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话说出生时间决定了人的福气,有福之人春秋生,无福之人夏冬生

 今古言堂 2021-03-23

雪莱曾经说过: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在古往今来的时代的流传当中,文化的流传,往往都是通过文字记载的方式,用来告诫后世子孙一些人生大道理。但也有着另外一种教育后人的方式。这边是老一辈的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用以俗语的方式,更为简单明了地告诫。

早些年,在农村都听说过这样一句俗语叫做“有福之人春秋生,无福之人夏冬生”。难道说春秋季节出生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成为有福之人,而夏冬季节出生的孩子却是无福之人呢?其实这样理解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那么老一辈人为什么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呢?其实这句农村俗语是因为孕妇与婴儿在春秋季节和夏冬季节生活条件不同进而由老一辈劳动人民总结而来。春秋季节与夏冬季节的区别主要有三点。

第一点是春秋季节与冬夏季节的气候存在区别。春秋季节气候温和,但是夏冬气候却非常极端。无论是夏季令人酷热难耐还是冬季的天寒地冻都对刚出生的婴儿是非常大的挑战。夏天如果对婴儿照顾不周非常容易捂出痱子,又热又痒的感觉令宝宝非常难受。但是刚出生的婴儿并不会说话,只能靠哭闹来表达自己难受的感觉。燥热的气氛加上婴儿的哭闹更会加重大人的烦闷情绪。

冬季天气寒冷,然而为了婴儿舒适,家中的温度通常都比较高,稍微不注意就会造成婴儿染上风寒,刚出生的婴儿免疫力低,若此时患上风寒可能会对刚出生婴儿的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除了婴儿,夏冬季节对于刚生产的孕妇也是非常大的挑战。只要稍稍不注意,产妇的身体就会受到损伤。众所周知,产妇在月子里身体非常虚弱,一旦患病极有可能落下病根,严重的甚至会跟随一生。

第二点是春秋季节与冬夏季节的食物供应存在区别。春季植物开始发芽,就算是在食物短缺的古代也可以选择野菜进行改善,产妇的食物开始有了多元化的选择,营养也能够得到成分的吸收,进而婴儿的奶水也有了充足的供应。秋天就无需多言,在这个本属于收获的季节,无论是粮食还是瓜果蔬菜都有充足的供应。而夏天却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季节。

上一年的粮食早已用完,甚至仅有的粮食也用作种子,而新粮却还在生长中根本没有到达收获的时刻。冬季大地冰封,粮食也因为秋季三月的消耗变得拙荆见肘,仅仅能够维持正常生活,又何谈改善生活,提供充分的营养呢?所以说在古代如果一个贫穷人家在夏冬季节出生一个婴儿,对于食物方面的挑战非常严峻,甚至会有吃不饱饭的情况出现。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无福之人夏冬生”的另一个原因。

第三点稍微存在迷信思想。古人认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作为四季的开始,很多时候都象征着最有活力的代表时节。人们也对春天的到来,带有一定的向往和寄托的方式。在春天出生的婴儿就会得到春天的眷顾,在日后的生长过程里会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秋天出生的孩子日后会收获满满。秋天这个时间是丰收的季节,也是人们在当时收获最多的时候,往往在这时候出生的孩子,总会给人一个比较吉利的感觉。众生百态,但是在一个好的时节出生的孩子,自然也是喜庆的代表。古人是靠天吃饭的时代,能够拥有足够多的粮食,也是他们每天都在思索的事情。基于这两个季节的特点,这句农村俗语也逐渐流传。

结语:

其实,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日益不断地提高。在农村无论春夏秋冬都可以有非常舒适的生活环境。食物、温度在古代非常重要的生活物资在现在早已不足挂齿。随着思想的解放春秋的美好寓意也渐渐淡化。这句农村俗语也渐渐退出时代舞台。只要孕妇按照医嘱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婴儿的健康。这样无论春夏秋冬出生的婴儿在长辈看来都是有福之人。“有福之人春秋生,无福之人夏冬生”这句农村俗语在生活条件恶劣的古代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生活富足的今天却失去了科学依据,不能令人信服。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