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五排《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三十韵》读记

 小河西 2021-03-23

杜甫五排《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三十韵》读记

(小河西)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

自注:时患疟病

故人何寂寞,今我独凄凉。老去才难尽,秋来兴甚长。

物情尤可见,辞客未能忘。海内知名士,云端各异方。

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

举天悲富骆,近代惜卢王。似尔官仍贵,前贤命可伤。

诸侯非弃掷,半刺已翱翔。诗好几时见,书成无信将。

男儿行处是,客子斗身强。羁旅推贤圣,沉绵抵咎殃。

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亡。隔日搜脂髓,增寒抱雪霜。

徒然潜隙地,有腼屡鲜妆。何太龙钟极,于今出处妨。

无钱居帝里,尽室在边疆。刘表虽遗恨,庞公至死藏。

心微傍鱼鸟,肉瘦怯豺狼。陇草萧萧白,洮云片片黄。

彭门剑阁外,虢略鼎湖旁。荆玉簪头冷,巴笺染翰光。

乌麻蒸续晒,丹橘露应尝。岂异神仙宅,俱兼山水乡。

竹斋烧药灶,花屿读书床。更得清新否,遥知对属忙。

旧官宁改汉,淳俗本归唐。济世宜公等,安贫亦士常。

蚩尤终戮辱,胡羯漫猖狂。会待妖氛静,论文暂裹粮。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时杜甫客居秦州。高三十五使君:高适。安史之乱后高适官运亨通。至德元载十二月(756)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乾元元年(758),因敢于直言,左授太子詹事(从三品),五月赴洛阳任职。乾元二年(759)三月,邺城之围败,高适从洛阳南奔襄州邓州后归长安,五月贬彭州刺史(上州,从三品)。岑二十七长史:岑参。至德元载(756)岑参为北庭度支副使,二载夏至凤翔,授右补阙(从七品上)。乾元二年(759)三月岑参转起居舍人(从六品上),四月出为虢州长史(上州,从五品上)。

杜甫在秦州,想起到外地任职不久的两位老友,诗兴大发。

故人何寂寞?今我独凄凉。老去才难尽,秋来兴甚长。

物情尤可见,辞客未能忘。海内知名士,云端各异方。

才尽:《梁书-江淹传》:“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

物情:世情;民心。《庄子》大宗师:“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赠薛学士方士》(唐-王绩):“物情争逐鹿,人事各亡羊。”《夔州歌》(杜甫):“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辞客:诗人。《答李浣》(唐-韦应物):“楚俗饶辞客,何人最往还?”

大意:老朋友有啥寂寞的?今天只有俺最凄凉。虽然人老才尚未尽,今秋在秦州诗兴长长。世间情势尤在眼前,各位诗友却不会忘。几位海内知名人士,如今却天各一方。

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

举天悲富骆,近代惜卢王。似尔官仍贵,前贤命可伤。

诸侯非弃掷,半刺已翱翔。诗好几时见?书成无信将。

缓步:《游天台山赋》(晋-孙绰):“恣心目之寥朗,任缓步之从容。”

沈鲍:沈约、鲍照。沈约,梁文坛领袖。鲍照,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

意惬(qiè):《石壁精舍》(东晋-谢灵运):“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长安赠王注》(唐-司空图):“客来当意惬,花发遇歌成。”

飞动:《文心雕龙-诠赋》(梁-刘勰):“延寿《灵光》,含飞动之势。”《寄贯休上人》(唐-吴融):“世上浮沉应念我,笔端飞动只降君。”

混茫:指混沌未分状。《庄子-缮性》:“古之人在混茫之中。”《大鹏赋》(李白):“当胸臆之掩画,若混茫之未判。”

富骆、卢王:富嘉谟和骆宾王、卢照邻和王勃。富嘉谟,唐散文家。文风与陈子昂相近。余三人皆为“初唐四杰”中人。

诸侯:此借指彭州刺史高适。《幸河东推恩诏》(唐-李隆基):“今之刺史,古之诸侯。”

