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夷“视”茶,为什么偏偏相中燕子窠?

 岩茶教室 2021-03-23

就在24小时之前,你要是问我武夷岩茶最著名的山场在哪里,我的答案里可能会有牛栏坑,慧苑坑,大坑口这样的传统意义上的三坑两涧,也可能会有古井,斑竹窠这样的网红山场,但是,今天之后,一个此前默默无名的山场燕子窠,一下推到了聚光灯下。

从今往后,岩茶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最有名的山场,一定只能是燕子窠。

这两天Y老师的手机屏幕都快被微信挤破了,各路的小伙伴纷纷发来黑人问号?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两个,燕子窠到底在哪里,为什么会去那里视察?其实这些问题我也很蒙圈,但是我爱学习呀,今天我就为你详细解读关于燕子窠背后的产业机密。


 
燕子窠到底在哪里?
是正岩产区吗

燕子窠,在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正岩产区内,九曲溪以北,三仰峰以西。

如果你坐过武夷山的九曲漂流,应该会记得,在星村的九曲码头上船后不久遇到的第一个景点双乳峰,燕子窠就在双乳峰的背后。


▲燕子窠茶园卫星地图

除了地理位置,燕子窠更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他是国家农业可持续示范区示范点。

燕子窠生态示范茶园

示范的内容主要有三项,第一是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试点,第二项是茶园绿肥套种模式示范,第三项是优质高效生态茶园示范。



科技特派员是什么人?

这能让岩茶更好喝吗?


这个问题是我收到的问题的原话,其实还挺不好意思的,全国人民都在讨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时候,岩茶教室的粉丝居然在讨论好不好喝这件事,但是偏偏这些科特派确确实实就是能让茶好喝起来的那一群人。

说起科特派,和武夷山的渊源还不是一般的深。

在这次出来的新华社照片中,Y老师唯一采访过的就是画面左边的刘国英老师,作为岩茶教室的粉丝一定不陌生,他是武夷岩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也是武夷山茶业同业公会的会长,而他不为人知的一个身份则是首批科技特派员,当年他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帮助茶农提高制作技艺。

▲本图片素材源于新华社

科技特派员这项发源于南平的科技支农体制受到了重视,并很快就在全国大面积得到推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科技特派员的科技含量原来越高。

这次给各位领导做介绍的是福建农林大学的廖红教授,她是我国著名植物营养学专家,同时也是科技特派员。

廖红教授曾发表过专业论文《一方水土养一方茶:产地影响武夷岩茶的代谢组基础》论文总系统分析了上万份不同茶区的茶青和土壤样本,发现了传说中的“岩韵”是一种客观存在,与产地密切相关,但是廖教授的研究也发现土壤肥力对于“岩韵”形成十分重要,按廖红教授的话说,“如果管理不当牛栏坑也可能种出洲茶的品质”。

生态茶园看上去很美,

喝起来到底怎么样

燕子窠生态示范园占地1000亩,其中的山坡上的黄金地段330亩是福莲茶业的基地。

关于喝起来怎么样的这个话题,Y老师特意采访了福莲茶业的制茶师何世安。何师傅和我们介绍,福莲茶业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打药,不施肥”的有机管理模式,但是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茶叶产量很低。

廖红教授与何世安

2015年廖红教授的团队就在福莲茶业的800亩茶园进行了茶豆套种的优质高效生态茶园实验,18年,又在这片正岩产区的燕子窠开始了进一步的实验和示范。

何世安和我们说,茶豆间作的关键技术就是套种优选的绿肥作物,这个作物包括大豆和油菜,大豆能够固氮提高土壤肥力,油菜的根系十分发达,可以活化土壤的磷增加土壤里的有益微生物。套种的作物还能起到抑制害虫的作用,总之在这片示范茶园里可以做的不打化学农药,不施化肥的管理方式。而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下,茶好喝也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了。

位于马枕峰附近的福莲茶庄园是武夷山首个茶豆套种生态示范茶园

其实关于“不打药不施肥”这样的管理方式,这几年其实很多核心区的茶农都在积极的尝试。

何世安和我们说,其实单纯的不打药不施肥,其实未必是一种“正确”的方法,何世安也和我们说比如传统意义上的”饼肥”就很容易招虫,而采用动物粪便的有机肥如果处理不当也容易招惹病菌感染。

▲燕子窠生态示范茶园面貌

Y老师这几年茶山爬的多了,也很有感触。

茶叶贵了,茶农对于管理方式越发小心,这种小心让他们更愿意保守的采用原来的传统耕作方式。传统味,原始的管理方式有时候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传统正确”,茶农在这样一种被传统笼罩着的空气下,有时候接触不到外面的新鲜空气。

燕子窠茶园的风化岩土壤

可很多时候的传统未必正确,这个时候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就像是农业领域的改革先锋,燕子窠这片山场的地方更像是正岩产区的“深圳特区”。先进的经验,先进的科技在这里先得到一波实验,不管黑猫白猫,能把茶做好喝就是好猫。

今天这篇文章没茶分享,相信Y老师,很快就会让你知道燕子窠的茶到底好不好喝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