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必上岸2hw39kko 2021-03-23

第二课时

实验小学 王鹤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及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本文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二、深入研读,精准把握

(一)品读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本文涉及到几个人物?(四个)都有谁?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谁是最有智慧和谋略的?

生:诸葛亮。(板书:诸葛亮)

2.谁能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一下他的智慧和谋略?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

3.大家都说他神机妙算,(PPT出示)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现在大家出声朗读课文,画出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然后小组讨论,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能够体现出他的神机妙算?(生边读边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一:(PPT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这句话体现了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经算准了这场大雾,说明他精通天文。(板书:知天文)

这句话我能不能不说第一天、第二天,直接说第三天……不能。为什么?这样写能体现出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预设二:【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能算到第三天有大雾,气象预测非常准确。这也是知天文的体现。同学们,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坐在船中,他俩都看到了这场大雾,鲁肃会有什么感受?(学生:吃惊、惊讶、着急、害怕)。诸葛亮的心情又会怎样呢?(高兴,正和他意)。

预设三:【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士兵,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为什么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制造进攻假象,让曹操以为敌人来袭。

为什么要一字摆开?一方面因为当时江上雾很大,前面我们已经知道船是用绳连在一起的,一字摆开不易与队伍走散,方便管理;另一方面增大受箭面积。可见诸葛亮这是一举两得,布置巧妙。

预设四:(PPT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文中有11处写诸葛亮说,但唯独这处写了他笑着说,诸葛亮笑的是什么?(诸葛亮一笑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借到箭。二笑鲁肃,看到鲁肃的吃惊,通过笑让他放心。三笑曹操,虽然曹操老奸巨猾,这次还是败在自己的手里,四笑周瑜的陷害没能成功。)

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体现曹操的什么特点?生性多疑

一定不敢能不能换成“不一定敢”?不可以。如果换了就体现不出诸葛亮识人知人,对曹操了如指掌。(板书:识人心)

诸葛亮只是了解曹操吗?他还了解谁?谁能在文中找一找。(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箭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教师:我们知道周瑜对诸葛亮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但他依旧请鲁肃帮忙,能说明什么?(鲁肃忠厚老实,顾全大局)教师:诸葛亮抓住了这一点,才请鲁肃帮忙,这也是它借箭成功的因素之一。

预设五:【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便是。”】这句话正好印证了诸葛亮的判断,更能够体现出诸葛亮识人心的本领,也体现出了曹操的生性多疑,不睹虚实,不敢轻易出击。

使用草船,诸葛亮不怕曹操放火箭吗?想一想,为什么诸葛亮料定曹操不会使用火箭?(因为火箭极易受潮,不便保管,必须事先准备好,草船借箭是在曹操没有防备的时候突发事件,至于船上是真人还是假人当时不在曹操考虑范围之内,所以迅速地以普通的弓箭击退敌军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预设六:(PPT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为什么调转船头?(为了方便双面受箭,保持船身的平衡,同时也方便撤退。)这能体现出诸葛亮的什么本领?(懂地理。)教师:联系下面的句子,“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去的时候是逆风逆水,回来时顺风顺水,说明诸葛亮非常熟悉那里的地理环境。(板书:懂地理)

阅读名著时要学会联系上下文以帮助自己理解,这是阅读名著的一种方法。

诸葛亮能成功借到箭除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得人心外,他还有考虑周全,安排巧妙的特点,谁能在文中找到这样的句子。

预设七: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住,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板书:巧谋划)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草船借箭的壮观场面?播放视频。(PPT出示)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看到了江上箭如雨下,船舱内镇定自若的诸葛亮与鲁肃谈笑风生的场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通过播放视频、查找相关资料也是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二)品读结尾

文中能够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真是太多了,所以当鲁肃把这一切告诉周瑜之后,周瑜不得不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周瑜输的心服口服。这也反衬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开头照应。

大家想一想,周瑜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第一,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诸葛亮却想到的是借箭;第二,胸襟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却能顾全大局,不斤斤计较。第三,诸葛亮考虑问题,观察事物,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三)品读题目

现在同学们回过头来再看课题《草船借箭》,题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取、骗、偷?第一,文中有“谢谢曹丞相的箭”,这句话,课文和题目要对应;第二,用“借”字更能突出诸葛亮足智多谋,其他词体现不出对诸葛亮的赞美;第三,我们都知道有借有还,这次借的十万支箭,在后来火烧赤壁的战役中又全部还给了曹操。同学们课下可以读一读火烧赤壁的故事。

(四)阅读方法

请同学们看看阅读链接,写的内容是文中的第几自然段?怎么找到的?(找关键词)这是阅读名著的一种方法—文白对照,借助文章关键词与白话文进行对照。上节课我给大家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通过了解背景也是阅读理解名著的一种方法。

    三、拓展延伸,增加积累

1.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PPT出示)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连环计,煮酒论英雄等

2.“草船借箭”歇后语(PPT出示)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诸葛亮立军令状——面不改色心不跳

    四、课堂总结,课后作业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的清清楚楚,故事的结尾和开头前后呼应,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请学生运用学会的阅读方法,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原著。(PPT出示)

板书设计

                       知天文

诸葛亮  神机妙算    识人心

                    懂地理

                    巧谋划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

在教学中,根据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力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这堂课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与合作学习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学生在读读、说说、思思、议议中不知不觉了解了课文。整个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在让学生活动不够到位,读课文的机会较少,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个别学生的口头表达音量过小,甚至有的同学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做一个阳光自信的小学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