半刺:此借指虢州长史岑参。《庾亮集-答郭豫书》:“别驾…,其任居刺史之半。”《唐六典》卷30:“上州。别驾一人,从四品下。长史一人,从五品上。”“隋初,上州有刺史、长史、司马,…三年,罢郡,以州统县,改别驾、赞治为长史、司马。”《赠彭州权别驾》(唐-苏颋):“只道歌谣迎半刺,徒闻礼数揖中台。”

大意:你们俩特别从容自如,已与沈约和鲍照得以同行。诗意相惬而文采飞动,读完诗篇令人回味感觉混茫。近人惋惜卢照邻和王勃,大家也为富嘉谟和骆宾王的结局悲伤。你们毕竟仍为贵官,这些前贤门命运才令人心伤。高兄是一州刺史并非被遗弃,岑老弟既便一州长史也可展翅翱翔。诗写好还不知何时看到,信写成也没有信使带将。

男儿行处是,客子斗身强。羁旅推贤圣,沉绵抵咎殃。

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亡。隔日搜脂髓,增寒抱雪霜。

徒然潜隙地,有腼屡鲜妆。

行处:到处。《咏怀》(唐-王绩):“故乡行处是,虚室坐间同。”《曲江》(杜甫):“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斗身:《清明日独酌》(宋-王禹偁):“紫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

羁旅:参考:《周易-乾-文言》王弼注:“仲尼旅人,则国可知矣。”《咏史》(宋-曾巩):“仲尼一旅人,吴楚据南面。不知千载下,究竟谁贵贱?”

沉绵:疾病缠绵,经久不愈。《侍筵西堂落日望乡》(齐-谢朓):“沉病已绵绪,负官别乡忧。”《久客斋府病归言志》(唐-王绩):“沉绵赴漳浦,羁旅别长安。”

咎殃:灾祸。《汉书-外戚传下-中山卫姬》:“惧古人之祸败,近事之咎殃。”《山中寄及第故人》(唐-王建):“始终名利途,慎勿罹咎殃。”

一鬼:疟(nüè)鬼。古人认为疟疾为鬼作祟。《搜神记》(晋-干宝):“昔颛顼(zhuān-xū)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谴疟鬼》(唐-韩愈):“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

隔日:疟疾是感染疟原虫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有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杜甫患的可能是间日疟。其特点是隔日发作。《黄帝内经素问》疟论:“阳气独发,阴斜内著,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又:“病以时作,名曰寒疟。”

隙地:空地。避隙地:到空地避虐。《左传》哀公十二年:“宋郑之间有隙地焉。”《异俗》(唐-李商隐):“鬼疟朝朝避,春寒夜夜添。”《高力士外传》:“高力士患虐,敕于功臣阁下避虐。”

腼:害羞。《…登黄山》(宋-李之仪):“慰我云烟期,有腼鸿鹄志。”《自述》(元-刘崧):“有腼吹竽滥,徒劳负山忧。”

大意:男儿行处是故乡,客子与疾病抗争甚强。古来圣贤也常客居异乡,疾病缠绵就当是遭遇祸殃。疟疾三年未遇,疟鬼总不消亡。隔日发作时如搜刮脂髓,冷起来像是抱着雪霜。躲到空闲处避疟只是徒劳,感到害羞屡化新妆。

何太龙钟极?于今出处妨。无钱居帝里,尽室在边疆。

刘表虽遗恨,庞公至死藏。心微傍鱼鸟,肉瘦怯豺狼。

陇草萧萧白,洮云片片黄。

龙钟:衰老貌;笨貌;潦倒貌。《答魑魅代书寄家人》(唐-沈佺期):“龙钟辞北阙,蹭蹬守南荒。”《赠薛戴》(唐-李端):“交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

处:出仕和退隐。《扇铭》(汉-傅毅):“知进知退,随时出处。”《折扬柳行》(魏晋-陆机):“人生固已短,出处鲜为谐。”

帝里:《晋书-王导传》:“建康,古之金陵,旧为帝里。”《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隋-孙万寿):“昔时游帝里,弱岁逢知己。”

