越发达,DAM越重要,你可以被计算了,可以被优化了,创意可以被机器重组生成了,这时候就需要DAM。

总结起来就是,传播通路越碎片、千人千面越彻底、算法驱动力越发达,DAM就越重要。

Q:DAM和现在流行说的“营销云”有什么区别?

杨振:DAM是营销云的一部分,也是营销云里面我认为最关键的一部分。其实客户不一定会关注营销云,而是会关注营销数字化。

DAM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内容归档整理,它既有内容存进来,也有内容发出去。DAM是一个内容的海洋,DAM不是一个老仓库,它是一个每天都在运转的营销工作台,一个内容的工作台,所以我说它是“活”的。

Q:DAM在品牌整体的营销数字化大局里面是什么地位和定位?

杨振:营销数字化一共三步。

第一步是触点数字化,比如以前在门店买咖啡,现在在APP里面买咖啡。

第二步是用户数字化,品牌能知道用户是谁了,用户画像越来越清晰。现在很多品牌第二步已经做完了,他需要第三步,去激活用户,而激活就要靠内容。

第三步是内容数字化,内容工程。

而在中国,营销一定会落到三个场景里,公域、私域和交易。所以三个数字化落到三个场景里,就组成了一个新营销九宫格,这是3×3的新营销能力。

当一个品牌还没有触点数字化、用户数字化,他就还不需要DAM。而随着营销数字化的逐步推进,DAM的意义就出现了。

三大工程里面,内容工程是临门一脚、杠杆支点和收官之战。DAM则是收官战役里面的关键奠基石,最关键的一场战斗。

Q:您认为衡量DAM的优劣水平,有哪些标准?换句话说,如何评估DAM对于品牌有多少实际的意义?

杨振:国外的评价系统比较成熟,有DAM评分方方面面的维度。基本上,跟人的需求意义,DAM的需求维度也是金字塔型的。

最底层一定要满足的是安全,保证内容和资产是安全的。我们在安全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技术、认证、水印等等,包括一些特殊的技术来做安全的管控设置。

第二层是易用性。易用性包括很多维度。我们在中国做DAM易用性是中国原生的,我们对接的是中国的媒体渠道,适配的是中国的媒体内容规格,同时我们在中国国内的云上,也需要考虑易用。有一些外资企业来中国却用的全球的DAM,很多痛点,比如下载一个素材甚至要一晚上,这就违背了易用性。

而易用性再往上,我们不断地跟内容做原数据,让内容被更好地索引、被搜索、被协作。这跟网盘很不一样,网盘里搜东西是很难的。但我们作为企业的内容工作流,一定要非常高效地识别内容、找到内容、应用内容。

第三层是协作。内容的工作现在很多情况下是跨平台、跨渠道的。

最后一个高级需求则是内容洞察的沉淀。品牌希望,投放素材的经验可以沉淀、可以归因、可以分析、甚至建立自己私有的内容标签体系。

Q:有些品牌也想尝试DAM,但最终没有用起来,您觉得是什么原因?

杨振:核心原因是DAM没有跟客户的业务主流层做结合,没有人提供好的咨询式的服务和陪伴。

Q:DAM在特赞的产品群中,是什么定位?

杨振:特赞核心专注做内容的创作、管理、分发,对应内容的上游,内容的湖泊和内容的下游。DAM是我们的宇宙中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