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原法国兵营的探寻与联想

 Daweb_YN 2021-03-23

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天津,因为岁月的冲刷以及其它各种原因,留给我们的历史建筑大都是百年前建成的,再久远一些的历史建筑不多了。

在前些年,相关部门认定了天津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近百座、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二百多座、一般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六百多座。这些历史建筑虽然不如北京、南京、上海等城市所存历史建筑的年代久远,但是,天津这些历史风貌建筑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出现,还有利用这些建筑的人物当时所处的特殊历史地位,是其它地区所不具备的。

在远近闻名的天津解放北路金融街相邻的地区、赤峰道靠近张自忠路的位置,有一片被涂成砖红色的建筑群,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默默地看着过往的人群,凝望着旁边的海河,而没有多少人注意它的存在。

从解放北路转向赤峰道路口,就能看到远处的一处砖红色的房子。远远地向那里瞭望,感觉是个旧城堡。走到跟前,看到的又像是旧工厂的宿舍。端详大门一旁墙上的石制铭牌,才知道这里原来是受到“重点保护”的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原法国兵营。

图片

远望旧兵营和它前面的赤峰新桥                       

图片

图中红框内就是旧兵营的位置

图片

原法国兵营现状图

原本想找到像“造币总厂”那样有详细记载的介绍原法国兵营的历史资料,但得到的只是这座历史建筑的简单说明:

原法国兵营又称“紫竹林兵营”。坐落在现在的赤峰道的1#-5#,建于1915年。之所以称为“紫竹林兵营”,是因为这座兵营是在由李鸿章于1879年设立的北洋水师营务处的基础上建造的。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后,法国军队就在这里安营扎寨,后又在1915年建造了兵营建筑,在这里驻扎军队一千余人。

这座兵营由两座二层士兵营房、一座三层士兵营房、一座二层推测是军官住宅楼和一座二层司令部组成。占地面积有7000平米,建筑面积有26600平米。

1949年后,这里曾作为天津港务局宿舍,后逐渐成为多样来源的居民使用。2005年,这座旧兵营成为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被挂牌为“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这个旧兵营是按大四合院的布局建设的,兵营内设有操场。场院内的五座建筑均为砖木结构,顶部为红瓦坡顶,外里面为清水砖墙。三层士兵营房的正立面每个层均出大跨度水泥浇筑檐部;一座二层士兵营房的临街山墙上部留有“1915”字样。外跨的铁质楼梯联通上下,便于遇有紧急情况时迅速转移。建筑首层前立面以方形砖柱做支撑,上做成木制平台,形成上、下两层外廊。两座二层兵营各自设计成背靠背双面营房,各自均有一处有上下直通楼梯的样式。

前些年建设港湾中心大厦时,将旧兵营东侧的围墙连同围墙一侧的附属建筑大部分拆掉,设为停车场。而且,还将其中一座楼削掉了一角。

 本人与朋友先后三次到这里探访,进院落,爬楼梯,拾砖瓦,寻旧迹。最后一次来访时,还被这里的住户认出:“你又来了!”

不过,在与住户的交谈中,得到一些很重要的信息。一位刚刚退休的老师傅说:这里曾经很干净整齐,后来随着住户的增多,这里就变得脏乱不堪了;前些年,一个外籍商人要买下这里开发,为此,动员大部分住户腾迁,现在只留下一少部分住户。在与另一位下班回家的师傅交谈时,他说道:原来赤峰道马路对过有炮楼,旧军营里还有地牢。靠外墙边还有马厩。原来港湾中心大厦的位置也是兵营的一部分。临了,这位师傅还语重心长地说道:不要忘了,这是我们一段屈辱的历史。

关于“屈辱的历史”,我们想找另外的机会再认真、仔细去思考、讨论。此次,我想就如何保护好这座历史建筑,以及合理利用这座具有特殊建筑形式的历史遗迹,并认真进行探究。

这次,是与张伟杰老师一起来到这座旧兵营“考察和探寻”。

我们由解放北路转向赤峰道往海河方向走,首先看到的是左侧方向的原盐业银行。在这座恢宏的建筑的斜对面,我们看到了一片暗红的建筑群。如果不了解这座建筑的过去,谁也不会想到这是建于一百多年前、有着特殊历史经历的建筑——原法国兵营。

图片

新赤峰桥下的旧兵营          

图片

红坡顶下具有异国风情的砖饰

图片

1915”字样,证明它已存在一百多年了 

图片

五座建筑整齐排列,一直到海河边

赤峰道快到海河边的道路是张自忠路。我们向右转,就看到了一座高高的现代化建筑——港湾中心。登上港湾中心正门的高台阶,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兵营的大部分。转到承德道,不远的丁字路口的右前方是原法国领事馆。

图片

造型新颖的赤峰桥过去是个浮桥  

图片

安静的原法国领事馆        

图片

高高的港湾中心

在前面的丁字路口向右转,就进入了合江路。我们从港湾中心设在合江路上的进口进入,这回又看到了旧兵营的大部分。修建港湾中心时,将旧兵营原来的围墙连同围墙边的附属建筑拆掉了一大半。现在的旧兵营与港湾中心的界限就是一个五、六十厘米的高台。

图片

凌乱的港湾中心进出口        

图片

士兵营房边缘残存的旧墙旧房   

图片

“侵入”营房的停车场

下了高台阶,我们走到靠近西北角的那座司令部楼跟前,见到一位忙着搬运饮料的师傅,他的像是外地租户。想提出到楼上去看看,但看到满地的瓶瓶罐罐,根本就迈不开腿,于是就没有张这个口。