刘表、庞公:典“庞德公”。详见晋皇甫谧《高士传》。

心微:《大禹-谟》:“人心唯危,道心唯微。”《梁三朝雅乐歌》(梁-沈约):“圣人之心微而显。”《和户部岑尚书》(唐-沈佺期):“风云神契合,舟楫道心微。”

鱼鸟:典“海鸟忘机”。详见《列子集释-黄帝篇》。《与山巨源绝交书》(魏-嵇康):“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

洮(táo):洮州。《元和郡县图志》卷39:“洮州,临洮。下。(开元)二十七年又改为洮州。广德元年陷于西蕃。”

大意:何必太过潦倒,像如今这样退隐又何妨。俺无钱居于京城,全家因而移居边疆。刘表虽有遗恨,庞公至死在鹿门山隐藏。心地平静可以傍鸥鸟,势单力薄俺畏惧豺狼。陇山秋风萧萧草发白,洮州黄沙之上云色黄。

彭门剑阁外,虢略鼎湖旁。荆玉簪头冷,巴笺染翰光。

乌麻蒸续晒,丹橘露应尝。岂异神仙宅?俱兼山水乡。

竹斋烧药灶,花屿读书床。更得清新否?遥知对属忙。

彭门:《元和郡县志》卷31彭州:“垂拱二年,于此置彭州。以岷山导江,江出山处,两山相对,古谓之天彭门,因取以名州”。

虢略:虢国境界。此指虢州。《左传》僖公十五年:“东尽虢略。”注:“东尽虢略,从河南而东尽虢界也。”孔疏:“虢略,虢之境界也。”《送李太守赴上洛》(唐-王维):“丹泉通虢略,白羽抵荆岑。”

鼎湖:《元和郡县图志》卷6:“虢州,弘农。望。…武德元年改为虢州。其年改凤林郡为鼎州,因鼎湖以为名。贞观八年废。遂移虢州于今理所。…荆山,在(湖城)县南。即黄帝铸鼎之处。”《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仙人篇》(魏-曹植):“不见轩辕氏,乘龙出鼎湖。”

荆玉:荆山之玉。此处指虢州荆山。《太平寰宇记》卷6陕州湖城县:“荆山在县南,出美玉。即黄帝铸鼎之所。”

巴笺:蜀地产的一种优质纸。《行至金牛驿寄兴元渤海尚书》(唐-李商隐):“楼上春云水底天,五云章色破巴笺。”

染翰:以笔蘸墨;作诗文、绘画等。《秋兴赋》(晋-潘岳):“染翰操纸。”《秋怀》(南朝宋-谢惠连):“宾至可命觴,朋来当染翰。”

乌麻:胡麻。《政和证类本草》卷24:“生大宛,故名胡麻。服食家当九蒸九曝。”唐本注云:“此麻以角作八棱者为巨胜,四棱者名胡麻。都以乌者良,白者劣尔。”《题朱炼师山房》(唐-王昌龄):“百花仙酝能留客,一饭胡麻度几春。”

橘柚:《蜀都赋》(晋-左思):“家有盐泉之井,户有橘柚之园。”《临别送张諲入蜀》(唐-李颀):“梦里蒹葭渚,天边橘柚林。”

对属:将诗文中两句缀成对偶。《笔札华梁》(唐-上官仪):“凡为文章,皆须对属。诚以事不孤立,必有匹配而成。”《本事诗-高逸》(唐-孟棨(qǐ)):“律度对属,无不精绝。”

大意:彭门在剑阁之外,虢略在黄帝铸剑的鼎湖之旁。荆山之玉簪使头上凉爽,蜀地之笺写的诗文闪光。虢州黑芝麻蒸晒之后可以服食,蜀地丹橘过了露水即可品尝。这与神仙居处有啥不同?都还兼具山青水秀之乡。竹园书斋附有烧药灶,花岛上还有读书时坐的胡床。是不是感觉很清霜新奇呢?虽相隔遥远,俺也知你们正斟酌对句甚忙。

