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学季,一切为了孩子(学生方)

 张玉龙医论 2021-03-23

        随着开学季节的到来,儿子也欢天喜地的去了幼儿园,新的生活,新的环境,新的小伙伴,校园里有以前都不曾接触过的玩具和娱乐场地,还有给他讲故事的老师们,他自然很乐意去幼儿园了,以往我们担忧孩子会粘人不愿意去幼儿园,如今看来一切都是多虑了。以后的生活要把学习放在重点位置了。虽然幼儿园阶段仍然是以嬉戏为主的校园生活,但是这个时候应该抓紧时间培养孩子的道德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现实生活中,道德理念越来越淡薄,利己的心态逐渐影响着日常生活,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我只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习一下传统礼仪,能够在艰苦的逆境中成长,学着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因为整日地忙于工作所以更多的事情需要他自己独立面对。目前,我也一直在努力的学习,医学是一个永远也挖掘不尽的宝藏,还有太多太多的知识需要学习、需要探索,只希望他能在学习的熏陶下对学习产生兴趣,还记得《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了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虽然穷苦孟母毅然决然地搬迁。

        蔡某熙,女,六岁,2018年8月10日首诊,因外受风寒而致口眼歪斜,去西医看诊经各项检查(抽血化验、CT检查)确诊为“面神经炎”(面瘫),给予抗生素、激素及维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症状逐日加重,发病十日后过来寻求中医治疗。此病乃口面经络感受风寒,口面筋肉瘫痪废用之中风中经络病症,应当及时中药配合针灸调理。临床上,对于急症面瘫,应尽早实施针灸推拿治疗,特别是对于小儿就更应该尽早实施针刺,防止病情拖延给治疗增加困难一般外邪侵犯之急症病邪侵袭在早期尚未深入,及早祛除病邪既可以缓解病痛,又可以缩短病程,还可以节省医疗资源和患者消费。根据病情给予扶正牵正散加减全蝎、僵蚕、蝉蜕、蜈蚣、白附子、黄芪、板蓝根、重楼、金银花、蒲公英、麻黄、桂枝、细辛、木贼、桔梗、乌梅、甘草,水煎内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先用七日。外用青黛酒调涂敷患侧面颊牵正穴及耳后翳风穴附近。针刺:患侧牵正、翳风、地仓透颊车、太阳透颧髎(或四白)、对侧合谷、双足三里,接通电针,连续波,半小时,配合红外线热透,起针后给予面部手法推拿。针灸推拿四次后诸症状痊愈八九分,患者父母欲返乡探望老人,告诫患者父母注意孩子面部保暖和规避风寒,戴口罩,再用三五日中药当可痊愈。  

         2018年9月1日,患儿随母亲过来复诊,面部已经恢复正常,不必在做针灸,唯脾胃虚寒,运化失健,影响气血生成,故而食纳不馨,抵抗力稍逊,建议增强脾胃养护即可,给予健脾养胃食疗方调理。

         闲散惯了的假日,很多孩子难免对紧张的新学期产生压抑感,情志上难免会有一些波动,细心地家长就应该给孩子多一点开导,转移一下孩子对新学期的专注力,另外也适当地多一点陪伴孩子。一些学校采取了学前军训,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举措,既可以强健体魄,又可以暂时缓解学习的紧张感。使用情志缓解孩子们的心理压力属于中医情志疗法的一种。《《素问》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张从正加以发挥为:“悲可以治怒,以伧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可以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中医使用情志治病的医家以张从正最为出众,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医案医话。如《儒门事亲》记载:卫德新之妻,旅中宿于楼上,夜值盗劫人烧舍,惊坠床下,自后每闻有响,则惊倒不知人。家人辈蹑足而行,莫敢冒触有声,岁余不痊。诸医作心病治之,人参、珍珠及定志丸皆无效。戴人见而断之曰:……惊怕则胆伤矣。乃命二侍女执其两手,按高椅上,当面前,下置一小几。戴人曰:娘子视此。一木猛击之,其妇大惊。戴人曰:我以木击几,何以惊乎?伺少定击之,惊也缓。又斯须,连击三五次;又以杖击门;又暗遣人画背后之窗。徐徐惊定而笑曰:是何治法?”《内经》云:“惊者平之。平者,常也。平常见之必无惊。”让患者习惯各种声音,就不会再被惊吓到了。之后,疗效非常好,“是夜使人击其门窗,自夕达曙……一二日虽闻雷亦不惊。”患者的心理疾患被治愈了。生活之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是最大的,故而在新学期伊始,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给予一定的心理辅导,让孩子能更好地迎接新学期。

        有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记忆不好,常常咨询如何提升孩子的记忆力,临床上我也曾开过一些增长记忆力的处方,我曾在《增加记忆力验方》一文里详细叙述了一些临床验方家长们可以选择一下,当时是为了孩子们考试而写的,平时自然也是适用的。

