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备草船借箭

 江山携手 2016-01-07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

阳泉郊区西南舁联校舁小学    荆慧琴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9《草船借箭》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第五单元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本文是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感受古典名著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是编撰本单元的主要目的。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就可以为学生很好的扮演抛砖引玉的角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

2、读、演、议、拓展结合,深化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学习诸葛亮善于学习、研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重点词句感受人物。

教学难点:透过“神机妙算”看到诸葛亮身上真正的闪光点。

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故事发展脉络。

第二课时: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第三课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交流读书情况(三国故事、成语、歇后语等)。

教学过程

一、以借比“(导入)

1、         师生谈话,引入“借”的字典解释。

2、         板书课题,以此“借”比师生谈话中的彼“借”,发现此“借”的与众不同。给课题的“借”加上双引号。

二、依“借”引人(把握全文)

1、请学生找出与“借箭”有关的所有人物。(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

2、理清他们与“借箭”之事的关系。

周瑜——引“借”之人       诸葛亮——巧“借”之人           鲁肃、曹操——助“借”之人

三、从“借”悟人   (感悟人物形象)

1、走进“周瑜”与“诸葛亮”

用波浪线画出文中与“周瑜有关的句子,仔细品味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重点交流:

周瑜与诸葛亮的对话(课文第二自然段)

周瑜于鲁肃的对话。(课文第三自然段)

两次对话的比较让学生感悟周瑜的用心不良、心胸狭窄。同时凸显出诸葛亮的顾全大局、胸有成竹。

2、走进“鲁肃”与“诸葛亮”

鲁肃又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像了解周瑜那样抓住一些词句说一说。

重点交流:

鲁肃与诸葛亮的对话(课文第四自然段)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第五自然段)

 一个“果然“看出了鲁肃的忠厚老实,也看出了诸葛亮对鲁肃的了如指掌。诸葛亮周密的安排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借箭”之事早已心中有数。  

3走进“曹操”与“诸葛亮”

文中虽然对曹操的描写很少,但 “借箭”之事能成他功不可没,他又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到课文的七、八自然段寻找答案。

重点交流:

曹操的下令(轻易)

诸葛亮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前来。我们只管饮酒

作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的下令与诸葛亮的预测不谋而合,不仅看出了曹操的疑心太重,也表现了诸葛亮的料事如神。

4、总结诸葛亮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觉得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除上之外,你从还能从文中其他的描写说说你对诸葛亮的认识吗?

回归文本中:周瑜的一句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机妙算的背后是什么?(善于观察、研究、学习)

四、出“借”寻真(拓展延伸)

了解真正的诸葛亮

五、答“借”之恩

  1、资料袋补充,感谢学生的配合,送给他们三国小故事

  2、回归课题,如果读了《火烧赤壁》,课题中的“借”就要把引号去掉了。(首尾呼应结束课堂)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