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姚崇,忠君爱国。然而,他临终前的一番话,却将自己的儿子吓个半死:“我若身死,姚家恐被灭族。”儿子听后,赶忙磕头请教。 姚崇是个很重事业的人,并且为官清廉公正,颇受唐玄宗与百姓的赞誉。可姚崇在官场却有一个死对头,这人名叫张说。 张说颇具才华,也是当朝宰相,只是此人刻薄记仇。姚崇曾经向别人说过张说私德败坏,是奸臣之像。 这话说得确实有欠考虑,而被心胸狭窄的张说听到后,更是气愤不已。于是他便处处针对姚崇,在朝堂上也是互不相让。 张说一心想要抓住姚崇的错处,将其一击击倒。可姚崇为人处事,并无差错,张说想要惩治他,却无计可施。 可而今姚崇身患重病,命不久矣,若是自己离世,家中老小没有高官庇护,那张说可能会趁机挑错,祸害姚家。 所以在临死前,姚崇心忧不已,将儿子叫到床前,叮嘱道:“我死之后,张说可能会借机祸害姚家,甚至会将姚家灭族,所以在我死后,你必须按我说的去做。” 儿子听姚崇说得如此可怕,自然不敢懈怠,忙用心记下父亲的话。 姚崇说道:“我死后,你将家中的财宝尽数拿出,供张说挑选。不管是多么名贵,多么重要的东西,都不要吝啬,尽数给他就是。此时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这些身外之物散尽了,也没有什么可惜的。” 儿子记下之后,姚崇又道:“我死后的墓志铭,也交由张说来写,若他答应了,你便立即禀告陛下,最后闹得人尽皆知,只有如此,姚家才算是避过灾祸。若张说什么东西也不要,那你们就别在京城逗留,要尽快逃命才是。” 不久之后,姚崇去世。张说得知消息后,欢喜不已,于是便赶紧来姚家吊唁。 姚崇的儿子见张说来了,便将家中的财宝尽数奉上,任其挑选。张说一见这么多的宝贝,眼睛都亮了,从中选了几件自己看得上眼的珍宝。 选完了宝贝,姚崇的儿子便提出让张说帮着自己的爹爹写墓志铭。张说觉得这是小事一桩,二话不说便答应了。 待到张说写好了墓志铭后,却发现姚家竟将此事上报给了皇上,并且闹得京中百姓都知道了。 此时的张说才反应过来,原来一切都是姚崇的圈套。自己明明恨极了姚崇,却收了他的宝贝,还给他写了墓志铭,现在全天下的人都以为他们关系和睦,若日后他再与姚家为敌,别人肯定会认为他表里不一,这不是坏了自己的名声吗? 张说想到这儿,感叹姚崇确实厉害,自己与其斗了一辈子,最终还是自己败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智慧,可以躲得过张说的暗箭。 姚崇死后,张嘉贞被任命为宰相。张嘉贞不仅功绩卓著,而且心胸开阔,让人敬佩。 有人曾向唐玄宗写了封检举信,信中说张嘉贞为人奸诈,贪污受贿。唐玄宗不相信张嘉贞是这样的人,于是便派人前去调查。而调查的结果与信中的检举内容正好相反。 唐玄宗甚为恼怒,准备狠狠地处罚检举者。可张嘉贞却说:“陛下不应该处罚,还应该奖赏他。” 唐玄宗疑惑不解,张嘉贞道:“若您处罚他,不明真相的人会以为宰相是不能得罪的,以后便不会有人直言相谏了。若您奖赏他,便说明您主张臣子谏言,那您自然就能听到更多的真话了。” 唐玄宗没想到张嘉贞居然有如此胸襟,甚是高兴。可如此品行高洁之人,最后竟被唐玄宗斥贬,这又是为何呢? 原来张嘉贞有个弟弟,是地方太守。张嘉贞虽然清正廉洁,但其弟却贪赃枉法,被人告发,引得唐玄宗震怒。 此时张嘉贞也心急如焚,便想去找皇上为弟弟求情。可他走到半路,竟遇到了张说。 张说见他要进宫面圣,便劝他说:“如今皇上正在气头上,你若去了,只会让皇上厌弃。倒不如你素服戴罪,兴许皇上气消了,也就免了你们兄弟的处罚。” 此时的张嘉贞心急如焚,无暇思考张说的建议是对是错,便照做了。而唐玄宗见张嘉贞迟迟不来,以为张嘉贞无可辩白,更加气恼,不仅重罚了他的弟弟,还迁怒张嘉贞,将他贬为户部尚书。 临行之际,张说前来送行,张嘉贞气急败坏地诅咒张说。就在几年之后,张说也因被同僚检举而下狱,原本只是一件小事,最后却是挨了板子才放出来,不知道是不是张嘉贞的诅咒真的应验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