        一些家长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个子长得比较高,就想给孩子寻找一些长个子的处方,我在临床上常使用三七海马汤三七(又称田七)6克、海马一对(雌雄各一,切碎,或粉碎成末)、童子鸡一只(会啼叫的鸡仔)、枸杞子15克、红枣10枚(擘开,去核),隔水炖汤,一周一次。有些时候,可以加川贝、天麻、铁皮石斛、生晒参(或太子参或红参或西洋参)等。坊间还流传许多增高处方如①川牛膝2钱,大金英2钱,红花1钱半,冬虫夏草2钱,桔梗2钱,金不换1钱半,九层塔适量,老姜5片,水酒各一半,小母鸡一只,麻油适量。做法:先用麻油炒香老姜和母鸡,再加入适量的水和酒,把材料一一入入,炖煮约1小时,即可食用。用法:每周1到2次,共吃五六次即可。②枸杞子15克,牡蛎20克,山药20克,胡桃肉30克,虾皮15克,海藻15克,大枣30克,共为细末,每天早上取10克煮粥;或作蜜丸,每次6克,温淡盐水冲服,日三次;或与麦麸、面粉混合均匀做成饼干,坚持食用。③骨碎补20克,牛膝10克,续断15克,茜草15克,苍术12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三次,餐前空腹饮用。④黄芪20克,沙参20克,补骨脂20克,山萸肉20克,杜仲20克,太子参20克(又名童参),枸杞子20克,桑葚30克,川芎15克,巴戟天20克,当归15克,熟地黄20克,浙贝母1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董氏奇穴针灸增高处方:上高下高(握拳,小指掐的地方往手腕方向5分,再5分)+上瘤(足后跟前缘)+合谷+足三里+太冲。合理运动+黄金睡眠+均衡的膳食营养。总之,增高的理论依据温补肾阳+健脾促运化+活血养血,常用药材:牛膝(川牛膝、怀牛膝)、怀山药、续断、杜仲、冬虫夏草、巴戟天、锁阳、肉苁蓉、菟丝子、熟地黄、补骨脂、肉桂、人参、龙眼肉、枸杞子、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当归、川芎、积雪草(含壳草)、丹参、红枣、龙骨、牡蛎、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这些方药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我在这里也只是一提,临床上应用也仅用过三七海马汤方,有一定作用,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暑期孩子们可以挑三拣四的吃自己喜欢吃的食材,一旦上学了,就要转回正餐了,很多孩子难免会出现厌食症,看到食堂里的蔬菜就没了食欲,一些新生学子就更没有在家里的那种味道了。一些家长经常问我有没有调治厌食的方法。中医对于厌食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比如挑四缝放血挤出四缝里的黄水至出血为止,以消食除积,很多小儿一两次即有明显效用;比如健胃消食香囊(我在《驱蚊验方一则》中曾详细论述过“草果3克,山柰3克,豆蔻3克,白芷3克,木香10克,砂仁10克,陈皮10克,甘松10克,藿香15克,苍术15克,冰片5克,粉碎成末,和棉花一起装入丝绸布袋制成香囊,白天佩戴在胸前,晚睡放置在枕边,一般半个月至一个月会有改善。”);比如健脾食疗方(太子参20克、白豆蔻6克、生晒参6克、布渣叶20克、云茯苓20克、怀山药20克、南黑枣10克、枸杞子15克,煲瘦肉或排骨汤);比如酸梅汤(乌梅、山楂、桂花、甘草、陈皮、洛神花、冰糖)等。临床上常用消食开胃方桂枝3克、炒白芍6克、生甘草3克、生姜2克、红枣3枚、生麦芽9克、熟麦芽9克、生谷芽9克、熟谷芽9克、炒枳壳3克、佛手4.5克、布渣叶9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和开胃汤(生北山楂4两、广木香2两,1两=31.25克,开胃汤是明朝永乐太医刘纯为永乐皇后治病未果,最终以囚试医研究出来的方药)进行调治厌食纳呆有一定效用。民间常用Ⅰ.生鸡内金100克、生北山楂100克、红枣500克,分别研极细末,混合均匀,三餐后蜜糖或红糖水冲服,每次6—10克。可以长期服用,以健运脾胃、增强体质。Ⅱ.苍术、陈皮、鸡内金各等分,共研极细末,蜂蜜水调服,每次1.5—3克。Ⅲ.某些地方习惯使用五谷虫、蜣螂虫(铁甲将军)、九香虫、地牯牛(沙牛)等虫类药物研成细末冲服治疗厌食症,这类药物多少有点让人倒胃,故而临床我个人不常选用。临床更多使用的药物一般有山药、石斛、木瓜、焦三仙、槟榔、鸡内金(生炒)、生山楂、莱菔子、牵牛子、豆蔻、布渣叶、鸡屎藤、草果、砂仁、木香、茯苓、太子参、白扁豆、生大黄、熟大黄、乌梅、使君子、隔山消、莲子、紫苏梗、白术、广陈皮、神曲、谷芽(生炒)、莪术、人参、皂荚、佛手、石菖蒲、龙胆草、炒枳壳、荷叶、益智仁、山奈、苍术等。

        娃儿上学三日,成熟了许多。以后的学习生涯还很漫长,为人父母,心里装的都是娃,他们的每一步都牵动着父母的心弦,“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他们有能力,就放手让他们创造更好的世界!寥寥数语只期望能够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岂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的,以后抽空再絮叨絮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