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元721年,唐朝名相姚崇突患重病,将不...

 yxzxyz15 2021-03-22
公元721年,唐朝名相姚崇突患重病,将不久于人世。临死前,姚崇召集儿子们,忧虑地说:“我死后,姚家恐有灭族之祸!有件事你们一定要听我安排。”儿子们一听大惊失色。

姚崇的才华从武则天的时候就备受赏识,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四朝。在唐玄宗时期,成为开元名相,为“开元盛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和他的继任者宋璟并称为“姚宋”,与贞观名相房玄龄、杜如晦称为大唐四大名相。

然而姚崇与唐朝中期另一位名相张说不合,一是姚崇看不起张说的为官贪腐,二是张说嫉妒姚崇的才能。

要说张说这个人也是非常有才,同姚崇有着相似的经历,一样是四朝元老,一样在仕途上“三起三落”。

张说在武则天时期参加科举斩获第一,文采出众知识渊博。而且政绩卓越,办案能力强,还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不怕强权拒绝诬陷魏元忠,识破奸计智保太子李隆基,多次平定叛乱力保大唐安定,堪比一代名相狄仁杰。

然而张说又有两个很大的缺点一是非常贪财,二是生性暴躁,这就造成他的仕途之路的坎坷,虽三次拜相,却是三起三落。

因当时身为同州刺史的姚崇不给张说送礼,又怕姚崇威胁到自己的相位,在唐玄宗要给姚崇拜相时,张说百般阻挠。

姚崇还是顺利被拜相成为中书令,张说这个相当于副宰相的门下侍中,也就成为了姚崇的副手。后来张说想通过巴结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被姚崇知晓。

在早朝散朝时,姚崇假装脚疼,故意走得很慢。

唐玄宗看到后关切的问:“姚爱卿怎么了?”

姚崇回道:“脚有疾。”

唐玄宗又问道:“那你疼不疼?”

姚崇回道:“我的疼在心里,不在脚上。”

唐玄宗有着意外,连忙问道:“爱卿此话怎讲?”

姚崇就把张说私会岐王的事告诉了唐玄宗,唐玄宗听后非常生气,把张说贬出了京师。姚崇顺便推荐卢怀慎继任了副宰相。

几年后,姚崇的亲信赵诲接受胡人贿赂被告发,姚崇因力保赵诲引起唐玄宗的不满,要知道赵诲所犯的可是通敌的重罪,姚崇被罢去相位,由宋璟接替。

副宰相也由卢怀慎换成了苏颋,而苏颋的父亲苏瑰与张说是故交。

张说看到时机,巴结苏颋又被重用,后来因平叛胡乱有功,张说重回京师。而宋璟因为过于急功近利被贬,张说第三次被拜相。

公元721年,张说意气风发回到京师之时,正是姚崇奄奄一息马上就要去世之时。看到政敌张说的复出,让姚崇忧心忡忡,自己的儿子为官贪腐,如果自己去世后,肯定会被张说趁机报复。

姚崇思量许久,想出一个妙计。姚崇把儿子叫到床榻边上,叮嘱儿子:“我和张说素来不和,如今他又重新做了宰相,我死后他就会对你们打击报复!”

儿子们惊慌不已,问该如何是好?

姚崇继续说:“'制人,要因人之性,借人之手’,张说这个人非常贪婪,我死后他一定会来吊唁,到时候把咱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拿出来让他挑选。”

儿子们静静的听着,姚崇又说:“只要张说对任何东西多看几眼,就立马送给他,让他高兴。然后趁机请他为我写一份墓志铭,写好后立即呈报给皇帝,并马上把墓志铭刻碑。如果张说后悔,来讨要墓志铭,就拿出刻好的碑,并告诉他,皇帝已经同意了!如此,可保你们太平无事!”

儿子们连连点头,但又问如果张说看不上咱家的东西怎么办?

姚崇长叹一声,说:“那你们办完丧事,就尽快逃命去吧!”说罢,七十岁的姚崇病逝。

讣告发出,张说果真幸灾乐祸的前来吊唁,姚崇的儿子把张说请到后堂,后堂摆满了姚崇的遗物和姚家所有值钱的东西。

张说一下子被吸引住,尤其对其中几件古玩赞不绝口,心想姚家还真没少捞东西,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你们。

张说没想到,姚崇的儿子直接把那几件古玩送给了他,这让张说的贪婪战胜了理性,顿时心花怒放。

姚崇的儿子的趁机称赞张说文采斐然,请求他为家父写一份墓志铭。张说一听更加飘飘然,大笔一挥,写了一份墓志铭。

姚崇的儿子拿到墓志铭,立马让人抄录一份去镌刻石碑,原稿快马加鞭呈给皇帝过目。

张说高高兴兴的抱着古玩珍宝坐在轿子里回家,突然醒悟过来,赶紧折返讨要墓志铭。可到了姚家,姚崇的儿子恭恭敬敬的拜谢张说,说“皇上已经看了您写的墓志铭,现在已经刻好墓碑了。”又请张说看了刻好的墓碑。

张说无话可说,回到家后痛心疾首,大呼:“死姚崇能算生张说,今日方知我不及姚崇啊。”

所谓“三国有死诸葛吓退活司马,唐有死姚崇计算活张说。”可见姚崇的智慧远在张说之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