图片

看西北角处的司令部               

图片

右侧进口看到的境况     

图片

左侧与军官楼相邻的出口被封住了

司令部的南边二层楼猜测军官楼。这里没有外跨楼梯。看这座楼设计的样式,觉得这一排五个单元房子的一楼和二楼是各自相通的。在它的后面也是同样的“背靠背”形式,是与后面房间是一样的格局。这一面房间的住户都搬走了,门窗都被封堵上了。

这座建筑挺有意思,在军官住宅与靠南侧的“外楼”用“过渡楼”连接。在“过渡楼”的下方,除有上“过渡楼”二楼的楼梯外,开有一个过堂通道,通道可以到达三层士兵楼的操场。另外,在对着三层士兵楼的位置,“主体楼”的端部还建有一个“瞭望楼”,估计这是为卫兵放哨所建。

图片

左侧的军官楼正面的样子     

图片

通道和精美的铁艺楼梯         

图片

在二楼上看到士兵楼前的操场 

图片

军官楼外楼被拆掉了一大块   

图片

一个外挂小楼,像是瞭望所     

图片

军官楼和附属房

  旧兵营的中心位置是三层士兵楼。这座楼体量比较大,三层楼房,每层开有五个门,临街开了10个窗户。这座建筑显著的特点是构造简洁明快、视角宽阔,这正是兵营应该具备的特征。

还有,现场探访时还发现,这里虽说是兵营,但建筑艺术是很值得称道的。大跨度的外檐浇筑,这在现代建筑中也是不多见的;简洁的楼梯扶手和栏杆,看似单薄,但一百多年的风雨侵蚀,它依然牢牢的存在。从工艺上讲,扶手的圆弧过渡连接,以及各部支点的设置,都是我们应该借鉴的。从楼梯上仅存的铁踏板下看到一排预制的连接件看,当时的建造过程对质量的要求是毫不含糊的。

图片

三层士兵楼正面两侧都有楼梯            

图片

大跨度水泥浇筑檐部

图片

侧面看,像是条大大的轮船

图片

楼梯扶手应该及时修复

图片

通道栏杆巧妙地用外支撑固定  

图片

发现了类似盥洗室的房间

因为两座二层士兵楼现在是独自封闭的。所以,我们走出合江路上的港湾大厦出口,来到赤峰道,由赤峰道上的进出口进入两座二层士兵楼之间的院子里。

感觉五座建筑中,只有这两座楼还有一些住户。即使有住户,这里还是挺安静的。怕打扰住户,我们说话都是小声的。遇到住户疑惑的目光,不等对方开口,就主动向对方解释:“我很喜欢历史建筑。打算多了解这里的情况,向有关部门呼吁要保护好这些历史建筑。真心希望您能住上好房子”。于是对方态度就逐渐缓和,还主动介绍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图片

进出口两侧有“重点保护”的牌子     

图片

铁架木制楼梯保护得很好

图片

七处方砖柱支撑二楼的通道

图片对过楼房被杂物填满的通道   

图片

铺满大块方石作为地基       

图片

二层士兵楼另外一面的楼梯     

图片

上层通道的支撑架用的是铆钉 

图片

二层立柱上造型漂亮的固定架

    几次到这个旧兵营探访,深深感到这个本应像烟台道原美国兵营和光明道原意大利兵营一样得到彻底修缮和妥善利用,但现实却非如此。这里残破的样子让人十分担心。长此以往,一旦建筑房顶坍塌、墙体开裂、倾斜,那就无法修复了。

按“重点保护历史建筑”的标准修复这个旧兵营,不仅可以留住历史的记忆,还可以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让这座极具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建筑群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而且,因为一家实力公司的介入,一百多家的住户已大部已经搬走。这为今后开发利用原法国兵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出于对天津历史文化的热爱,对开发保护天津历史建筑的热忱,本人与其他“既有热情又有激情的天津人”一样,也有个开发利用这座历史建筑的设想:

1)由政府出资将次建筑群回购,设立开发利用主题,并主办一些历史展览和历史知识普及活动。将部分区域向社会招商,引进一些“有财有识”的机构一起,使这座历史建筑活起来。
2)由产权单位作为本企业的项目开发运营,也可以由有实力的公司集团租赁后实施开发。这样可以有效利用社会资本,让更多人和社会组织参与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 
3)借鉴原美国兵营和原意大利兵营改造和利用的经验,研究合理开发利用的经验。如果能得到法国相关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帮助,那对搞好旧兵营的开发利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具体项目有很多:

1)这里可以开辟历史知识和爱国教育基地。在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用生动的实物对人们,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宣传。这里可以设八国联军侵华史展、抗日战争史展、解放军发展史等内容。
2)在旧军营里设立国防教育基地,通过展览和讲座,开展当今世界军事状况和战时应急及生存知识培训,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3)设立军事训练基地,对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进行军事相关的教育培训。利用这里独特的环境,对预备役人员、大学生、中学生,以及对自愿参加者进行武器知识、队列及内务训练、实用格斗、体育器械等项目的训练和团队精神训练 
4)利用这里独有的住宅条件,引进快捷酒店、军营式住房、学生宿舍型住房、旧兵营体验住宿等形式,让参加培训活动的人员,以及其他旅客在这里体验不一样的居住氛围。
引进与历史知识教育、历史街区旅游、历史建筑设计研究和教育等相关单位进入,在这里设立符合各自需求的派驻部门,在这个充满历史文化氛围的环境中从事各自的活动。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面临如何保护好,另一个是如何开发利用好的课题。据我们了解到的,一些重点街区的动作比较大,经过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而且,还形成了有名气的旅游景点。但是,还有不少历史建筑的保护状态不尽如人意,我们提到的原法国兵营就是如此。

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这项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力量,这里包括政府相关部门、有胆识的社会力量、建筑规划和建设的专业力量,还有我们这些热爱天津历史文化、热衷保护天津历史的市民。大家一起去努力,目标才能达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