旧官宁改汉?淳俗本归唐。济世宜公等,安贫亦士常。

蚩尤终戮辱,胡羯漫猖狂。会待妖氛静,论文暂裹粮。

改汉:西汉设的“部刺史”职责是巡查诸州。唐刺史为州郡长官。《通典》卷3职官州牧刺史:“(汉)置部刺史,掌奉诏六条察州,凡十二州焉。至(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州统县。自是刺史之名存而职废。后虽有刺史,皆太守之互名,理一郡而已,非旧刺史之职。大唐武德元年,罢郡置州,改太守为刺史。”

归唐:《史记》晋世家:“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guī)以与叔虞。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周成王灭古唐国后,封叔虞于唐。叔虞子即位后改国名为。)《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唐风-蟋蟀》(诗经):“此晋也,而谓之唐。本其风俗,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

济世:《后汉书-卢植传》:“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大唐创业起居注》(唐-温大雅):“帝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

公等:你们的敬称。《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史记-高帝纪》:“公等皆去。”

士常:《列子-天瑞》:“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

蚩尤:《史记-五帝本纪》:“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咏史诗-涿鹿》(唐-胡曾):“涿鹿茫茫白草秋,轩辕曾此破蚩尤。”

胡羯:此指安史乱军。《咏怀古迹》(杜甫):“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登百丈峰》(唐-高适):“豺狼塞瀍(chán)洛,胡羯争乾坤。”

妖氛:妖气。喻凶灾、祸乱。《隋书-卫玄传》:“近者妖氛充斥,扰动关河。”

裹粮:裹粮坐甲。携带干粮,披甲而坐。《左传》文公十二年:“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sì)焉?”(俟:等待。)《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隋-孙万寿):“裹粮楚山际,披甲吴江汶。”

大意:高公不是汉朝旧官而是大唐刺史,岑公所在的虢州民风淳朴早就归属尧唐。济世安民当是汝辈,至于俺安于贫困也很正常。安禄山终于遭到戮辱,史思明也休要猖狂。战乱结束后让我们再论诗文,目前暂时只能坐甲裹粮。

诗意串述:此诗共30联。分六层。首层4联。写朋友天各一方我独凄凉。大家都是“海内知名士”,一个在西南一个在西北一个在中原。高岑虽外贬,但品级没降低。唯自己已辞官,故曰“独凄凉”。接着6联为第二层。应首句“故人何寂寞”。二人诗才可追沈鲍。二人诗文“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二人结局好过富骆卢王。州刺史不能算弃之不用,州长史也可展翅飞翔。唯一遗憾是相距遥远,通信不便。男儿”5联为第三层。应次句“今我独凄凉”。写多病凄凉。杜甫对客居秦州是坦然的。他说古来的圣贤也常客居异乡。问题是得了疟疾,隔日就发作。发作起来如“搜脂髓”,冷起来如“抱雪霜”。而且三年不愈,按照风俗避虐徒劳无效。何太”5联为第四层。应第三句“老去才难尽”。又是衰老又是疟疾何必勉强在官场混?像俺这样辞官又何妨?没有钱住在长安,全家搬到秦州,就像庞公进了鹿门山。身弱可以躲着走,心净可以回到大自然中。像陇坂之草“萧萧白”,像秦州之云“片片黄”。彭门”6联为第五层,应“云端各异方”。高在剑阁外,岑在虢略旁。虢州有荆山玉簪和养生的胡麻,剑外有丹橘和写诗的蜀笺。像是神仙所居,还兼有山水风光。长满修竹的院子里有个“烧药灶”,鲜花盛开的台子上放个躺椅。或许您现在正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斟酌着清新的对句。末4联为第六层。收结。高是刺史,是大唐刺史,不是汉刺史。岑在虢州,此地早已归唐(有唐尧遗风)。二公济世安民当仁不让,本人安于贫困也很正常。安禄山已遭戮辱,史思明休要猖狂。让咱们做好准备,待战乱结束国家安定,一定要在聚一起,斟酒论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